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物流全媒体4月29日讯(微信:cn156news)
4月27日晚,汇鸿集团公布了公司整体上市以来的首份年报。2015年,公司实现净利润7.6亿元,每股收益0.43元。集团目前正值整体上市、转型发展的“集中承压期”和“重要窗口期”,随着
冷链平台建设等募投项目产能逐渐释放,公司未来转型值得期待。
受累于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内经济下行、人民币汇率波动等多方面压力,2015年我国出口、进口贸易增速总体持续下滑。对比已披露年报的企业可以发现,2015年多家上市公司进出口贸易业务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公司毛利率相应也受到一定承压,较上年略微下滑0.16个百分点。对此,公司及时调整业务结构,稳定出口规模,压缩大宗商品进口和内贸,全年自营出口业务销售同比增加12.37%,自营进口业务销售同比下降16.23%。
2014年9月开工的汇鸿冷链物流基地项目
集团在重组过程中,曾向博时基金、国药投资、赛领博达、赛领并购、京道天甘、兴证资管六大战略投资者募集配套资金20亿元,投入供应链云平台建设、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浆纸O2O供应链服务升级改造等五大募投项目。其中,
冷链物流业务已有实质进展。
汇鸿集团负责人表示,2014年9月开工的汇鸿冷链物流基地项目一期目前基本建设完成,今年上半年可以开始运营,该项目同时获得国家开发银行基金注资7000万元。今年1月,公司进一步与两岸冷链物流技术与服务联盟、台湾农特产品整合行销推广协会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冷链技术、生鲜品贸易、生鲜品物流和加工等方面展开合作。
公开信息显示,冷链业务在国内存在较大缺口,中国人均冷库容量远落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水平。罗兰贝格战略咨询公司曾发布报告预测,受市场需求推动,中国冷链物流行业未来将保持年25%的高速增长,至2017年,市场规模将达4700亿元。
汇鸿集团的冷链物流基地项目有着其独特的优势。据了解,基于集团在国际贸易、粮油食品等方面的进出口资源优势,伴随着基地的进一步建设落成,汇鸿有望打造集仓储、加工、配送、海关商检、展示交易、食品安全追溯、进出口贸易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
冷链服务平台。
围绕“一个目标、两大平台、五大板块”的发展战略,汇鸿集团正走出业绩阵痛期和业务转型的阴霾,随着募投项目步步推进,未来业绩有望获得进一步的释放。
本文同期刊载于4月29日《现代物流报》第A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