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关互联网金融如何发展、如何规范、如何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和媒体监督的讨论越来越多,一方面,市场需要互联网金融更为规范的服务于经济与民生。另一方面,层出不穷的互联网金融事件也让投资者越来越担忧其中的风险。
事实上,在互联网金融这一新生事物发展历程中,可以发现,早期的野蛮生长让互联网金融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广大投资者则是盯着高收益蜂拥而至。一个是要快速发展,一个是要高收益,两者都在最初时将风险搁置在一旁,而当风险来临的时候,两者显然都没有足够的准备。
当前,互联网金融正经历一场规范整治,大量不合规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会逐步退出市场,而合规的
互联网金融平台下一步会如何进一步发展,无论是业内还是投资者,当前都仍有许多担忧。但有一点,人们是坚信的,那就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未来的移动互联网金融也同样在一步步全面接近。关键的问题在于,以昨天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史为鉴,今天和明天应该营造什么样的互联网金融生态,才能保证未来互联网金融的正常有序发展。
互联网金融千人会创始会长、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在日前的互联网金融法治论坛第四期媒体专场中表示,互联网金融平台具有双重属性,目前大众对其金融属性认识比较清楚,对其媒体属性则认识得不够深入全面。这实质上是“媒体的网络化、网络的金融化、金融的大众化”这个趋势造成的。面对这样一个变局,很多媒体没有准备好,金融消费者作为用户,原来很多是作为资讯用户、信息用户,一下子转型成为金融的用户,确实也没准备好。
而在笔者看来,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仍是金融,互联网是一个技术的工具,令金融有了一个会飞的翅膀。而广大消费者原本只是传统的金融消费者,当新工具来临之后,将存款、理财等概念片面地转化为了“以钱生钱”的理念,而忽视了金融是天然具有风险的这样一个属性。高风险带来高收益,但高收益背后一定是高风险。
今天,
互联网金融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也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跨过野蛮生长的过程,进入到规范发展的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合力才能形成一个良好健康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环境,只有这个生态环境营造好了,钻空子的人才会无迹可寻,欺诈的事件才会逐步减少,人们的金融消费理念才会理性。
目前来看,互联网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需要从业者、金融消费者、监管者、媒体等各方面的合力。从业者需要有行业自律、行业准则。金融消费者需要有理性认知,不能盲目追求高收益,更不能将互联网金融看成是一个以钱生钱的工具。监管者除了要跟上行业发展的脚步,还应有包容的态度,制定相应规则,划定红线、警戒线,惩治行业不良现象,维护消费者权益,加强风险教育。而媒体同样不是看客,应当克服非白即黑,当以辩证的态度看待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应该从社会责任的角度,从爱护、呵护和包容的角度,更多地正面宣传互联网金融产生的对金融整体的推动作用,做好舆论的引导,支持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正如新华社战略咨询中心宏观规划部钟沈军所说,从职能来讲,媒体有这样几种职能,第一是预警;第二是鼓舞;第三是批判;第四是教育;第五是引领。
眼下,互联网金融正站在第二次大发展的十字路口,只有营造了具有合力的生态环境,
互联网金融才能实现“规范中夯实根基、融合中调整提高、创新中寻求战略升级”的三级突破。
本文同期刊载于7月18日《现代物流报·钢铁物流》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