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61所院校244名参赛选手,让这届全国高职组物流技能赛创纪录
2019-05-17 19:51:53
1487
0
掌链  赵建琳

  一声哨响,整场比赛中的最后一支参赛队伍开始了紧张有序的货物组托。这是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中诺思杯)智慧物流作业方案设计与实施赛项进行的第四天,也是最后一天。

  从5月9日到12日,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61所院校共244名参赛选手聚集在天津交通职业学院的物流实训中心。他们以学校为参赛单位,每所学校一支参赛队,每支参赛队由两名指导老师带队,四名学生参赛,先后进行物流作业方案设计、物流职业能力测评、物流作业方案实施三个赛段的竞赛。

  自2016年开始举办以来,这项赛事经历了从“现代物流”与“智慧物流”的赛项名称上的变化。今年参赛队伍的数量也创下了历年最高,在比赛现场,掌链所采访到的裁判、老师和学生的眼里,今年赛题更凸显了科学、公平、智能。

2-0.png

(图: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物流技能大赛闭幕式暨颁奖典礼 雷潇骏/摄)

  科学细致考核,为了更好从业

  站在比赛场地二楼,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参赛队的指导老师之一张雪斌靠着围栏默默观摩,他的学生在赛程第一天就比完了所有的赛段。彼时的张雪斌感觉相对轻松,在与掌链的交谈中,他表现出了对本次赛事的强烈肯定。

  在他看来,整个比赛的设计体系非常符合现代物流发展趋势,每个赛段都考察了学生不同的能力。

  比如物流作业方案设计赛段要求选手根据客户订单需求拟定运输作业计划、出入库作业计划、配送作业计划、作业进度计划、资金预算表等;物流职业能力测评赛段注重考核选手的知识储备,包括对物流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理解程度以及物流领域各项专业知识;物流作业方案实施赛段以选手现场操作作为考核方式,考察其实际操作和临场应变能力,着重关注入库点货准确性、数据分析能力等。

  对于老师和学生们来说,这次比赛最难的就是方案实施赛段中的入库环节了。其中的组托计算是大家公认的考核重难点。难处在于,在为题目给定的一定数量的货品进行点货时,需要选手将同一种类、名称、生产日期、批次的货品放到托盘上入库,还要快速准确地挑出混在其中的多货、串货、错货,同时要注意控制码盘使用的数量,这是成本的一个考核点。

  来自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指导老师黄欢发现今年在这一方面的考点变得更细了,她点明除了考察码盘数量,还考察重量,更重要的是码托时必须做到旋转压缝,“码托时间也非常关键,如果过长,会直接影响后面任务的心情和时间,一紧张,就会出错。这个环节考的就是细节和应变能力,如果你对它理解和应用到位,就能做得又快又好,有些做得好的队伍半个小时就够了”。

  应变能力也是张雪斌最关注的点。他始终认为,比赛是教学改革的路向标,备赛过程应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方法为主,看学生在比赛中的获得感,这是进入社会后赖以生存的筹码。

  他再次提到今年赛事的科学性 ,不仅体现在具体考核点上,还体现在题目设置上。“今年的考题要求根据现场纸箱的长宽高来设计堆码形式,因为在和企业实际合作中,企业对这方面会有不同的要求,无论是什么堆码方式,学生都得会,才能在转换职业身份时适应行业。”

  大赛裁判长、北京伍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军琪在评价此次赛事中学生们的表现时,告诉掌链:“整体来看,学生们的表现是比较好的,在第一赛段里,学生在物动量ABC分类表、路线优化、装车计划等环节都发挥不错,但在入库环节的组托计划和出库环节里涉及到的先入先出问题上出现了分化;第二赛段,能看出来同学们准备很充分,200道题的背后是3000多的题库,而且还有部分题目是不在题库里的;第三赛段中,学生就比较辛苦了,细节性的考点变多,准确性要求更高,应变能力要求更强。”

  总体来说,尹军琪认为同学们物流常识掌握地比较到位,这也说明各省对这次比赛非常重视,大赛的举办也反哺了教学,提高了各省各学校对学生在职业技能掌握上的教学水平。

2-1.jpg

(图:参赛队员在点货 赵建琳/摄)

  让每个选手站在同一起跑线

  5月12日上午赛程结束后,裁判们在此次比赛中的使命也发挥到了尾声。中午,赛事进入到了最后的统分阶段,并即将进入到下午的闭幕式和颁奖典礼的流程中。吃过午饭,来自广东的一位胡姓裁判打起了哈欠,双眼微微泛红,在本届赛事中,她负责方案实施赛段的评分工作,紧张的工作之下,她看起来有点累。不过,今年的执裁方式相比去年又有所精进。

  据尹军琪介绍,今年有36位裁判参与执裁,相较去年增加了大约50%。并且在每场比赛的每个场地里,都有A、B两组裁判,两组裁判共7人,其中1人为裁判长,剩下的人对半分配到A、B两组。两组随着场次更替轮流执裁,“而去年裁判一组跟到底,非常辛苦,像昨天从早上八点比到晚上九点,连续待机13个小时,身体是吃不消的”,尹军琪告诉掌链。

  其实这也不仅仅是让裁判有了一定的休息时间,还提高了比赛的裁决公平公正性。广东的胡裁判告诉掌链:“场次之间1小时20分钟的休息时间里,换下来的三位裁判其实也还在工作——对刚才自己所在组的队伍进行评分,之所以没有在场上评,是为了最大程度保证公平。我们在场上只记录每一个考核点做到了什么程度,比如‘进了6箱,上了1托,2层’,下场后再评分,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场上打分后却忘记了评分依据的状况。”

