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和外卖,可谓改变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两大产业,但他们不仅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垃圾。
从2012年到2016年,中国的快递业务量已经从56亿件飙升至312亿件,相当于每个中国人一年都要收发24个快递。换句话说,以2015年的快递量为例,如果每个包裹使用的胶带长度是1米,那么2015年中国快递行业使用的胶带长达169亿米,可以绕地球赤道425圈。大部分胶带都是塑料材质的,这也意味着需要上百年才能在大自然中被完全降解。
外卖行业的塑料垃圾制造量也不在少数,仅美团外卖一家的日订单量已经达到1200万单。按每单外卖用1个塑料袋,每个塑料袋0.06平方米计算,每天所用的塑料袋达到惊人的72万平方米,刚好能铺满整个北京故宫。
因为每单外卖通常不只使用一个外卖餐盒。根据一家公益环保组织采集的100个订单样本测算,平均每单要消耗3.27个塑料餐盒或杯子。按照上述数据估算,外卖平台一天消耗的塑料制品要超过6000万个。
这些天量的快递和外卖垃圾都是如何处理的呢?电商平台、物流公司、外卖平台有没有相应的回收机制呢?大多数企业在被问到相关问题时都选择沉默应对,毕竟回收会增加成本,在这个利益至上的行业竞争中,他们无瑕顾及是否会给环境带来影响。但行业发展的背后,每天都有巨量的垃圾产生,早已超出城市垃圾的处理能力,“不能等到我们尝到了苦果才开始解决”。来看看发达国家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呢?
美国:回收包装企业可减税
美国从上世纪90年代便开始关注绿色包装。为了提高企业回收包装的积极性,美国各州政府根据企业包装回收利用率的高低,适当免除企业相关的税收。同时,美国还在《资源保护与回收利用法》中规定,“减少包装材料的消耗量,并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国际上著名纸箱生产商利乐包、艾罗派克、唯绿包装、康美包等已经建立了纸箱理事会,以促进纸箱在美国的循环利用。目前,美国已在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方面形成产业化运作,不仅改善了环境、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而且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除了包装设计,在包装材料技术上一些美国企业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图中的酒类包装物是用秸秆制成的,强度高,便于物流运输,而且环保。
日本:鼓励包装再生利用
在亚洲地区,日本在包装绿色化方面的表现非常突出。日本不仅制定并实施《包装再生利用法》,还致力于回收体系的建设,鼓励在境内建立大量的回收站,消费者将包装废弃物进行分类后,日本的收运系统将分类完的包装废弃物通过定时回收、集合中转等方式,运输至专门的处理中心进行再循环、再制造处理。
德国:立法立标强制回收
在法律法规中明确各方责任,以有利于废弃物循环和追责,德国在此方面的做法十分突出。20世纪90年代,德国出台《包装废弃物管理办法》,提出包装废弃物管理应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最终处置”的顺序进行,并设定了不同包装废弃物的回收目标和时限,强制性要求包装生产商、销售商对包装回收共同负责。该办法还制定了包装废弃物从收集到最终处置的量化标准,比如规定80%的包装废弃物和100%的运输包装必须回收利用,使包装处理的每个环节都有具体标准可依。德国还出台《包装回收再生利用法》,要求除了包装生产商外,从事运输、代理、批发商、零售的企业也必须负责回收包装物。
法国:回收系统责任分工明确
法国在1994年出台的《包装废弃物运输法》中明确规定,消费者有义务将废弃的包装物主动交给生产商或者零售商回收处理。
此外,法国还组建了废弃物回收机构,回收机构均由生产及制造厂商作为其股东,法国在此机制中另外引入了保证人,这样能够保证回收机构有完备的监督机制以及公允性。
在回收系统中,各个环节紧密相扣,各级之间都签订了协议书及约定书,责任分工明确,所以这些回收系统都具有很好的内部控制效果,为相关行业所产生的包装废弃物的高度回收提供了很好的保证。
比利时:税收助力回收利用
制定一种“生态税”,规定凡用纸包装的食品和使用回收复用的包装可以免税,其它材料则要交税,对于使用可回收复用的包装必须出具已被重复使用的证据。
荷兰:合同明确规定资源回收
荷兰包装界代表与政府签订了一份合同,该合同内容包含了荷兰市场上流通的外国产品。合同明确自1997年1月1日起65%的包装材料必须可重复使用,其中45%的包装材料必须回收,20%则要求利用焚化法去生产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