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城市快递物流末端服务体系设计
2015-06-26 10:30:50
1330
0
第一物流网 王成林 张文松
       第一物流全媒体报道: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的服务和管理模式也在发展转变,以电子商务等为代表的新流通模式也在助推这种转变。在这种趋势下,快递已经成为商务沟通、居民消费的重要承载形式。根据有关部门统计,2014年,我国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040亿元,同比增长42%。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52%,已连续46个月累计同比平均增幅超过50%,未来增长预期也普遍被看好。


  在这种需求背景下,社会流通组织模式发生了较大转变,对城市末端服务体系的影响也非常大,快递“最后一公里”也成为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对于末端物流系统的解决方案,目前也出现了智能自提柜、社区服务点等多种模式,在进行有益地探索,也有了一些成功的示范案例,但是为了满足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构建新的流通组织体系需要进行更多深层次的创新,结合目前商业发展需求,构建城市商业综合服务体系,使之成为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拟建立的城市商业综合服务体是以物流服务为基础,以提供O2O模式的商业综合服务为目标,将形成服务局部特定区域的综合型服务机构,其具体功能如下:

  一是快递物流末端的收发功能

  目前,大量的商务活动由快递作为载体完成,因此对于该类物流服务的末端节点,城市商业综合服务体应具备服务多家快递公司的派发和收取功能。在实现技术手段方面,应强调技术创新和应用,例如以智能型自提柜为主,可以考虑辅以多种形式的发放策略。以高等院校为例,其网络购物规模较大,考虑到学生在校内身份固定,具有较高的诚信可靠度,可以考虑重拣模式等,降低投入成本。

  二是服务本区域商圈的双向投送能力

  受到历史、社会等方面的综合影响,很多产业中,例如餐饮业等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商圈,该类商圈一般服务辐射范围在3~5公里范围之内。在商圈内部形成了大量的日常消费活动。依托快捷的物流服务,可以将餐饮业、家政服务业等服务直接导入用户,通过O2O模式将在商圈内部形成局部的“圈子”,专业的双向投送服务将实现内部的高效流通,打通小型商铺投送能力不足,独立开展线上服务造成线下体验差的资源瓶颈。以城市商业综合服务体为基础,利用专业的服务平台将提升内部商业活动效率,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包括洗衣等家政服务也会借助该平台开展,将提高用户体验,真正实现本区域内部的商务活动高效化。

  三是模式创新孵化新业态

  目前亚马逊已经提出了新的商务运作理念,该公司已经获得了一个“预测式购物”的专利,未来将出现这样的场景:亚马逊根据用户的购物偏好,提前将可能购买的商品配送到距离你最近的快递仓库,只要用户一下订单,即刻就可送到家门口。依托城市商业综合服务体网络系统,未来依托庞大的消费数据,消费习惯将会被大数据技术进行精确分析,开展批量性的集中推动服务,例如针对某区域的某款产品的集中性促销推送,将极大地降低配送成本,通过前置运输,实现规模效应,并提高用户的体验度。依托节点将会衍生出多种类型的服务新模式,形成新的业态。

  四是依托技术创新构建新体系

  以冷链物流服务为例,目前采用的方法是商家运输到户的方式,如果能够依托分布式网络化的城市商业综合服务体网络系统将会形成规模化的输送策略,在BTC(Busi-ness To Customer)的直接服务模式中形成以城市商业综合服务体为连接的梯度模式,大幅度地高效降低运输成本。在这种模式下,将需要集成小型冷库技术、分拣技术、装卸搬运技术、高密度存储技术等多种新科技,最终形成具有较强作业能力的综合性物流服务系统。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新能源技术可以大范围、深层次地使用,从而降低运营成本。

  在建立城市商业综合服务体的过程中,应注重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和跨区域多主体的协同度,降低阻碍物流综合服务一体化的制约因素的影响,重点推广托盘、车辆、集装箱、信息等方面的标准制定工作,加速区域物流标准化进程,为开展服务提供基础。

  由于中国市场的庞杂,未来各种物流服务模式将会出现不断竞合的演进过程,任何一种模式都需要经历时间和实践的考验,建立城市商业综合服务体也仅仅是其中的一种探索,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完善,从而获得最近的用户体验,形成以物流为基础的服务业新架构。(作者单位系北京物资学院)

本文同期刊载于6月26日《现代物流报》第A5版
点赞
收藏
王成林 张文松
共发表3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