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城市末端配送服务
2016-04-29 11:35:49
1003
0
第一物流网 王成林 张文松
  第一物流全媒体4月29日讯(微信:cn156news )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一个关键问题是北京 “大城市病”问题的解决,需要构建一个集约高效的城市服务体系,面向城市末端的物流服务是支撑这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是实现这一国家战略的必要保障。

  北京区域产业布局已经开始结构性调整,城市末端配送发展面临机遇。

  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区域物流资源面临大幅度重构,《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5年版)》明确提出了对物流产业用地的政策取向,天津市建设成为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而河北省则将定位建设成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在此背景下,北京市城市物流服务体系将进行重构,物流资源布局将进行大的调整。


  以配送中心为例,由于大型城市群的存在,目前京津冀地区拥有配送中心数量密度相对较高,从网络收集的情况来看,截至4月,北京地区拥有各类配送中心数量为520个,天津市拥有各类配送中心数量为196个,河北省拥有各类配送中心数量为483个,已经形成了包括北京通州区、天津武清区等在内的配送中心集聚区。以天津武清区为例,2010年以来,武清充分发挥区位、交通和政策优势,把电子商务产业作为促进全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吸引电商企业在武清形成聚集。截至目前,已入驻武清的电商企业260余家。其中,国内B2C排名前20强的电商企业已有17家落户。

  在新一轮产业发展调整过程中,北京除了四大物流基地,即顺义空港、通州马驹桥、平谷马坊、大兴京南物流基地等除外,新增的产业空间将会受到很大限制,已有产业也会根据区域发展新定位进行调整,包括通州区等在内的区域已经开始对部分物流企业进行疏解,而承载产业转移的地区也在积极对接,在配送中心等物流资源分布改变之后,服务特大型城区的末端物流服务将面临着与外部区域对接的问题,仓配一体化作业成本将上升,物流服务出现空心化,城区内物流通道建设、网点布局建设等将出现新的调整。

  城市末端物流服务随着流通新模式发展急剧增加,面临转型升级。

  随着电子商务、O2O等新服务模式的推行实施,很多生活需求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得到满足,物流服务成为实现消费功能的基本保障,推动着以快递物流等为代表的城市末端配送需求高速增长,城市末端服务的种类、内容、质量以及水平都发生了变化,学生每年的电子商务采购次数均值超过30。以快递业为例,2015年北京市快递业务总量达到14.14亿,同比增长27.4%。同时对服务的质量要求更高,埃森哲2015年的调研显示,近一半的消费者希望所购买的商品可以当天到达,较去年增加了1倍有余。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商业服务模式也在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寻求以“互联网+”为推动的业务拓展。

  从目前快递提供的服务来看,当前运营模式受到了较大的挑战,例如快递速度满意度仅为68.5分,物流服务的单一性、低效率受到挑战,按照目前每个快递业务人员的工作强度为1.6万件/年,到2020年北京的快递人员有可能达到42万人,成为北京服务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增长点。随着资本市场投资的变化,物流产业发展开始回归理性,资本驱动力度在下降,参与该类业务的很多商户在补贴发生变化后出现了经营上的困难,成本高起,很多退出了相关业务。综上所述,物流服务已经成为城市末端服务的保证和引擎,但也是制约其发展的核心要素。


  城市物流资源配置模式急需系统性优化,基于物流产业的现代服务业重构将是新的发展趋势,解决碎片化的城市末端问题,特别是配送需要新视角。

  从北京城市服务的整体发展来看,北京市末端配送需求巨大,现有物流服务模式单一,急需转型升级。流通模式和物流服务是呈现双螺旋式的互相促进发展关系的,物流模式创新推动流通业发展,因此,如何通过物流服务实现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社会资源整体配置的重要内容。

  目前商业网点物流化、物流网点商业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并在不断创新探索。从以往的经验可以得出物流资源的配置需要一种新的系统化视角,特别是面向京津地区巨量的、碎片化城市末端物流服务。现在该地区物流服务模式主体多元、分散,在城市末端无法形成规模化,同时服务不规范,产生了占路、扰民等新问题,城市物流基础设施和设备的缺失与巨大的物流服务之间矛盾凸显。


  从调研得知,目前城市末端的物流服务终端的作业能力较弱,仅仅是包装、信息采集、检验、分类等,然后转移至上游节点,而大部分公司均是采用轮毂式的网络化布局,例如某大型快递企业仅在大兴和顺义有两个二级中转场,采用运输模式进行全网络的作业衔接,服务节点的横向联系不足,进而导致中心节点压力巨大,整体运行效率不高,运行成本居高不下。同时面对区域内的商户服务在没有一定基础设施和设备的条件下,也只能通过简单的配送工具完成,无法实现规模效应。目前一些平台提供的单一配送服务,在与众包等模式对接的情况下,CTC模式无法保障服务质量,发展受限。

  综上所述,在城市末端物流服务网点分散化、碎片化、单一化的条件下,一些服务无法实现,例如商家开展的基于地址的推送服务,以规模批量配送降低成本,就需要构建新型的仓配一体化末端服务节点。在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等通过现代技术不断解决完善的基础上,建立具有一定作业能力的末端物流服务设施,并配置物流装备,采取集约化布局,从而实现以物流服务为基础的综合商业服务节点建设,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网络,将形成新的城市服务体系。例如通过综合服务节点的分拣功能,与网点开展的Milk-Run取送货服务相结合,并与众包物流服务相结合,将构建城市内部区域的高效集约化服务体系。利用小规模的冷链存储设备与移动式配送设备结合实现基于电子商务的农产品共同配送,将可以发挥“大干线+小末端”“大平台+微基地”的集成规模优势。

  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北京城市服务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发展的优势,集约进行社会物流资源优化配置,丰富现代服务业形式,形成新的物流服务业态,创新发展模式将是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使命。(作者单位系北京物资学院)

本文同期刊载于4月29日《现代物流报》第A11版

点赞
收藏
王成林 张文松
共发表3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