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军委员:从菜地到餐桌,农产品物流亟需走好“快四步”
2016-03-14 08:50:00
991
0
第一物流网 现代物流报全国两会特派记者 董建伟
  第一物流全媒体-现代物流报3月14日讯(微信:cn156news 记者 董建伟)

  几年前,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火到不行,农村消费市场的活跃令人印象深刻。现如今,快递下乡、电商下乡接踵而至,农村消费市场再度成为不少商家眼中的香饽饽。


全国政协委员 刘建军

  事实上,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互联网的逐渐普及,农村市场已经成为一片亟待开采的蓝海。

  但在“各种下乡”的另一面,农产品进城也是刚需,也是提振农村经济以及提升农民收入的重中之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其还促进了城市居民消费,是一项双赢举措。

  不过,令人无奈的是,在农产品输出的过程中,物流反而成了一道不得不破除的瓶颈——农产品物流链条中关于运输的设施不全、竞争混乱、渠道不畅、监管不力等都是现实存在。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建军也高度关注农产品物流的有关问题。在接受现代物流报记者采访中,他便提出了走好如下“快四步”的想法。

  第一步:加快改善农村公路设施情况。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做《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期间提及“农村”二字多达21次。其中,涉及农产品两处:一是今年重点工作中的“大力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另一处是“到2020年,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得到更好保障,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然而,精深加工、质量安全的农产品,要想走进城市,走向市场,就必须做好物流相关工作。在我国公路运输一直都是最主要的运输方式,农村地区的物流畅通更需公路网络的畅通。目前,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及,今年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要加快通硬化路、通客车。”

  但即便如此,刘建军认为,这还无法满足有着巨大农产品输出需求的地区的实际需要。虽然农村公路可以实现“村村通”,但这仅能达到大多数人交通出行需要,现有公路建设情况并不适合通行载满农产品的大型货车。其一表现在公路质量上,承载能力有限;其二表现在公路设计上,不仅道路狭窄,很多时候难以并行两辆货车,而且货车转弯掉头都很困难。

  怎么办?要想富,先修路。刘建军提出,国家必须加快建设农村道路基础设施,既要做好相应道路规划,又要考虑到农产品运输的真实需求。刘建军说,要把福利路、便民路,在今天逐渐变为产业路、物流路,否则还是无法真正增加农民的收入。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大家已基本形成了共识:农村运输道路建设问题不解决,地方物流和经济发展都将遭遇困难。

  第二步,加快规范农村货运市场竞争。

  在提及农村货运市场发展现状之前,我们有必要先理解一个专业名词——“有序竞争。”何为有序竞争,按百度百科定义,其与恶性竞争相对应, 是指除了降价和相互拆台等不良手段之外的,良好的、有序的竞争,在一个公平公开的市场体制之下。而反观我们的农村货运市场,很多时候其实洽洽缺少的就是这种规范性、有序性。

  据刘建军透露,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货运市场并不发达,更不规范,甚至充满着不公平竞争等问题。对一家企业来讲,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凭什么?当然是靠好的产品和不断提升的服务水平。但在农村公路运输市场上,这些从事运输的个体车主也好货运司机也罢,他们争抢生意的手段有时过于简单粗暴,有时不是拼价格,而是出现“局部市场垄断”。

  据了解,在某些农村地带,无序的杂乱的货运竞争已成常态,“卖方”之间各自划好范围,所有“业务”约定俗成似的彼此并不越界。可这对农产品物流影响很大,其他地方的货车无法进入这一市场,如有农户想把自家农产品以更低廉或优质的方式运输出去,他其实没有什么好的甚至其他的选择。

  为此,刘建军建议,政府应该重视这种情况,出台相应的管理文件或办法,规范这种不正当竞争现象。即便一些农村地区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但运输市场上的人为障碍还是理应拆除,这样才利于农产品物流快出,农村经济收入快进。而且长此以往,地方经济和相应产业都会受到波及,眼下农村公路运输市场刚刚起步,规范建设将更有效和必要。

  第三步,加快打造农村物流平台、品牌。

  先说平台。刘建军之所以提出这样的建议,是有感而发。他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农户在为货物找寻运输车辆时都有为难的地方。大多时候,他们都是东家询问到西家,西家又问询回东家。这样一来,一是效率本身存在问题,二是很多时候因为当地车辆有限,运输不及时,农产品的品质就在物流环节上打了折扣。

  刘建军说,上世纪,我们的农民兄弟会挑着扁担或者背上一年的“收成”,分批地去到集市上去售卖。但如今已经进入“十三五”阶段,经济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理应也惠及农村。所以,他鼓励地方政府打造物流平台,线上也好线下也好,只为方便农户找寻车辆或运输资源,在各类农产品丰收的季节不会因没有运输途径而影响全年收入。

  再说品牌。什么是品牌,枯燥的定义太玄妙,农民朋友们们未必理解,但如果提到一个词,他们一定感同身受,那就是信赖。在当地货运市场上,如果能吸引更多提供诚信、可靠服务的商家,他们的信赖其实就有了依托。而且,在当地建立一个物流平台的基础上,规模尚且不论,它也一定可以吸引一些品牌企业或有实力有“野心”的企业来到这里发展。

  这对企业来说,是撬动当地农村市场的良机;对本地农民来讲,是实打实的为他们提供新服务和新选择。如果一些企业在某地扎了根做的好,它的品牌效应也会迅速扩散,价格公道、服务优质、诚信可靠等等,就会口口传播出去。反过来讲,一个地区如果没有物流平台和有品牌力的物流企业参与进来,市场上松散杂乱、良莠不齐的状态或会延续下去。

  第四步:加快质量监管体系制定、落地。

  俗话说,一锤子买卖做不得。做生意,讲究的当然是长期合作。一个地方的农产品销路好坏,重点在于保证产品质量足够过硬,这才能吸引源源不断的回头客。可如何保证呢?加快建设或落实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是必然之举。只有将质量把关从源头开始做起,才能保证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及时追责,有效赔偿,而不殃及其它。

  刘建军介绍说,因农产品质量问题而发生的纠纷的确不少,质量监管中的物流环节监管也是重中之重。一旦因为物流出了问题而影响产品质量,责任对货主——当地农民来说实在过于沉重,对普普通的的运输商家——可能只是一名个体车主,他也同样无法背负。所以,要由政府出面,为农产品物流制定一套合理的科学的监管体系,或将已有体系更好落地。

  如此,一方面避免纠纷发生,一方面纠纷即使发生,可以让责任明晰,赔偿高效。而且监管中有问题,一查源头,就是产地、农户在产品发运之初是否存在质量问题;一查终端,就是超市、卖场等商品销售渠道,看看商品是否是到货后出了问题;三就是查过程,在信息化、车联网等技术逐渐普及的今天,物流的透明度更高了,追责体系也会更健全。

  刘建军还说,这样的监管体系一旦制定或很好落实,对市场发展是大有好处的。遥远的过去,曾经有人在棉花中掺杂砖头充重量,但现在这种行为一经曝光,就再也没有信誉可言。而监管体系就是防范这种事情发生,让造假行为扼杀在终端。对消费者来说,购买的是真货;对商家来说,售出的商品提升了满意度;对农户来说,市场做扎实了,收入也将更好了。
点赞
收藏
现代物流报全国两会特派记者 董建伟
共发表2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