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犀牛是一家以共享经济模式提供货物同城直送服务的互联网公司,创业3年,公司平台聚集了10万名货运司机,日活跃司机近2万人,能够做到1分钟内响应客户订单,15分钟内到达指定发货地点。今天,我们给大家分享
蓝犀牛CEO王粟的创业感悟。
和用户的距离一定要缩短。我们的要求是这样,产品和运营的同事,必须一个月跟用户、跟司机见一次面,吃一次饭。就这还不够,我们在公司的后台部门负责人,必须在前线有一个“对子”,就是联系一个销售,每个月至少一次去跟他工作半天或一天,跟着跑市场、跑客户。我觉得我们管理层不仅要面对员工,还要面对员工背后的客户,这样往前再探一步才能真正了解与客户的关系,掌握一线的信息。与用户的距离、跟司机的距离影响到公司对于战略方向的把握,所以我们始终在琢磨如何打造“缩短与用户距离”的有效机制。
了解业务,跳出业务
以前我觉得找一个技术的合伙团队,就可以不用管技术,但是后来发现这有很大风险,早晚会爆发出问题。作为CEO,还是要对每个部门的业务有了解,不见得很专业。比如:得要知道客服是怎么回事?技术是怎么回事?设计语言是用PHP还是用JAVA?未来的发展,是前端缺人还是研发缺人?测试环境是什么?未来的产品规划是什么?这些我觉得必须要花时间跟每一个部门去聊,要讨论清楚部门的发展如何匹配公司的整体战略。可以按月度不断review这些,逐步梳理得更清楚一点,而不能说这个人我放心,就彻底不管不问。我不太同意说CEO就只是找人、找钱和定战略。创业没那么容易,CEO要清楚当下的核心问题、可能遇到的危机,并带领团队走出去。
蓝犀牛北京区域车辆分布
在忙于业务的同时,还是要多花时间去想公司未来的方向。我如果觉得某个点很好,就会让同事帮我约客户,不定期地去跟客户聊天,不定期地下市场,不定期地调研。2015年,我把整个行业里面的批发市场、物流园、快销品公司、电商公司,大部分典型的客户都见了3-5个,这个时候我就能跟大家说我的判断是什么,公司的方向是什么?这些方面别人无法代劳,只能我自己去想。三年或者五年,我们公司如果要做到第一,该怎么办?这种方向性的问题,不见得能想明白,但我还是会花时间去思考。
在很多点上,我吃不准时会去问具体负责人,请他说说思路,讲讲怎么做,但以前总忍不住,急于说自己的想法,后来发现这样并不好。说得对的话,也还罢了,如果说得不对,对方就会很尴尬,毕竟我是CEO,否定我肯定不好意思。所以我自己的体会是,和同事在聊时要有一种弱者心态,耐心地听对方的建议。特别是当自己提出的想法,同事提很多不同意见时,不要感觉是被挑战了。只有保持这样的弱者心态,才能真正有效的倾听。
每个人都会有短板,如果没有包容心,就会觉得这个人不行,那个人不行,这个人要换,那个人也要换,然而现实是即使非常有钱也不可能找到市面上所有的牛人。很多人很有性格,有性格没关系,关键是多跟他沟通,不用急。如果认定他是一个人才,跟公司能够一起走,特别是在专业上有长处,对整个公司规则没有破坏的情况下,我还是愿意多花一点时间去包容他。我觉得,很多时候我们还是需要用好现有的人去做事,哪怕有一天公司上市了,也不见得所有的人都是市面上最好的。作为CEO,胸怀越大,包容越多,才有可能把更多的人才吸纳进来。
公司发展了,需要不断招人,其中会有很多是从大公司过来的,他们或多或少会有一定的职业经理人心态,而这对创业公司而言显然是不行的,必须要想办法营造氛围激发他们的创业决心。在我们公司,新员工不管是基层、中层还是高层,都会统一安排一次入职培训,我会讲一节课,跟他们分享公司未来的发展以及创业是怎么回事,让他们心里有一个预期,很可能有一天我们真的要节衣缩食,需要我们所有的人背靠背一起取暖往前走。
关于团队凝聚力,我的经验,不在于“花哨”的活动,关键是作为CEO要经常花时间跟大家在一起。比如说我们团队上次集体拜访客户后一起吃饭,面对面聊,到晚上11点多,感觉没聊够,我就拉大家到一个咖啡馆,一直聊到了半夜2点多。我们聊最近怎么样,你觉得对谁不爽,大家一起坐这儿说,提提建议,说着说着其实会发现,我能看到我的问题,他们能看到他们的问题,说完以后再说说优势,不能光说不好的地方,得说说好的,这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增强团队凝聚力的过程。
我以前认为公司就是“人”和“事”的问题,把人找对了、用对了,把事理清楚,方向指明白,就对了,后来发现其实不对,最核心的还应该有规则。创业早期,靠人的沟通,靠感情,靠喝酒吃饭就能把人留住、把事谈明白。当公司往前发展,需要更多人才、需要更多决策的时候,规则非常重要。晋升的规则、淘汰的规则、激励的规则等等,要提前说清楚、制定好,否则的话就可能出现另外一个结果:关系再好,一旦出现事情以后,也会被毁掉,最终大家不欢而散。
投资人见过的公司很多,处理过的问题也会很多,比如,在线订单最近为什么停止增长?竞争对手有什么新的举动?行业发展的趋势有什么变化?团队成员不和怎么办?……这些和投资人聊,会得到很好的信息或者建议。所以我觉得和投资人的关系一定要维护好,不见得天天打电话,但是要有一个频次去跟他们聊,而且这样做得越多,双方也会加深相互的理解与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