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哈顿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卢宇峰:靠什么撑起“疯狂双11”?
2014-11-21 10:27:28
1228
0
现代物流报 卢宇峰
       11月11日,当媒体镁光灯聚焦在全球最大电商阿里巴巴于杭州的巨大电子交易屏,当新闻热点再次着眼于阿里再创销售记录、日销售额达571.12亿元人民币之际,作为零售商,是否感到一丝“没落”?亦或思考“电商是零售业的未来”?


  值此一刻,作为零售商的你有否转而思考“是什么撑起了这令全球最瞩目的“疯狂双11”?如何确保“秒杀”订单后的供应链环环相扣,满足消费者对高速送货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据BBC中文网报道,“双11”当晚10点半过后,阿里巴巴的掌门人马云也来到公司总部直播大厅,看到大屏幕上的蹭蹭跳跃的数字,马云亦表态低调,称“双11”后的物流才是他最关心的问题,“最困难的将是未来这几天”。

  由此可见,全球最大电商亦对物流供应链抱有隐忧,芸芸亿万零售商之一的你是否也在担忧?

  作为零售商,是否该扪心自问:怎样才能撑起“疯狂双11”的购物狂欢并真正将这股狂欢蔓延,直至货物高速送达到消费者手中?

  供应链技术服务三支撑

  当今多渠道销售的环境下,零售商及供应链管理者需要大量的信息才能有效完成工作,但要从运作各方面涌现出的大量信息中找到正确的信息却非常困难。

  多渠道零售必须配备有一个强大的供应链平台,以便使商家了解库存数据的变化状况,帮助零售商管理者对人力、物理分配做出英明决策,亦帮助管理者掌握商品数据对公司各部门、员工、及终端消费者所带来潜在影响。换句话说,如要在当今多渠道零售环境中异军突起、独占鳌头,零售商及供应链管理者必须具备“供应链全盘意识”。

  供应链管理技术公司通常会采用三种基本途径来帮助商家管理供应链装配、供应链套件及供应链平台信心。然而,多数供应链解决方案装配和套件都无法提供与供应链平台相同水平的功能性和可见性。一旦零售商理解了各类解决方案间的内在差异,当中的原因就不言而喻了。

  供应链装配是已获得的各种应用的集合,这些应用旨在向供应商提供推广给现有客户的“产品”和向新客户提供单点解决方案。其缺点在于:各应用背后的技术各不相同,并且难以整合。各应用用户界面通常只在外观上存在类似之处。各应用会产生须经分类整理的大量冗余信息。

  供应链套件由相关应用(一些为已获得的应用,一些为专有应用)构成,这些应用由一个有助于精简运作和实现功能整合的整合“层”联结起来。但是,这些应用仍然会:采用迥然不同的技术;依赖冗余信息;拥有有限的跨部门工作流;可能基于相互冲突的“中间件策略”。

  供应链平台则是所有模型或应用都在一个跨应用共享公用数据、组件及基本代码的紧密集成环境中运行。这就极大地减少了复杂性,提高了灵活性,并提高了从一个供应链终端到另一个供应链终端的可见性和可访问性,从而使零售商“掌控全局”,了解包括所有选择、可能性及结果在内的供应链全局。曼哈顿将这一途径称为“平台化思维”。

  供应链平台带来的价值

  供应链平台是围绕一个采用单项技术的综合集成架构搭建而成的,这就让零售商能够根据全局,而不仅是其中一部分,做出决定并执行。

  基于平台的供应链途径会带来诸多益处,其中包括:

  一致性:所有应用的用户界面外观相同,并且各功能表现类似。并且,供应链平台会采用各种通用业务对象,因此举例来说,所有模型中的订单都是相同的。

  跨部门意识:整个供应链都处于可见状态,因此每项应用都会“知晓”另一项应用中所采取的步骤或执行的操作。这就让不同部门的用户能够及时恰当地做出调整。

  效率:公用主数据和交易数据及统一的技术堆栈消除了冗余性,简化了升级过程,利用了共享模块 (例如堆场管理或包裹评级),精简了功能,使交流得以同步并降低了总体拥有成本。

  个性化数据:个人用户可以制定个性化面板,该面板可从供应链各部分提取特定数据,进而为您提供实时关键绩效指标(KPIs)。

  供应链平台所实现的整体可见性不单单使管理者所需的信息得到优化。它还通过提供实时可执行信息改善各项运作,通过全面集成技术简化供应链功能,并且以更低的企业拥有成本和规模经济来维护利润底线。

  疯狂的“双11”发展至今已6年,阿里巴巴作为行业的领军人物在物流配送方面已具备独有的一套管理方案,包括带头与中国14家物流公司合作,组建中国物流骨干网,并有效配置库存资源,成功配送超过50亿件货物。这其中的一切归于一点——阿里的“中央物流信息系统”,亦印证了以上所述的”供应链平台”之优越性。

  (作者系曼哈顿公司中国区董事总经理)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