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顺丰发布关于变更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公告,为了物流的智能化、数字化,新增近4亿元研发投入,提前布局下一代物流信息化技术。
根据公告信息,本次变更部分募集资金是将“中转场建设项目”及“航材购置及飞行支持项目”减少投入的募集资金25,159.21万元,以及募集资金理财、利息等收益合计39,792.95万元,新增到“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及下一代物流信息化技术研发项目”。
那么,新增的4亿元资金将如何用?顺丰的科技实力到底如何?又是如何为其业务护航的呢?接下来的重点是什么?
01 增加近4亿元研发投入 2019年持续投无人机及智慧地图
“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及下一代物流信息化技术研发项目”是顺丰重大资产重组募集资金的募投项目之一,由顺丰科技负责投资建设。截至2018年12月31日,该项目已募集资金投入344,857.26万元。
经过本次调整后,该项目预计投资总额为 384,650.21 万元。其中,新增加的39,792.95万元为变更部分募集资金,待2019年投入。具体将用于硬件/软件购置、专业服务、研发、机房建设费或租赁、培训等6个方面,各项具体投资如下:
公告显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与下一代物流信息化技术研发项目,通过私有云服务、分布式计算平台建设、异地灾备建设、超级地面平台、速运网络运营规划平台、智慧云仓、大营运体系平台、无人机、车联网、智慧物流、智慧地图等项目的建设,进一步提高顺丰控股信息系统的稳定性与抗风险能力,提前布局下一代物流信息化技术,以支持未来综合物流业务的快速增长。
目前,顺丰通过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技术领域的不断深耕,已初步建立了顺丰智慧物流体系,下一代物流信息化技术布局初见成效,为顺丰未来智慧化发展打造了坚实的底盘。
另外,根据公告, 2019 年顺丰将持续对“智慧地图”及“无人机运输研发”项目进行投入,进一步提高物流效率,拓展业务领域,高效整合上下游资源,支持未来综合物流业务的快速增长。
智慧地图方面,将融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面向 AI 的未来智能物流地图,通过提供高精定位、精准地址匹配和路径规划等专业服务,为物流决策提供基础支撑,目前已经成为顺丰数字化与智能化变革的底盘技术。
无人机运输研发方面,主要服务于顺丰建设智能化、自动化物流的战略。目前,顺丰已逐步在无人机应用模式和无人机应用标准方面打开局面。
根据规划,未来物流无人机应用模式将主要从常规民用和规模化商用两个方面,形成多应用种类、多使用层次、多发展方向的体系化发展模式。
02 高研发投入造就顺丰的科技实力
顺丰对于科技的重视不言而喻。
王卫曾表示,"科技是我们的信仰","顺丰主要的竞争对手是谷歌这样的科技企业"。
而实际上,顺丰此前每年都会重金投入在科技上,这为其构筑了护城河。
公开数据显示,仅2017年顺丰的科技投入达16.04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26%;其中研发投入为11.67亿元,资本化比率41.71%。而前一年,其研发投还只有5.6亿。到2018年,前三季度顺丰的研发费用是7.89亿元,同比上涨74.28%。
顺丰重货负责人曾说,“顺丰的科技研发,可以理解为是自我孵化的,行业里别的公司可能是千万级别的投入规模,而顺丰是十亿级的投入规模。”
对此,华创证券认为,顺丰无论从研发人员数量、研发投入绝对额与占收入比、研发投入资本化比率来看公司的研发投入均远超同行。领先于同行的研发投入与研发资本化比率使得公司的无形资产规模与同行差距越拉越大。
方正证券也认为,持续加大投入、提升科技实力是顺丰当前的战略选择。
高研发投入也造就了顺丰雄厚的科技实力。
目前,集物流无人机、智能设备、智慧决策等硬件设备与技术于一体的科技实力已成为顺丰首要的核心竞争力。同时,通过对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学习、智能设备等技术的综合应用,正引领物流进入智能化、可视化、精细化、数字化的新时代。
03 技护航新业务运行 促进效益提升
当前,顺丰研发投入形成的各项科技应用已渗透到其业务的各环节、各产品。这既提升了其物流效率、有效节约了成本,又可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综合物流解决方案。
以快递为例,在电子面单、智能设备、自动分拣、机器图像识别、智慧地图、智能投递箱等设备与技术的应用下,一票快递从下单—揽件—中转—运输—派件,整个流程将变得越来越快。数据显示,近三年仅末端快递小哥人均效能就由80件提升至100件左右。
更重要的是,在快递每一环节应用到的科技还可以推广到顺丰重货、冷运、同城、国际等新业务中,有效实现降本增效。
在综合物流解决方案方面,通过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技术,可为客户提供仓储管理、销售预测、大数据分析、金融管理等一揽子解决方案,将业务由配送端延伸到了产、供、销、配等环节。
值得一提的是,顺丰这种科技也在逐渐社会化。
例如前面提到的面向AI的智慧物流地图,就为店铺选址、路径规划等物流决策提供了基础支撑。同时,将机器图像识别技术应用于发票、营业执照和身份证识别的服务也已在试点运行,据称整体准确率达到90%以上,未来可取代人工录入发票、营业执照和身份证等信息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