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路透社:阿斯利康将在中国投资25亿美元设立研发中心
(阿斯利康在中国的业务展示。来源:阿斯利康)
2025年3月21日,英国制药巨头阿斯利康(AstraZeneca)宣布将在北京投资25亿美元设立全球战略研发中心。新中心将专注于早期研发和临床试验,成为阿斯利康全球第六个研发基地。尽管面临税务调查等挑战,公司仍坚定加码中国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这表明跨国药企对中国政策环境和市场潜力仍具信心。
2. 《金融时报》:美关税令中国电动车优势进一步扩大
(比亚迪电动车展示。来源:金融时报)
2025年3月28日,《金融时报》社评指出,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意在推动本土制造,却可能让中国电动车制造商如比亚迪获益。比亚迪近期发布多项创新,包括五分钟快充系统和“天神之眼”自动驾驶技术,并计划免费搭载于全系车型,进一步巩固其全球领先地位。
3. 《日本经济新闻》:中日高层经济对话六年后重启,聚焦经贸合作
(2025年3月22日,日本东京,第六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现场。来源:香港电视台)
2025年3月22日,中日第六次高层经济对话在东京举行,为六年来首次重启。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与日本外相岩屋毅共同主持会议。双方围绕贸易投资、科技创新、新能源合作等议题达成20项共识。此次对话被视为中日经贸关系“解冻”的信号,有助于稳定区域供应链、推动东亚合作。
4. 《华尔街日报》:中国民营航天加速追赶SpaceX
(中国民营航天企业。来源:WSJ)
2025年3月24日,《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中国至少有六款可重复使用火箭计划年内首飞。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民营航天企业获得数十亿美元融资,努力打造自主航天技术体系,以缩小与美国SpaceX之间的差距。中国首个商业发射场也已于去年投入使用。
5. 《华尔街日报》:中国考虑以自愿出口限制回应美方关税施压
(中国宿迁某汽车零部件工厂。来源:FANG DONGXU/Zuma Press)
2025年3月24日,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中国正在研究是否通过主动限制对美出口,借此缓解来自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压力。这种做法类似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贸易策略。尽管此前强调不屈服于美方施压,但在当前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中国或将采取务实手段应对挑战。
6. 《金融时报》:香港航空货运枢纽地位受贸易战冲击
(香港国际机场货运区。来源:金融时报)
2025年3月19日,《金融时报》Lex专栏指出,作为全球最繁忙的航空货运枢纽,香港因美中贸易紧张和特朗普新关税政策面临压力。尽管国泰航空等本地公司通过特殊货运业务维持增长,但香港作为全球转运中心的地位正变得脆弱,跨国企业对物流策略进行重新评估。
7. 《金融时报》:开市客要求中国供应商降价应对美关税
(Costco门店一角。来源:金融时报)
2025年3月19日,《金融时报》报道,美国零售商开市客(Costco)正向中国供应商施压要求降价,以应对特朗普新一轮关税。沃尔玛等零售巨头也提出类似要求。分析指出,此类行为引发中国方面对“非市场压力”的关注,或影响中美贸易关系的走向。
8. 《纽约时报》:特朗普或以减税换取TikTok交易
(特朗普。来源:The New York Times)
2025年3月2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愿意考虑在TikTok出售交易中适当减免对华关税,以换取中方配合。当前美国国会正在推进立法,要求TikTok从中国母公司剥离,特朗普希望延长交易期限,并借此达成更有利协议。但中国表示拒绝。
9. BBC:特朗普宣布对进口汽车征收25%关税,引发全球担忧
(特朗普宣布新关税。来源:BBC)
2025年3月2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所有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征收25%新关税。该政策将于4月2日正式实施,意在推动汽车产业回流美国。尽管特朗普称此举将促进就业和投资,但分析指出,高关税可能导致汽车价格上涨、生产受阻,并引发美欧贸易摩擦升级。
编辑: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