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恨交织的代收货款服务
2015-08-07 11:01:34
1092
0
第一物流网 李竹云
  第一物流全媒体报道:

  在之前笔者曾简单介绍过关于代收货款的部分内容分析。而在当前的中小型物流企业面前代收货款又是以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存在呢?


  代收呈现金融蓝海

  提供代收货款服务,收取千分之三到千分之五的代收手续费,对于零担企业而言也算是一项很可观的增值服务与收入,也为企业的隐性理财投资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当然,这也与代收货款的流转时效有关,一般的企业代收时效是在3~7天),然而代收货款如同大数据一样积沙成塔的方式恰恰是最好的资金流,所以有很多企业都会在业务上注明提供代收货款服务。当然现在也滋生了很多金融机构推出的物流金融卡业务用来进行监管和交易。然而,谁又曾体会专线门店对于收取代收货款的爱与恨呢?那么在这里说说看到的一些案例吧。

  赊账现象令人揪心

  在很多专线企业因为各种原因的影响,收取代收货款服务往往是不尽如意的。而且出现赊账现象并不足为奇。如曾经遭遇一个客户吐槽:某专线企业在旺季时赊出去的货款有时高达上百万元,专线老板是经常性的到客户家里去收款。春节时甚至会等到小年过后还去客户家里收款(也意味着是物流公司已经放假之后)。而且对于这种现象,中小型物流企业是屡禁不止,虽然有部分企业因为强烈的危险意识不允许赊账,但是因为异地监管难度较大,这种现状却从未消停过,所以成为了一种又爱又恨的服务。爱,就是其增值业务。恨,欠款现象严重。对于很多小物流企业而言遭遇的代收货款欠账事件是不足为奇的。特别是那些没有使用一定的财务管理系统的企业,没有有效的财务监管机制,赊账现象更为典型。那么明知不可为而为什么会冒天下之大不韪而为之呢?这背后的主要因素是哪些?

  赊账众相

  货源充足的客户(业务网发达):很多客户因为仗着自己货量较大,也就是货源上作为突破口。因为合作一段时期后就会对物流公司说,偶尔会出现资金走转不过来的现象,望物流公司能够松松手。就这样一旦放松了,赊账现象就趁空而入了,导致了后续的问题。

  嫌麻烦型,声称自己的资产有多少,门店有多大,当然在当地还是具有影响力的那种,所以不愿意天天进行现金交易或者转账,这也导致了赊账。

  关系型,这种一般情况是在当地具有一定的社会背景,物流公司往往因为某些因素会求助于这种关系生存,所以也会所谓的卖面子,稍微留了点余地。

  而拒绝赊账出现的后续问题是,有的客户直接断了物流公司的货源,翻脸不认人,不往该物流公司发货了;无限期的库存。要货的时候就拿钱提货,不要货就往物流公司仓库压死的节奏。退货,该客户要货。不退,你就是他的仓库。反正他暂时没钱,不给货就只有如此绝招了。退货给发货商,得不偿失,两头不讨好。不退,物流公司就是这种客户的免费仓库。(当然,这种现象不多,因为很多物流公司在一定时间后会采取收取仓储费的方式);个别极端客户上门找理由闹事,甚至反到找各种理由投诉物流公司态度不好,致使发货商与物流公司之间关系也出现问题。

  物流公司就成了典型的受夹板气的对象,两面不讨好,但是还是有很多物流公司会冒风险赊账问题是在哪里呢?留住客户,保住货源。这是很多物流公司的想法。其实这也是最愚蠢的办法。随着快递,电商资金交易的快捷,很多企业都是属于零库存现象,更不愿意将资金积压在物流公司,特别是跑路风波频频发生之后,供货商更担心货款问题。所以这样做只会是自寻死路,货源断绝的更快。

  信息技术落后型,也就是很多企业还是使用手工开单和做账。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代收的监管力度没有电脑方便,何况很多都是异地监管,所以会出现这种私自赊账的现象。

  而这样的现象对于零担专线企业而言一点都不稀奇。而这样的现象,是门店愿意做的吗?上百万的货款与仅仅上十万元的运费而言风险与收入明显是不协调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呢?特别是那些没有使用一定的财务管理系统的企业,没有有效的财务监管机制,赊账现象更为严重。

  曾经有个在某小物流群企业配送的师傅告诉我:有天专线老板的某条线路门店在旺季时有时一个月的欠款金额可达到上百万元。当然,这还只是一个保守数据。而这样的现象对于零担专线企业而言一点都不稀奇。而这样的现象,是门店愿意做的吗?上百万的货款与仅仅上十万元的运费而言风险与收入明显是不协调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呢?那么就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对于很多中小型零担企业而言,提供代收货款服务是一项又爱又怕的业务。爱,这是一项增值服务,通过收取代收服务可以赚取千分之三到千分之五增值服务费用。对于发货商而言,代收货款服务对于频频发生蒸发或者跑路事件的专线企业而言,成为了一个心病,对时效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对于收货方而言,代收服务恰恰是对自己有力的保障,无论是货物的价值不对还是货物出现运输异常等,代收服务恰恰维护了自身的利益,对自己有保障。所以代收的出现是建立在发货方与收货方之间,为保护双方诚信合作而衍生的产物。而物流企业只是这两者之间的一种第三方关系用来协调和处理货物流通与采购等问题。其实,这也是一种冒风险的事情。

本文同期刊载于8月7日《现代物流报》第B3版
点赞
收藏
李竹云
共发表3篇作品
最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