  对于担任多次该项赛事裁判长的尹军琪来说,这种场下评分的方式还可以弥补初次参与国赛执裁的裁判在经验上的不足。虽然赛事在裁判人选的选择上已经设置了相当高的门槛,比如需要副高职称,要有参加省级赛事执裁的经历,及满足赛事避嫌的原则,即只要自己所在学校有队伍参赛,则该学校的教师就没有执裁资格。

  同样,公平性还映射在赛项题目设置中。尹军琪与胡裁判都向掌链介绍了此次方案实施赛段中设置的巧思,那就是不同场次比赛的参赛队伍在点货环节所面临的多货、串货、错货情况是不同的,比如这一场是A类货物有差别,下一场是B类货物有差别。这种临场应变一方面解决了因场次不同可能导致的题目泄露致使出场靠前的团队面临不公平的问题,也充分考察了同学们在面临“意外”情况时的快速思考迅速反应的能力。

  张雪斌所带队的队员之一李朋城就充分感受了一下临场应变的“刺激”:“点货环节的临场应变我们是没问题的,只是在使用仓储系统时出现了一点小意外,当时是电商播种墙播种不了,试了三次后发现不是自己的问题,就报告裁判,经过技术方解决后,系统恢复正常,裁判也给我们的赛时做了延长,一共用时51分左右。”这支参赛队最后获得了今年的国赛一等奖。

  在12日下午举办的闭幕式暨颁奖典礼上,尹军琪概括了一下得奖团队的获奖原因,其中既有学校对赛事重视程度的主观原因,也有教学条件和资源不够平衡的客观原因。赛事主题从往年的现代物流转化为智慧物流,就明喻着对智能化设备的使用。而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地域,存在着明显的教育资源不均衡现象,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在教学硬件设施的配备上分野显著。

  尹军琪对此感触颇深:“因为每个学校实训条件不太一样,所以他们在方案设计赛段都比较从容,职业能力测评也是如此。实操阶段对设备的依赖性较强,有的学校可能没有条件,那么操作计算机、智能物流工具时就可能会差一些。”他认为在对欠发达地区教学硬件设施的支持上,国家应该多倾斜一些,“至少每个省都应该有一个比较像样的实训中心,让孩子们能够在条件相当的情况下同台竞技,也是比赛公平性的重要隐喻”。

2-2.jpg

(图:标记着名称、种类、生产日期等信息的比赛所用货品 赵建琳/摄)

  物流更智慧,吸引更多人才加入

  比赛不是唯一重要的事情,赛事本身之外,今年还专门设置了智慧物流、无人机、智慧教学、创新能力和校企合作的展区及货到人拣选系统的体验环节;搭建了产教融合平台,同期举办全国物流青年学者高峰论坛。

  回到赛事本身,智慧物流的应用也俯拾即是。尹军琪告诉掌链:“赛事协办单位天津交通职业学院的物流实训中心已经承办多次大赛了,设施建设每年都在完善,比如自动化立体库、自动分拣系统、自动输送系统、货到人拣选系统、电子标签系统等等,都是提供给参赛学生们使用的,也给我国的物流教学做了良好示范。”

  不过,今年的比赛也让人们看到了触手可及的希望。在与胡裁判和张雪斌聊天过程中,掌链得知,部分新型设备没有用在赛事当中,比如货到人系统。之所以没有使用,主要源于教育部规定赛事三年之内不能更换比赛设备,这也是出于对不同学校实训条件和对设备进行调试、培训所需适应期的考虑,出发点都是为了公平。但张雪斌特别提到了今年赛事在设备上的一个调整,那就是对电商播种墙的使用。这是现在智慧物流所采用的一种设备,主要应用于分拣零散货物,能够极大提高分拣波次的效率。可以预测的是,随着之后赛事设备过渡期的度过,智慧物流设备的使用一定会呈现随时代革故鼎新的气象。

  胡裁判从反面印证了技术在智慧物流中的重要性,她讲了一个例子:“比赛中,我们看到有个别小组的电脑操作没有做对,导致后面的任务失去了大数据的支撑,没有系统可依靠,从而影响后续任务的完成,进而影响成绩。”

  尹军琪向掌链阐释过智慧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的根本内涵,一方面是劳动力的解放,劳动生产率的上升,人的知识、技能结构的改变;另一方面就是物流作业的规范性和可持续性。相比传统物流,未来的物流业不会那么辛苦,会更智能化,物流人员也都是具备专业知识的产业大军。尽管当下物流专业的招生情况并不乐观,呈下滑态势,但尹军琪认为适当调整策略是可以扭转的。他对物流行业的未来发展抱持着充分的信心,认为这是一个朝阳产业,也是值得同学们托付一生的产业。

  再高新的技术,背后永远站着人。人才源源不断的涌入是推动行业不断前行的动力。每一年赛事的结束都意味着第二年赛事的开始,各所学校收割荣誉或经验教训的同时,也拉开了新一轮备赛的大幕。此次获得一等奖的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的队员李朋城就说,团队在12号上午就进行了赛事过程的复盘,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料传递给下一届的老师和学生。这是一个将赛事反馈到日常教学,教学又支持了赛事的良性循环过程。

  今年大二的李朋城对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非常清晰,决意从事物流行业的他想在接下来的一年努力学习行业所需的数学和英语,计划大三时报考采购师证。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指导老师黄欢则发现,赛事的锻炼明显提高了学生office办公能力与应用能力的提高,其专业知识的丰富度也远超他人。在10号结束全部赛段比赛后,黄欢第二天带着学生们进行了“天津一日游”,专门去了天津某家著名进出口超市,实地了解了进出口超市跨境物流的相关操作。她说学生们不能闭门造车,实操性强的专业必须与社会前进的脚步同步。

2-3.jpg

(图:比赛现场部分物流作业设施 赵建琳/摄)

zhao.png

底部1.png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