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劳恩霍夫研究院房殿军:5G、NB-loT等技术成智慧供应链发展突破点
2019-05-15 10:29:00
1600
0
亿欧 杨俏

  未来,供应链的发展必将走上数字化供应链发展甚至是智慧化供应链的方向,任何企业想要赢得未来的竞争,就必须推动数字化供应链的转型。

  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存在哪些差距?国内企业应如何缩小差距?智慧供应链的“智慧”体现在哪里?等等,针对以上问题亿欧物流特此专访了德国弗劳恩霍夫物流研究院中国首席科学家/中国首席代表、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房殿军。

  作为德国物流界华人第一人,房殿军擅长物流工程技术与管理,同时也是国内第一个七五规划物流科技攻关项目业务的骨干,已在物流行业从事35年之久。在常人看来“单调而枯燥”的物流对他来说却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行业。

  作为机械工程出身的房殿军从技术理念的角度入手,融合了物流领域中管理、计算机、信息化等方面的知识,全面了解物流行业整体概况。多年的研究不止提升了房殿军的自我认知能力,也让他充分感受到了物流行业对国民经济、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1-5.png

(图源:企业官网)

  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客户化定制很重要

  工业4.0最早出现在德国,旨在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产业变革,主要指利用物联信息系统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性化的产品供应。“中国制造2025”这一概念2014年首次在国内提出,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之间存在着关联,德国工业4.0最重要的愿景就是客户化定制,中国制造2025也要面对客户化定制,但需要面对客户化定制的一大难题——物流问题。房殿军表示主要有六大问题:

  第一,根据客户需求涉及到的计划及调度层面的内容问题,个性化定制当中物流必须从客户端需求开始;第二,信息一体化问题。工业4.0时期,物流支撑智能制造需将客户需求与内部计划及采购供应商等上下游全链打通,共享客户信息,否则物流与信息流不畅通;第三,库存管理问题。供应链上的库存节点必须清楚,对供应链体系中库存管理的缺失将导致低成本个性化定制无法实现;第四,物流信息实时化问题。物流信息的实时监控能了解货物即时状态并进行管控;第五,应急物流方案。面对个性化定制,客户的个性需求出现问题时如没有应急方案,将导致生产、制造端出现问题;第六,单元标准周转器的使用问题。托盘、集装箱等周转器具是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的基础,需要形成标准化后实现全自动管理,让社会周转起来。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国家在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引导之外,还需要整个行业的协同。房殿军认为,龙头企业在这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龙头企业拉动整个行业和供应链上周转器具的发展,包括托盘社会化功能,推动循环式发展。

  目前,中国与德国的物流现状存在很大差距。在德国,物流行业是最重要的产业之一,每年产值达到2300亿欧元,在就业方面也是第三大行业,其创造的就业人数占到德国就业总数的18%到19%。在世界银行关于物流绩效评估体系排名中,德国一直位于前列,甚至曾位列世界第一。而中国仅物流成本上就高于其他发达国家的一倍之多。房殿军指出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中国社会物流服务水平整体偏低。物流标准化建设、物流信息化建设、物流容器标准化等都还未成型,而中国物流成本占GDP较高,运输成本也居高不下,导致物流运作效率偏低;其次,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地区物流量的不匹配导致货车没有实现跨区域协同合作,空载率较高,也间接提升了物流运输成本;再次,物流技术和人才在物流行业存在较大缺口。很多企业盲目采取“跟随制”战略,自主研发能力较弱。尤其是实战型人才较少,缺乏实战能力。

  针对德国与中国存在的差距,我国政府及企业需要做出更多努力。

  房殿军建议,对于政府而言,加强研发及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是首要,系统支撑国内物流及供应链的发展,打造区域的技术和人才的自我造血能力;其次,加强物流标准化,物流是贯穿整个产业链的服务功能,如不实现标准化,就无法实现自动化的对接和降本增效;再次,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企业的“跟随制”战略导致原创技术型企业在研发和创新方面的动力受到影响。

  对于企业而言,首先,专业化分工很重要,专注于某一领域的企业做到极致才能有话语权;其次,企业协同,合作才能产生共赢;再次,企业做事需要踏实,扎实基本功,而不是盲目跟风追求智能化和工业4.0。

