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去中国化”,从广州番禺发家的Shein上市再被否
02-05
1322
0
掌链 万青 李毅

这是昔日全球第三大独角兽SHEIN(希音)的多事之冬!

在赴美上市被否后,1月25日,SHEIN被曝投资者拟折价约30%出售股票。

据报道,希音投资者对其估值已降至450亿美元,远低于2022年1000亿美元市值,缩水550亿美元(约3958亿元)。

(图源:外媒)


更糟的是即使这样的价格,目前也难找到买家。而据美国财经媒体CNBC报道,SHEIN正在接受美国监管机构对供应链数据的审查。

2019年,Shein在新加坡注册了Roadget Business,而后广州希音国际进出口有限公司100%股权全部转移到Roadget Business,连同用户数据、知识产权、财务数据全部转到新加坡。

甚至连Shein创始人许仰天,也被传出成为新加坡永久居民,Shein完美实现了“去中国化”,悄然变身外国法人独资公司。

Shein忙着“去中国化”,但其在海外的迅速扩张,却离不开中国供应链的支撑。

一如Shein起步中国却“去中国化”的时尚品牌不乏其例。名创优品、奈雪的茶等皆如此,从logo设计到产品描述都是走的“伪日系”的路子。

如何看待Shein及他们依赖的中国供应链?


一、两个跟头:Shein去掉了中国皮


2022年《金融界》报道,Shein预计于2024年在美国上市,估值超1000亿美元,在全球独角兽企业中仅次于字节跳动和SpaceX。

彼时的Shein被称为中国国货界的“隐形王者”,但据掌链了解,在国内媒体及政府机构此前与Shein接触中,Shein似乎都刻意回避中国色彩,保持低调。

(一)遭遇中美两国审查

2023年11月,SHEIN被上海证券报报道已秘密赴美上市,目标估值900亿美元,已经完成交表。但对上市传闻,SHEIN回应多家媒体采访时称,消息不实。

耐人寻味的是美国CNBC在2023年12月5日报道称,美国国会正在试图阻止SHEIN赴美上市。在SHEIN申请在美IPO后,美国立法机构加强了对SHEIN的审查,要求其提供不使用强迫劳动的证据。

早在2023年5月1日,美国20多名议员联名呼吁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停止SHEIN的IPO;2023年8月,美国16个州总检察长就联名致信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要求审查SHEIN的供应链情况。

2024年1月15日,据雅虎新闻、TVB等多家知名媒体报道,SHEIN赴美上市未获中国国内监管机构批准。

根据证监会2023年颁布的新规,这家初创于南京,成长在番禹的公司需向中国证监会备案,获批之后才能申请上市。

(二)估值折损,股东割肉

天眼查数据显示,Shein过去10年共完成9轮融资,其中不乏红杉中国、老虎环球基金等国际知名投资机构。

在2022年的F轮融资中估值最高达1000亿美元,曾经千亿估值的出海独角兽从资本市场的“香饽饽”变成了“烫手山芋”,不禁让人好奇背后的原因。

image.png

(Shein融资轮次;来源:天眼查)


一方面,营收和净利润增速下降,导致投资者信心不足。2020至2022年,Shein营收分别录得98.1亿元、157亿元、227亿元,2023年前三个季度,营收达240亿美元,2023年收入总规模有望实现320-330亿美元。

但多年高速发展的Shein,受日渐高企的空运成本及众多竞争对手(如海外版拼多多Temu)围剿的影响,发展也略显疲态:2022年利润7亿美元,较2021年11亿美元同比下降36%,是Shein首次出现利润下跌的情况。

image.png

Shein近四年营收及增速


(三)去中国化也不被美国认可

2019年,Shein在新加坡注册了Roadget Business,而后Shein连同知识产权、财务数据、用户数据全部腾挪到新加坡去。甚至连Shein创始人许仰天,也被传出成为新加坡永久居民。

