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借力“一带一路”战略推动陕西发展,成为代表们关注的热点。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5次提到“一带一路”,回顾过去取得的丰硕成果,同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今天,坊叔就借“两会”这个时机,和大家谝一谝陕西“一带一路”建设的那些事儿。
陕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取得的成绩
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以来,陕西通过建设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国际商贸物流中心、科教文化旅游中心、能源金融中心、经贸合作中心,有力推动了经济、交通、科教、文化等方面的快速发展。
经济:“十三五”期间,陕西将建成30个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合作产业园。陕西已有194个境内主体累计实现境外投资24.3亿美元,涵盖美国、泰国、吉尔吉斯斯坦等48个国家和地区,涉及装备制造、矿产资源勘探等15个行业。在2016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第20届西洽会上,陕西签订利用外资合同项目64个,合同额117.08亿美元,同比增长151.5%。陕西各代表团与12个国家或地区签订了利用外资合同,投资规模在1亿美元以上的项目有20个,总投资额达到108.34亿美元。
交通:“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西安72小时国际旅客过境免签,西安与莫斯科、旧金山、巴黎等城市实现了直飞,西安至迪拜的航线也即将开通,西安至阿拉木图航班开通,实现了西安首条直达中亚的空中丝绸之路。去年底,西安开通了至阿姆斯特丹(长安号)的国际货运航班,架起了中国西部与欧洲的国际货运“空中桥梁”。作为“一带一路”新起点,陕西连接丝路经济带的大通道已初步形成。
科教:2013年以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研究院、中国(西安)丝绸之路研究院、“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西北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一带一路”研究院、西安交大“一带一路”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等先后揭牌成立,服务“一带一路”文化、经济和科技交流。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共获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15个,认定了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4个,获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46项,经费1.7亿元,全省国际科技合作立项297项,经费合计3600万元。
文化:“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联合申遗成功,西安新增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5处世界文化遗产,陕西正在向世界展现吸引力。西安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活动,促进了地区间官方、民间的文化交流。目前,已有1200多名中亚留学生在陕西学习,这些学生对推动陕西与西域国家合作、交流将发挥一定的作用。
陕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机遇和优势
成绩属于过去,陕西在未来的“一带一路”建设中还需继续努力,要利用好机遇,发挥好优势。
机遇: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使陕西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增强,由内陆腹地进入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陕西可以“东展西拓”“左右逢源”;陕西自贸区成功获批,为利用国际规则、国际惯例发展陕西提供了重要平台,陕西可以面向全球配置资源;“米”字型高铁网逐步建成,为陕西这个全国地理上的几何中心打造先进制造业、交通通信、文化旅游等“六大中心”创造了条件;作为国家级新区之一的西咸新区加快建设,最近陕西省委为了支持大西安建设,又将西咸新区划归西安管理,使西安自改革开放以来历史上第一次拥有了大西安的格局和体量,西安被确定为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中心城市,多措并举,西安作为西北的龙头,就要扬起来了!
优势:陕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除了大家常说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据坊叔了解,还有人才优势和制度优势这两大优势值得说道。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陕西的“一带一路”建设要实现追赶超越,关键也在人才。陕西省作为科教资源丰富的省份,人才优势是其最大的优势。
首先,陕西高端战略人才资源雄厚。“十二五”期间,陕西省新增两院院士14人,截至目前,陕西共有两院院士62人。至2015年年末,全省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突破173万人。2月9日,陕西政府公布了《陕西省“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提出力争到2020年,全省人才资源总量达到555万人左右,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206万人,高层次人才占人才资源总量比例达到5.5%。
其次,陕西科研人才丰富。作为科教大省,陕西拥有100多所高等院校,上千家科研机构,110多万科技人员。中科院西安光机所、西安交大、西工大、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四医大、卫星测控中心、航天城、飞机城等已经组成了陕西区域科研力量的强大阵容。
再次,随着市、县、乡三级换届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批年富力强、富有朝气、敢闯善干的干部走上各级领导岗位,大家鼓足了劲儿、憋足了气儿,要追赶、要超越、要争先、要晋位。
这些人才是推动陕西“一带一路”建设的生力军!
党的十八大明确强调“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同样要重视制度建设。
2月7日,《人民日报》刊出“深度关注”文章《“三项机制”激励干部担当有为》,提到,2016年年中陕西推出的,“陕西省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办法、容错纠错办法、省管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办法”三个“办法”(简称为“三项机制”),为陕西省党政干部营造了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2016年3月22日,《人民日报》刊出“深度关注”文章《陕西“一竿子插到底”查处群众身边腐败》,提到,陕西省纪委在制定印发《关于加大查处群众身边“四风”和腐败问题工作力度的意见》的基础上,又出台了“一竿子插到底”的工作督查制度,为整治基层“四风”和腐败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
“三项机制”和“一竿子插到底”,一个是激励干部干好事,一个是防止干部干坏事,为陕西的追赶超越大业和“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动力和保障。
机遇有人去抓,优势有人来发挥,人有制度来管,“一带一路”建设,此事可成!
“一带一路”建设别忘了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40多次提到“人民”、28次提到“群众”,从这些字里行间,坊友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总理最关心的,还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陕西的“一带一路”建设,既要如火如荼地开展,也要重视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2016年8月31日,陕西自贸区正式获准设立。从事跨境电商业务的陕西“西港商城”负责人任兴隆说:“自贸区政策落地后,相关税费将进一步减少,进口商品价格也将降低15%左右,这对陕西的企业和普通百姓都是一大利好。”与此同时,陕西的国际班列、国际航班多了起来,老百姓出行更加方便;陕西有了国际电影节、国际艺术节,老陕们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大大增强。
▼西安国际港务区
但是。但是的后面,往往没有好话。
发展和建设总会伴生诸多问题和矛盾。陕西在追赶超越和“一带一路”建设中,就面临着诸多难题,如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不够、生态环境质量不优、农业不强农民不富、民营经济活力不强等,这些难题,会影响到陕西对“一带一路”建设机遇的把握和优势的发挥,更会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就业、收入和生活品质,影响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时,我们需要考虑到,“一带一路”建设毕竟是庞大而宏观的全球交流交往工程,目前主要以国家自上而下的官方建设和贸易为主,人民群众缺乏直接参与消费投资的渠道,进而会影响人民群众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弱“一带一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因此,我们在开展“一带一路”建设中,要做好“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发展规划,重视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比如陕西的国际班列、国际航班班次是否够多,能否满足群众出国去看看的需要;老百姓种的农产品能否顺利销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陕西在重视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兴业、带动当地群众就业的同时,是否也重视引进外资来陕西投资,解决陕西本地群众就业……
民富则国强,民生改善了,“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繁荣发展才有保障。希望陕西的“一带一路”建设能早日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实现同频共振、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