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融合与创新
2014-10-28 09:48:50
968
0
现代物流报 王霁云 张长青

       2013年被称为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互联网、大数据、电商的大发展对传统银行带来的改变可谓巨大,供应链金融自然也不例外。由中信银行、海尔集团联合打造的中国首家互联网供应链跨界在线融资平台于2014年9月1日零时起正式上线,标志着曾经围困中小微企业、经销商的融资高墙在大数据面前彻底消弭。

  ●突破与创新

  一般来说,一条产业链上连着的大多是中小微企业,普遍规模小、资产轻、信用低,发展亟须资金。在进行融资的过程中,银行关注的不仅仅是相关财务指标,更多的是企业的真实贸易背景和实际的信誉状况,这一点正是导致很多小微企业无法获得贷款的致命缺陷:中小企业需要资金来周转,但又提供不出银行放贷所需要的抵质押品作为担保。

  与传统的银行融资产品不同的是,供应链金融抓住大型优质企业稳定的供应链,以大型核心企业为中心,选择资质良好的上下游企业作为商业银行的融资对象,这种业务既突破了商业银行传统的评级授信要求,也无须另行提供抵押质押担保。同时,银行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通过立体获取各类信息,将风险控制在最低。换句话说,就是以核心企业的信用背书,为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增信。

  而互联网通过大数据加入到供应链金融的网络之中,使银行能够随时获取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的仓储、物流、付款等各种真实信息,配合核心企业经销商的在线采购以及用户的在线定制,可以实现在线融资,以及在线的融资定制。在此过程中,全自动的在线操作与风险预警,又能够最大限度地控制操作风险。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趋势看,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突飞猛进、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和产业链快速整合的今天,供应链金融业务必然要走上结构化、大数据化、投行化的发展方向。

  ●风险与挑战

  互联网金融在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会成长地比较快,但搭建这样一个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平台,是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以及比较扎实的基础的,整个过程会略显复杂。毕竟由于供应商的层级及需求不同,各自的成本存在较大差别,对风险控制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除此之外,银行风险控制体系严格,从线下到线上的安全度、便利度、系统能否顺利对接等都是比较大的问题。因此,信用风险、操作性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都将成为银行以及企业所不能忽视的风险。

  单纯针对风险而言,在银行间业务理念和产品功能逐渐趋同以及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环境下,融资企业和其交易对手之间的交易信息能否及时、准确获得,将对风险判断和风险管理产生较大的影响。

  ●启示与展望

  从现在的形势来看,国内未来会有更多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进军供应金融业务,致力于帮助供应链上的企业“搬运”资金。一是服务对象从核心企业拓展到产业链上的相关方,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二是所提供的产品服务从一种或多种产品拓展到全面的金融产品,如票据及其衍生产品、贷款融资等,进而极大地节约了经营成本。

  目前全国有5500万家小微企业,是一个庞大的市场,而在现在这样一个“大数据”时代,数据、资讯的取得成本不高,无论是互联网金融、供应链金融、还是二者相融合的金融平台,最重要的就是做到分享与合作。只有互联网和金融行业开放、协作,搭建多层次的信贷服务,才能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需要,而供应链上的企业也可在此环境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途径。

  一场互联网与供应链之间的跨界整合创新之路,才刚刚起步。(作者单位为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
点赞
收藏
王霁云 张长青
共发表2篇作品
最近内容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