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中长期规划2010-2014》 (以下简称 《规划》)中提到,到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提升物流业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集约化水平,提高经济整体运行效率和效益。《规划》重在规范行业,降低成本,呼吁加强标准化建设。
7月,国家新发布了《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GB/T19860-2013、《仓单要素与格式规范》GB/T30332-2013、《仓储绩效指标体系》GB/T30331-2013、《药物物流服务规范》GB/T30335-2013等物流行业规范,回顾近年来物流领域相关标准的出台进度平稳,迎合了《规划》有关标准化建设的要求。
对此,上海交大中美物流研究院院长朱道立认为:“
物流标准化建设有益于提高物流运输各环节的有效衔接,增进配合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物流业的服务质量,更有利于行业的资源整合,发展绿色环保物流。”这也是我国物流业中长期规划中标准化建设的初衷。
实际上,物流行业的标准化现状却不容乐观,一位从事物流行业多年的资深人士称:“上海的物流业整体状况还比较混乱,跟广州、深圳相比,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并不先进,物流还处在粗放式发展阶段。”当前,占行业多数份额的中小企业仍摆脱不了粗放的发展模式,从而造成了行业乱象横生。
民营企业占上海物流企业比重较大,也是上海
物流标准化建设的主力部队。上海优邦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陆俊透露:“国家出台的各项标准很多,但企业真正接触到的很少,政策方面对出台的相应标准并未进行普及或培训,标准落实的情况并不理想。民营企业通常是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进行运营,除国企外很少有按国家标准去执行的,企业也希望国家能够出台适合企业发展的相关标准并落到实处,对企业来说也相当受益。”
对比十年前《全国物流标准2005年—2010年发展规划》的出台,“以建立科学的物流标准体系为目的,从而加快制定和推进物流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管理流程、信息网络的技术标准,尽快形成协调统一的现代物流技术标准体系”,以目前物流行业的标准化现状来看,行业一系列标准的出台,并没有改变散乱差的现状,全行业企业各自为政,包括单据、包装、理赔和收费等细节标准没有得到实际的贯彻实施。《规划》从提高经济整体运行效率和效益的角度来考量行业的发展,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集约化的物流业现代体系的建立,其中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显得十分重。物流业转型发展的动力在相关政策的支持,内部的细化整合却需要更完善的规则体制来约束和指导,从而降低物流业发展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创造更好的运行环境,创造一批更有活力的物流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