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管理 打造多样化服务
电子产品的特殊性不仅仅体现在对运输工具的选择上,其运输处理方式同样考验着物流企业,阿尔卑斯物流为了满足电子产品的特殊性,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提出了“物流个性”的发展理念。
“为了符合信息处理、货物处理以及组成电子零部件批次处理的要求,满足产品的个性化服务,实现货物的集约化运输,2011年我们公司专门开发了集拼的箱内处理。”赵总介绍说。
据了解,为了提升运力效率,几年来她们一直摸索不同物流个性需求的货物如何“同处一室”。记者看到,阿尔卑斯特快班车内箱装置了可分拆的货架,在大型托板货物上面开拓出新的零散杂货空间,运力一下子提升了40%左右,创造性的解决了长途货物安全与集约化间的矛盾难题,即保障了安全品质,又提升了成本的竞争力。
除了个性化的服务外,阿尔卑斯物流还注重信息化管理。“为了把握货物的精准性,我们还专门开发了追踪系统,通过电子屏幕的实时监控,可以进行成本控制、车辆管理、车队调度等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可以帮助客户实现货物查询的自动化,为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打下了基础。”赵总表示,公司开发此信息化管理系统也得益于日本阿尔卑斯物流的启示。
据赵总介绍,日本阿尔卑斯物流是一个信息化管理非常强的企业,尤其是货物的静止状态管理,上海分公司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市场特点又进行了改造,形成了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运输管理系统。“2002年我们曾百分之百引进并套用了日本的物流管理系统,但是在中国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为此我们投入专业人才进行研究完善,力求符合电子产品的特性以及当地物流的规律。2006年的时候,形成了独立的中文界面系统,2008年后不断进行细节完善。”
目前,信息化管理系统包含了经营系统、信息处理系统、运输系统、仓储系统以及人事管理系统等等,无疑,信息化系统经营已成为阿尔卑斯物流在中国发展的利器。
关注未来发展 探索消费物流
无论是运输方式的改变,还是物流个性的发展,甚至是信息化管理的完善,我们不难看出,阿尔卑斯一直在以发展的眼光进行创新和探索,对于近几年的电子产品物流的发展,企业也有着清醒的认识,并且尝试进行其他领域的探索。
“一直以来我们都是服务于以供应电子产品生产的生产性物流,但是从2011、2012年开始,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是去年最明显,大型生产厂家内迁完成;另外电子产品群的集约化趋势,资源整合等因素正在降低我们的物流运输总量,对于我们长时间心血构筑的运行模式来说,将是又一个关乎存亡的挑战。”面对这种市场环境,阿尔卑斯物流也在寻找出路,探索新的发展方向。
对于阿尔卑斯物流来说,目前最迫切的课题首要还是要提升自身的管理与服务品质,提升竞争力,接受完全不同的对手的挑战。“目前我们最迫切的并不是业绩的增长,而是内部的管理和服务品质,这才是发展的根本。一方面,我们也在目前的物流基础上,把现有电子产品积累的经验和服务体验向内陆辐射,这也将是一个持续的方向。”赵总表示,每年公司都会在国内增设一两个服务点,今年会重点发展武汉地区,实现内陆地区的延伸。
同时,赵总还提到,公司还会探索新领域的服务对象,尤其是消费物流。对于上海市场来说,消费高层人员较多,加之老龄化趋势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比“物”更需要服务,而这种直接服务(于人)需求也将是城市物流发展的另一个方向。电子商务的繁荣同样带给大家更多的思考。
正是源于对未来市场环境的精准把握,让阿尔卑斯始终处于创新的状态,尽管消费物流还没有成型,但是作为未来的发展探索无疑反映出了阿尔卑斯物流在行业发展中的敏锐性和创新性。
在与赵总的沟通中,记者发现,赵总对于目前物流行业现状把握非常到位,包括一公里物流的解决方案,电商自建物流的理解无一不透露出这个在物流行业打拼多年的物流人的洞察力,我们有理由相信,阿尔卑斯物流在赵总的领导带领下,一定会闯过市场变化的困惑,继续创造更多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