尽管Shein换上了新加坡“新衣”,但面对美国严格的审查机制,上市进程仍以数据安全、违规经营等理由被抵制。

2023年5月,美国二十余名国会议员向SEC递交《公开信》,呼吁停止Shein的IPO进程,拒绝其在美融资。《公开信》中指出,Shein存在“利用算法收集数据,以及强迫劳动力超时工作和存在低工资劳动力”的问题。

归根结底还是企业属地原因,尽管Shein试图与中国切割,但其供应链仍与广州服装贸易产业链深深联结,从业务上看还是一家土生土长的中国企业。

数据表明,国内近三分之一的服装产能都交给了Shein,而Shein近95%的商品发自广东佛山的国内中心仓,海外运营仓大多只负责中转和退货。


二、一个链条:Shein供应链仍中国骨


(一)300家工厂“踩”出百亿交易额

“广东粮、珠江水、岭南衣”书写了20世纪80年代广货的传奇,其中“岭南衣”的制造地之一便在广州番禺,Shein正是从番禺腾飞走向世界。

番禺拥有完整的服装制造产业生态链,纺织面料供应商、制衣工厂、批发市场、仓储基地、转运机场等生产要素齐全,超3.4万家服装企业聚集在此,为Shein培育供应链生态提供了沃土。

小规模制衣生产模式和快速生产的服装链路是番禺的特色,也是Shein小单快返供应链模式的支撑。在番禺,近300+制衣厂是Shein的核心供应商,通过小单快返生产模式,实现了2022年300亿美元的商品交易总额。

小单快返,即通过前端大数据分析筛选爆款,拆分为小单量向工厂侧增加生产订单,提前投入市场进行测试,在高迭代下源源不断生成爆品。小单快返模式本质上是对人的精细化管理,并非技术创新。

但这也意味着小单快返模式对于大量劳工的依赖,通过用工成本压缩和超负荷运转(SEC抵制Shein上市的理由之一),实现了令同行羡慕的交付速度。

Shein生产周期最快可达7天,而传统服装厂商为45天,就连最早提出快时尚巨头的ZARA也需要14天。

(二)数字化让快返供应链“柔”起来

小单快返模式跑通做大,面对海量的碎片化订单,数字化管理成为了关键。2016年开始,Shein便着手搭建将所有供应商整合的供应链生态,已开发出一套集商品中心、运营中心、生产中心等于一体的数字化MES管理系统,安装MES管理系统也成为了Shein与供应商合作的前提。

与其他服装品牌只拿货不同,还Shein会派专人对工厂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持证上岗;帮助工厂对接供应链数字化管理系统,根据历史销售数据和流行趋势,指导工厂进行款式开发。

成衣厂无需操心采购布料、市场销量,这些信息都由Shein精准投送到上下游企业。在这套供应链生态下,设计、面料采购、价格等信息数据得到了及时反馈,为供应商创造了一个稳定的生产链路。

而Shein这套供应链体系并非无法复制,这两年跨境快时尚电商纷纷把供应链落地于番禺便是一个印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Temu。


三、一些自卑:国货供应链及自信


长期以来,很多快时尚等品牌以中国制造为自卑:无印良品、奈雪的茶等,售卖的多是“中国制造”,但却伪装成日货等。

这不仅是品牌方懒惰,也是消费者用脚投票的结果。

曾几何时,在国人心中日本制造是品质优良的代名词,在生活百货领域日本产品确有独到之处。但最近几年,日本制造的光环不再,日立、三菱等日企频频曝出作假丑闻。

随着中国制造提升,中国企业、消费者需要对外国品牌祛魅。国潮兴起,中华传统文化正激发起Z世代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审美认同。淘天集团数据显示,去年双十一402个破亿的品牌中,有243个是国货品牌,占比达60.4%。

当然国货当潮,是情怀更是品质使然。

以华为为例,由于美国制裁半导体采购渠道被切断,曾深陷生存危机当中。面对打击华为没有屈服,而是转向国内市场,加快自主研发和国产化步伐。据财联社统计,华为Mate 60系列手机国产化率已达90%,其供应链背后站着46家国产供应商。


参考资料:

《美国国会寻求阻止SHEIN赴美上市》 电脑报


作者:万青 李毅


点赞
收藏
万青 李毅
共发表1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