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特约分析师张立群认为: 1月份PMI指数微升,结束了自去年8月份以来的持续回落,表明经济运行有企稳迹象。新订单、积压订单指数继续下降,反映需求仍有下行压力;出口订单指数微升,可能预示自去年11月份以来的出口增速大幅下降开始趋缓。采购量、进口、原材料库存等指数均低于50%,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继续下降,表明企业对未来市场信心仍不足,生产经营活动偏冷。从业人员指数持续下降,反映企业用工趋于减少。综合研判,当前经济有企稳迹象,但基础仍需着力巩固。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解读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略有回升
1月份,制造业PMI为49.5%,连续4个月回落后,比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本月制造业PMI主要特点:一是制造业生产扩张略有加快。生产指数为50.9%,略高于上月0.1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49.6%,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反映外部需求的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6.9%,比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二是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总体水平降幅收窄。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在连续3个月下行后,本月环比上升1.5和1.2个百分点,分别为46.3%和44.5%,但仍处于收缩区间。其中,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烟草制品、纺织服装服饰、木材加工及家具等与消费密切相关制造业的出厂价格指数位于扩张区间。三是大型企业发展预期较为乐观。大型企业PMI为51.3%,比上月上升1.2个百分点,高于制造业总体1.8个百分点。同时,大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4%,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大型企业运行基本稳定,对未来市场发展预期相对乐观。另外,本月中、小型企业PMI为47.2%和47.3%,分别比上月回落1.2和1.3个百分点。四是新动能持续积蓄,节日消费效应显现。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生产指数为51.6%和51.5%,分别比上月上升3.2和1.3个百分点,均明显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平,企业生产活动加快。
调查结果显示,反映原材料成本高和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一定影响的企业比重为34.5%和12.7%,分别比上月下降2.9和1.2个百分点,均连续三个月回落,表明近期企业原材料采购成本压力有所缓解,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也有所减轻。
麦格理集团(Macquarie)经济学家胡伟俊(Larry Hu)表示,国内需求疲软,全球经济也在放缓,中国制造企业前景艰难。PMI指数的反弹可能是短暂的。他表示,对工业领域通缩的担忧正在加剧,并预计第二季度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可能下降。胡伟俊称,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中国央行就需要通过降低市场利率来刺激需求。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指出,当前内外需求走弱压力仍然较大,一季度经济增速可能走低。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下,制造业PMI止住下跌趋势,但回归到扩张水平仍有待时日。
在刘学智看来,近期,稳增长扩内需进度加快、力度加大。国家发改委审批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各省份大批项目集中上马,提前下达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受到积极政策的带动,制造业PMI作为宏观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已经出现止跌回升的态势,但传导到经济增长仍有一段时间。由于制造业PMI仍然低于荣枯线,一季度主要经济数据可能普遍偏低,经济增速或将下行。为了防止下行压力加大的风险,减税降费规模需要进一步扩大,逆周期稳增长政策措施需要尽快出台和落实,二至三季度有望看到经济运行企稳改善。
从具体数据来看,刘学智表示,制造业PMI连续4个月回落后略有反弹,生产指数回升到50.9%,是分项中最高的一项,但仍处于近3年的较低水平。在宏观政策稳增长力度加大的作用下,企业补库存意愿出现略有改善的迹象。产成品库存指数继续下降到47.1%,终端需求疲弱导致企业不愿意增加产品出货库存。供需两端价格低位回升,制造业上下产业产品价格连续4个月快速下跌趋势得到缓解。近几个月,PPI可能跌到负值,但不会继续大幅下降,负增长幅度或将有限。
另外,三大订单指数持续低于荣枯线,新订单指数降到近35个月最低,在手订单指数降到近36个月最低,说明需求走弱压力仍在加大。外部环境有积极变化,促进新出口订单指数止跌企稳。大型企业PMI反弹回升,稳增长政策对大型企业的带动作用逐渐显效。中型和小型企业PMI低于荣枯线且继续下行,针对中小企业的减税降费力度将加大。
刘学智指出,非制造业PMI回升到54.7%,其中服务业PMI上升,而建筑业PMI高位回落。究其原因,春节临近,与居民消费、出行相关行业的需求逐步释放,促进服务业景气度上升。批发、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电信、旅游等行业指数位于较高水平,节日效应拉动相关行业表现活跃。楼市整体降温,房地产行业景气度处于收缩区间。受天气转冷、春节临近以及需求减弱的影响,生产淡季全国各地工地陆续停工,建筑业PMI高位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