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银行为何与互联网征信公司合作?
2015-08-02 09:15:00
810
0
百度百家 
  这段时间,除了股市一直破位下跌,下跌之猛烈程度超越史上5.30大跌以外,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行业创新类事件也一直层出不穷,从监管机构公开发布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领域的约束逐步放开,以及近日阿里网商银行开业,并将从“没有现金交易,没有物理网点,不设柜台”的纯线上业务模式来进行市场拓展。当然,和这些事件一样劲爆的还有一件,那就是芝麻征信宣布和北京银行开展合作,这也意味着互联网征信开始切入细分银行市场。


  互联网征信这里就不用多说了,不论是芝麻征信、腾讯征信,还是平安旗下的前海征信,这些都是希望借助于特定平台的交易和高频互动数据来实现对用户群体的信用群谱划分。这一点和传统金融机构从资产、贸易、存款、流水等角度进行综合的金融信用评价有一定的差异。金融,本质上是管控风险的行业,并在风险资产的比价中实现基于风险管理的收益。而最开始这种信用是从最保守的资产抵押、担保、权利质押等方式实现了,而信用这种方式则是随着交易场景和资金流动的细分场景多元化后逐步引入的。信用并非没有风险,只是这种风险可以依托于对用户长期行为、消费、投资理财习惯的分析而进行评估和定价,并可以作为进一步引入、扩大生活、投资、理财、支付等场景化应用的一种依据。

  信用无处不在,有些场景上的信用可以量化,比如电商平台的交易数据、支付平台的流水数据等;而有些信用数据是短时间内很难量化,而是需要在不同的场景之间进行综合的分析对比之后才能找到延伸出信用的方式,比如在非支付场景通过社交、娱乐、分享等途径来表达某种观点等,虽然信用反馈不如支付和资金流动来得直接和快速,但是日经月累之后也可以成为某种数据分析的参考。

  一般而言,互联网征信的思维逻辑和传统银行的思维逻辑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一个是注重当前的实际拥有量,注重当下的资产和可变现凭证,以此为依据进行信贷审核和放款;一个是更为注重历史的交易记录和信用记录,当前可以不存在任何和资金、资产有关的实物或者是资产。也就是说,一个是更为注重当下的实际存量,一个更为注重以往的实际记录和未来将继续延续这种趋势而产生的还款和个人信用维护能力。

  那么传统银行为什么要和互联网征信公司进行合作呢?这种以互联网为技术和云计算服务为依托的大数据征信又能否为银行现有的业务带来质的飞跃?

  1、对于银行而言,虽然拥有了庞大的客户交易数据库和资金存汇类的数据,不过这些数据大多是阶段性出现的,而且这批金融交易数据缺乏足够的应用场景,大多是各个银行之间进行自身客户贷款申请之时才会进行简单对比和分析,而不论是这种数据分析的时间轴还是空间范围有时候都很难与用户最近的征信波动情况吻合起来,换句话说,用户的征信情况也是波动的,并不是一层不变,而银行系统依靠自身的征信分析很有可能就是只能做过去几个阶段的信用分析而不能对用户最近的信用进行评估,这也会导致在日常的消费类信贷审核流程中出现一定的时间滞后性风险。而高频、流动、交互的互联网关联大数据分析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个漏洞。

  2、做更高的数据对比分析以及交叉验证。没有证据表明互联网大数据就一定会比目前银行做个人贷款的信用征信手段效果更好,而且目前不论是芝麻征信还是腾讯征信在这一方面的业务刚刚起步,虽然此前也在各自的企业中进行内测,但是你懂的,内测的用户往往都是信用较好,约束能力较强的优质客户,所以就信用征信这个本身是做个人信用风险评估的产品而言,确实还有待于一定时期的实操汇总,而后才能作为一种有力的信用手段引入银行目前的日常业务流程中。因为在银行的运营逻辑中,能带来利润是次要的,首要的是保证风险可控,不然一笔贷款违约成为不良就很有可能侵蚀整个业务板块的利润。而北京银行、浦发银行在这个阶段引入芝麻征信、腾讯征信,短期来看是一种业务审核上的补充和参考,但并不能起到决定作用,一方面确实有利于发现征信环节中的一些遗漏环节,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二次征信的补充作用,这对于现在都在要往金融互联网化转型的银行而言是有较大积极作用的。

  3、提升银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内产品研发和布局的基础性架构能力。如前所述,虽然短期内互联网征信还难以在银行现有的征信系统中发挥主要作用,特别是涉及到较大资金额度的信贷类审核和其他线上数据较少的零售类业务,但是从长远趋势而言,银行未来的零售端产品必然是逐步嵌入具体的消费和支付场景,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从这个角度而言就是已经将自身的支付、信贷和理财等产品都融入了供应链之中。未来这种趋势还将从B端进入C端,这也正式目前各大银行、电商、消费金融公司都在布局消费金融领域业务的动力所在。至于传统银行的业务结构和现有的技术支撑能力,不能保证在消费金融领域能做好前端的产品匹配和高效的贷款审核,并依托于互联网数据征信来做分析,这个时候芝麻征信、腾讯征信这样的平台就可以很好发挥自身作用了。

  回到文章的标题,互联网征信能否帮助银行开拓新市场?短期内难度较大,但是随着银行在后台产品与技术保障能力加强,以及前段用户端场景化产品匹配能力加强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基于互联网征信数据维系的业务推进。其实银行目前在做的信用贷款具有一定的场景化配套和营销潜质,只不过目前还难以做到真正的数据化征信分析,即便是有也是在小范围客户群体基础上,已经实现了对这部分用户群体的数据和支付闭环所造成的,如针对部分商户用户发放的信用贷款等,但是完全意义上的外拓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对于银行而言,这是在以时间换取空间;而对于互联网征信公司而言,这是在以空间换取更长远的发展时间。
点赞
收藏
下一篇
2015-08-01 09: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