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津闽三大自贸区挂牌已有半个月,银行纷纷跻身其中布局跨境金融业务。据了解,工、农、中、建、交五大行以及浦发、中信、兴业、招商等多家股份制银行,都在筹建基于跨境融资业务的综合金融创新平台,通过“一站式”服务增加跨境贷款投放量。
业内人士认为,由跨国企业供应链贸易带动的融资业务已成为银行新的掘金地,而自贸区正是提供投融资便利的一大平台。据悉,粤津闽三大自贸区在研究FT(自由贸易)账户,拟借鉴上海自贸区FT账户框架和经验,各地细则将在不久后陆续落地。
动向 银行跻身自贸区布局多项跨境金融业务
前不久,中行新加坡分行与天津市分行、广东省分行、福建省分行以及境内合作方签署了多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包括向天津自贸区内企业提供最多10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支持,同时,与多家客户签署总额为4.2亿元人民币的跨境贷款相关合同。
同样,工行也在福建自贸区设立了福州片区支行、平潭片区支行、厦门自贸试验区象屿支行、厦门自贸试验区机场支行和厦门自贸试验区航运支行;在广东自贸区,工行成立了南沙自贸区金融创新与服务中心,筹建跨境金融“一站式”服务平台;在天津自贸区挂牌当天,工行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行为区内企业办理了首笔600多万美元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并且未来也将
跨境金融业务作为自贸区内的重点开拓领域。
目前,进驻广东自贸区的银行,主要业务创新包括人民币跨境使用、企业境外融资等,尤其强调侧重港澳的定位。以总部位于深圳的平安银行为例,该行在自贸区内的综合金融服务中心包含离岸业务中心、保理业务中心、跨境结算中心三大业务中心。
据了解,具有跨境贷款需求的通常都是跨国企业上下游产业链。在自贸区政策下,跨境贷款融资成本低。广东自贸区的《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前海企业可申请跨境人民币贷款,这一政策在自贸区内延续。农行广东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跨境贷款业务的优惠利率为3.9%至4%,比境内融资通常低1个百分点左右。
同时,允许企业借外币外债,这意味着在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加大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做相应的套期保值,如远期结售汇、期权等方式,锁定汇率。深圳某家物流采购平台相关负责人透露:“过去银行贷款至少要5天左右,现在钱到了,就给银行相关的合同、发票,立刻结汇,然后支付。企业可以获得同外资企业一样的待遇,并且债务性融资与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一起,形成本外币‘两条腿走路’的境外融资渠道,缓解了企业融资难、成本高、时效差的问题,利于跨国企业的公平竞争。”
推广 自由贸易账户将借鉴上海经验先后试水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研究员张琦认为,经过这些年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各家银行跨境人民币贸易产品同质化已达到较高程度,因此不断培育多元化的贸易融资客户资源,应成为下一步业务拓展的重中之重。
“目前各家银行重点发展的跨境人民币投融资业务,境内企业客户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具有跨境结算或投融资需求的境内外向型企业;另一类是在海外设立平台,以实现对外集中采购、销售和进行投融资的‘走出去’集团。银行对这些客户的营销可谓‘尽善尽全’,但目前很少有银行将目光投到中小型涉外企业客户市场上,其实这一市场大有可为。”张琦说。
实际上,在自贸区内开展跨境融资业务和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建立FT账户,办理经常项下和直接投资项下的跨境资金结算等,比如帮企业跨境投资做结算,未来还可以办理资本项下的跨境资金结算。记者从粤津闽政府相关人士处了解到,目前,这三地自贸区正在研究FT账户监管细则,拟借鉴上海经验复制推广。
不过,也有消息称,在经济下行期,为了防止资金外流风险,三个自贸区不会同时试点FT账户,天津很有可能率先放开FT试点,广东、福建地区推后试点。总体来看,自贸区
跨境金融业务的创新领域会集中在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甚至个人境外直投。
以天津自贸区为例,区内金融业务创新包括:一是人民币跨境使用,包括跨境人民币支付、跨境人民币结算、人民币跨境融资业务创新;二是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包括天津自由贸易区账户、跨境人民币投融资、跨境人民币、外币双向资金池;三是利率市场化,包括小额外币存款的利率市场化、大额可转让存单;四是外汇管理改革。此外,天津自贸区还将为京津冀一体化和“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相应的金融支持,并鼓励服务国家战略的金融企业利用自贸区政策创新发展。
促进 掘金供应链金融倒逼资本项目开放
在自贸区内,跨境融资业务迅速发展的背后,供应链金融领域已成为银行的掘金地。以前海为例,去年8月,前海管理局对外公布的数据显示,前海跨境贷借款主体中,供应链等商务服务类企业借款占比60%,主要用于跨境贸易国际收支和企业日常经营等。
按照这四大自贸区的长远规划,未来还将衔接“一带一路”战略。不过,四大自贸区也各有侧重,上海自贸区扩区后要继续贯彻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广东自贸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贯彻“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探索粤港澳经济合作新模式;天津自贸区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探索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福建自贸区贯彻“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探索闽台经济合作新模式。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自贸区
跨境金融业务的扩容将进一步倒逼人民币国际化和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参照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的经验,资本项目可兑换计划分“两步走”,首先应该先建立自由贸易账户,这是实施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步才是完成资本项目可兑换。
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贸易金融部相关负责人指出,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境外融资采用“双轨制”,外商投资企业可在投注差范围内自行举借外债,中长期外债累计发生额和短期外债余额之和控制在投注差范围内;而中资企业境外贷款须经发改委批准,管控较为严格,且外债要按发生额计算总规模。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李建军认为,融资渠道拓展可降低国内融资成本是完全成立的,在上海自贸区扩至其他自贸区,并在全国复制的话,实际上更重要的是打通资本项目的问题。资本项目基本开放,资金基本可以自由跨境流动,这是很重要的金融改革项目。
“当前,全球跨境贸易投资发展呈现新趋势,一方面,全球产业内分工持续深化,资金、货物、服务等要素跨境流动更加频繁,服务外包与服务贸易迅猛发展;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发展助推经销环节扁平化,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中国银行总行贸易金融部总经理程军撰文指出,“为顺应和促进这一趋势,在总体方案中,四地自贸区均注重推动跨境资金融通便利化,均注重促进服务业开放与服务贸易自由化,均注重培育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形态。商业银行应将自贸区作为顺应这一趋势、加快跨境金融创新的练兵场,一方面要推动全球供应链金融、全球现金管理等交易银行业务创新,完善服务贸易、科技创新项下金融服务产品体系;另一方面要适应互联网跨境金融服务发展,完善在线跨境服务渠道,丰富网络跨境金融产品,加强跨境交易数据挖掘,深化与第三方跨境支付机构合作,构建互联网
跨境金融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