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百家P2P平台涉足农业金融 风控依旧是最大难点
2017-12-11 14:17:43
859
0
财金周刊 
  据中国社科院近日发布的“三农”互联网金融蓝皮书数据显示,我国“三农”金融的缺口已达3.05万亿元。但由于农村市场发展单位难以规模化、农民征信意识不强、农村征信体系建设滞后等因素,使得农村金融发展初期成本居高不下。而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在农村迅速普及,“互联网+”为农村金融带来了全新的业态。根据网贷之家最新统计数据,目前涉足农业金融的P2P平台已超百家。


  农村互联网金融迎机会窗口

  根据机构测算,目前我国经营30亩以上的农户所管理的土地超过全部耕地面积的40%。假设其中40%的农户有借贷需求,按照粮食作物每年2000元/亩的平均收入保守估计,仅耕地土地部分就会产生超过2000亿元的抵押贷款需求。

  目前,以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以及邮政储蓄银行等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仍在农村市场中处于优势地位。与此同时,传统金融机构存在着供需契合度不高、风险敞口小、贷款覆盖面小等缺点,并未实现全面覆盖农村金融需求。

  目前大致有三类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提供商,包括以大北农、新希望、云农场为代表的三农服务商,以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前海惠农、今金贷、宝象金融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以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为代表的传统银行机构的互联网金融部门。布局农村金融的平台备受资本青睐,土流网、农分期、什马金融、宝象金融以及恩多在线等,都获得亿元以上的投资。

  据网贷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P2P网贷行业今年1~10月三农业务总成交量为308.91亿元,占P2P网贷行业同期总成交量的1.31%。截至今年10月底,P2P网贷行业涉及三农业务的正常运营平台数量有131家,占正常运营P2P网贷平台的6.63%。其中前海惠农、今金贷、宝象金融等平台业务更侧重于三农服务。预计到2020年,国内“三农”互联网金融平台规模将达到3200亿元,农村互联网金融正迎来机会窗口。

  风控依然是农业金融的难点

  农村金融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掣肘于不完善的征信体系,交易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据悉,目前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主要集中在生产性贷款需求上,一旦碰上天灾人祸,就会出现逾期、坏账等。此外,金融机构员工操作不当或农户自身操作失误也会给财产造成损失,因此服务成本较高。农村金融业务小而分散,信贷调查人员的吃住成本、人力成本都要比其他业务高很多,也增加了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

  “在布局农村金融的初期,很难迅速有效地获取大量资产。农村金融的反欺诈系统和信用评估系统尚未搭建完善,需要垫付巨额的成本,包括技术成本、管理成本、人力成本,只有当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风控的边际成本才能下降。”网贷之家研究员王蔚表示,在农村金融市场中,没有任何一家平台能在朝夕之间脱颖而出。

  而如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做到风险可控、成本可控、人才可控,并在这片尚待开垦的蓝海中脱颖而出?王蔚认为,第一,金融机构推动理念转变,移动互联技术能有效降成本,凸显“积小成大”的商业价值;第二,服务对象要“抓大不放小”,既服务好涉农领域的大企业、大客户、大项目,也要做好广大农户、小微企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普惠群体的金融服务;第三,在抵押担保、额度、期限等贷款要素上提供更便捷的服务;第四,建立起与互联网金融运作机理相容的业务流程、信贷政策、风险管控等管理新体系。在这几个方面做好了,平台的发展就有了坚实的基础,有望成功突围。

点赞
收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