  供应链4.0阶段便是智慧供应链

  如果说工业发展到4.0阶段,那么对应的便是物流4.0或者供应链4.0,而在这之前的供应链1.0发展到供应链4.0需要经历漫长的阶段。供应链1.0是企业内部功能集成的过程,房殿军认为在此阶段功能齐全但信息不通,供应链还局限在企业内部,部门墙的存在导致采购、生产、物流、销售等部门信息不畅通;供应链2.0是企业一体化管理的实现,企业内部部门墙打破,ERP系统、物流系统管理等实现的全流程畅通,但企业墙仍存在;供应链3.0是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协同,库存管理、仓储、运输等均实现了流通;到了供应链4.0便是智慧供应链阶段,包括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服务商、提供商、金融服务等实现一体化整合,形成整体价值链的网络体系,包括全流程的数字化透明化管理,走向智能化的发展道路。

  房殿军强调,智慧化供应链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一定具备全流程数字化、基于大数据以及新型预测算法实现的透明化、人工智能的智能决策化、去中心化和中心化并存的状态这四大特征。

  针对去中心化及中心化并存,他解释道,去中心化在于供应链体系庞大,通过感知供应链节点的存在状态就是去中心化的操作,并通过智能边缘计算完成节点的智能运作。中心化就在于作为一个整体去做好统筹调度和安排工作,将各个节点的数据收集到供应链大脑层面上,从总体做供应链的规划调度,最后实现供应链整体的最优化。

  不过在面对智能物流需要满足数字化、网络化、柔性自动化、智能化等操作上,传统供应链企业依旧运用传统物流思维进行物流运作。房殿军表示,这是因为企业对流程还不够重视。从供应链角度来讲,流程是非常重要的,流程中往往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很多高成本、浪费都是在流程中产生的。

  如果传统供应链想要不断走向智能化,首先需要对流程进行全面的梳理,将供应商、客户、资金流等加入到整个供应链的全局中作梳理;其次,梳理完流程后选择合适的信息与通信技术,并进行技术升级。通过信息化技术的武装,逐步实现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

  5G、NB-loT等技术成智慧供应链发展突破点

  从传统供应链发展到现代化供应链,再到数字化供应链,最后实现智慧供应链。在这其中,房殿军认为智慧供应链中的“智慧”主要是体现在:

  一,实时感知。智能传感器及信息采集器对供应链上的节点、货物状态、货物信息等的实时感知;

  二,数据处理。数据挖掘出之后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例如对货物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状况进行识别处理,感知风险并为决策提供进行的评估风险信息;

  三,智能决策。数据分析后做出正确的判断或决策,如今在供应链体系中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还不能完全实现人工智能的自主决策,还需要人工的参与。只不过决策的依据是系统经过评估后产生的。

  四,精准执行。供应链执行起来是按照决策精准完成。

  总体而言,智慧供应链通俗来讲是根据货物状态进行数据加工处理,然后做出决策并完成一系列动作的过程。未来,供应链也必定将走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

  房殿军还向亿欧物流描绘了未来供应链的发展场景:未来在整个供应链中,无人驾驶货车能够自主完成货物运输;智能物流中心能够实现完全自动仓储作业,拣选、包装、运输、配送等都能实现无人化、智能化运作。

  再加上5G技术和智能物流网技术的发展,其将作为未来智慧供应链的一个神经系统,可以看做是智慧供应链大脑的神经体系,实时提供信息和进行高效精准分析,实现整个供应链的调度、指挥、优化,完成供应链的智能化发展。

  同时,在未来城市产城融合的道路上,城市物流体系也是供应链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最后实现空中地下地上的一个全面为人们美好生活提供所需物资需求的整体配套的供应链服务。

  所以,未来的经济是数字经济,未来的社会是数字社会,未来的竞争也是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在对未来美好智慧供应链充满憧憬之时,还需应对和解决现在数字化供应链发展过程中的痛点。

  供应链是一个系统也是一个整体,供应链为客户需求将链条上的所以参与者串联起来,拉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房殿军认为,企业在发展智慧供应链过程中一定要有全局观,用系统性思维研究供应链,跳出自己原来的局限思维去研究整体供应链战略,重新审视其体系;要跨出行业,研究行业供应链发展。因为在供应链竞争中,战胜你的可能不是你的对手而是一个产品或技术的出现。所以走出舒适圈,站在更高更远的地方看供应链体系的发展。

  最后,房殿军补充道,智慧供应链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还有以下突破点:

  第一,5G和窄带物联网技术(NB-loT)与供应链体系关联很大,在数字化供应链建设中是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技术基点;

  第二,智能传感技术在未来数字化供应链发展过程中的技术突破点,实现感知状态和感知世界;

  第三,大数据应用,如没大数据技术支持,数字供应链无从谈起;

  第四,人工智能和生物群智能技术的发展,如今我们研究的是低端智能部分,未来在物流和供应链体系中有重要应用。

  除此,边缘计算、新型预测方法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未来智慧供应链的突破点。

微信图片_20180929091541.png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