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药品冷链物流运作规范》国标运输达标企业在京发布
2016-04-28 15:58:00
806
0
第一物流网 
  第一物流全媒体4月28日讯(微信:cn156news )

  4月15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医药物流分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举行了首批《药品冷链物流运作规范》国标运输达标企业的发布仪式。


《药品冷链物流运作规范》国标首批运输达标企业授牌仪式

  《药品冷链物流运作规范》是2012年发布的一项国家标准,标准规定了冷藏药品物流过程中的收货、验收、贮存、养护、发货、运输、温度监测和控制、设施设备、人员配备等方面的要求。标准适用于冷藏药品在生产与流通过程中的物流运作管理。

  为加强标准的宣贯实施,中物联医药物流分会自2014年7月以来,按照自愿参加的原则已开展三批《药品冷链物流运作规范》试点企业评选的工作,医药生产、流通、物流供应链上共计105家企业成功入选。其中19家企业通过前期申报,经过严格的现场评审,从试点企业升级为首批国标运输达标企业。名单如下:

  国药集团医药物流有限公司

  北京科园信海医药经营有限公司

  九州通医药集团物流有限公司

  广州医药有限公司

  上海医药物流中心有限公司

  华润广东医药有限公司

  华东宁波医药有限公司

  广东大翔药业有限公司

  江苏省医药公司

  浙江英特物流有限公司

  顺丰医药供应链有限公司

  北京盛世华人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松冷(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大舜医药物流有限公司

  安徽华源物流有限责任公司

  希杰荣庆物流供应链有限公司

  民航快递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德利得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海航冷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中物联医药物流分会副会长 秦玉鸣

  在发布仪式上,中物联医药物流分会副会长秦玉鸣就首批《药品冷链物流运作规范》国标运输达标企业的评选工作作了简单介绍,首批评选工作主要在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医药物流标准化工作组中的试点企业中进行,除去医药生产、流通企业外,其他要求都是医药冷链物流运输型企业。

  评选的整个流程主要是试点企业前期的自检-申报-现场评审-通告-授牌,现场评审的标准专家组是由协会、医药生产、医药流通企业构成的。(其中已通过GSP或第三方物流经营资质的企业不需要进行现场评估环节)。审核的重点在质量管理体系、组织架构的建立、冷藏车/保温箱/计算机系统验证、温度监测和控制、异常处理、应急预案、药品相关知识人员培训等方面。


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 李红梅

  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李红梅,对中物联医药物流分会开展的此项工作表示非常认可,希望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用标准来规范企业的管理。达标企业的评选,让更多的甲方参与进来,对试点企业进行严格的检查,并得到他们的认可。医药物流行业不同于其他的行业,关乎安全,而且还是一个良心工程,希望在峰会的推动下,让标准真正的应用起来,规范行业,并对企业有所提升。

  至此,完成了首批《药品冷链物流运作规范》国标运输达标企业的评审工作,达标企业满两年后,可申报示范企业,成为行业标杆性企业。对于达标企业,后续将通过飞行检查的方式,到企业不定期的抽查,实现动态监管。对于所有试点企业即将启动培训工作,邀请去过现场审核的专家,在全国不同的区域组织几场关于试点企业如何申报达标企业的培训。敬请期待!

  另附:GBT 28842-2012 药品冷链物流运作规范.pdf

  延伸阅读:

  随着医药商业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医药商业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医药商业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

  另外,据数据显示,2014年美国、日本和欧洲药品网络销售额已经占到整体药品零售规模的30%、17%和23%。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医药B2C运营已经步入成熟期。而我国药品网络销售额占整体药品零售规模的比例不到1%。此外,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省市物流产业发展不平衡,在医药商业发展方面差异化明显。

  在此,第一物流全媒体记者根据《2016年中国医药商业公司研究报告》等相关内容,进一步梳理出我国医药物流市场现状与商业模式、我国医药物流主要商业模式、我国医药物流细分市场运作方式与特点、我国医药电子商务发展潜力等所呈现出的特点,以及结合美国先进的医药物流模式,进一步得出其对于我们的医药物流发展带来哪些启示?

       我国医药物流市场现状

  当今,我国医药物流商业模式发展形态主要表现为:目前,医药流通业物流处于医药产业供应链的后端,也称为后期物流。

  医药流通产业物流的一般模式分为三种(如下图所示):第一、二种模式由医药经营企业作为中间商来经销医药,通过它们销售到医院或药店;第三种模式由医药生产企业直销进入医院和药店。


  我国医药物流主要商业模式

  1、九州通模式:快批模式、准确的营销定位、规模化经营、一站式服务、物流网络健全

  2、太和模式:买卖全国模式、市场成因分析、成功之道探索

  3、邦达模式:第三方医药物流

  4、北药模式:现代化物流中心配送

  我国医药物流细分市场运作方式与特点

  以第三方物流为主的医药物流市场:我国的医药供应链可看成由“原辅料供应企业→医药生产企业→医药批发企业→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医疗机构”组成。

  在整个供应链体系中,由于不同的“链环”企业具有不同的物流运行特点,所以当“链环”企业将物流外包给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后,为这些“链环”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也就体现出不同的物流运行方式。


  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创新动力: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服务创新既要遵循物流业规律,还要考虑医药业特点。根据学术研究所知,可以将单个企业作为识别驱动力的界面,把服务创新驱动力分为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任何服务创新的发展趋势都呈现出战略导向性和系统性,战略在服务创新中起着灵魂作用,物流服务创新是基于战略的网络化创新模式。外部动力为医药物流服务创新提供了可能性,而内部动力则提供了可行性。

  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创新路径:从服务科学的角度来看,对于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而言,新服务概念、新客户服务界面、新的服务传递系统、技术选择及物流服务战略的选择与协调这五个相互联系与作用的维度构成了其服务创新的“五星图”系统模式,揭示了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的路径。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应该强调战略引导下的系统性创新活动,确保整个创新过程是在企业战略的指引下进行的有意识和有组织的战略开发过程。

  我国医药电子商务发展潜力分析

  当今,在发达国家医药B2C运营已经步入成熟期。2014年美国、日本和欧洲药品网络销售额已经占到整体药品零售规模的30%、17%和23%。

  而我国药品网络销售额占整体药品零售规模的比例不到1%。我国电商B2C市场的逐渐成熟将助力我国医药B2C市场加速扩张。2014年,我国医药B2C市场规模达到76.3亿元,2015年B2C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50亿元。


  医药电子商务前景预测:2015年B2C交易额达到152.1亿元。未来五年,医药B2C电商规模随冷链物流的完善不断提升,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0%以上,至2020年,我国医药电子商务B2C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


  重点省份医药商业发展现状分析

  北京医药商业现状与终端分析

  北京目前约有240余家医药商业企业,拥有200多家公立医院。2006-2014北京市医药商业销售增长率均在9%以上;2014年销售额为1301.24亿元,同比增长9.09%。近两年来销售增长率有所下降。


  2010年9月份出台的北京药品配送新方案,247家商业企业都有配送权。北京市拥有200多家公立医院,全北京配送额每年约为220亿-250亿元,庞大的市场给更多的医药商业企业带来了成长机会,有利于公平竞争。


  广东医药商业现状与终端分析

  2014年,广东医药商业市场中,药品类占72.71%,中成药、中药材、医疗器械分别占16.67%、5.26%、2.94%。


  广东省医药商业发展前景看好。来自国家统计局、SFDA药监统计年报的数据显示,广东省医药工业总产值在全国所占的比重为7.34%,排名在第三位,仅次于山东和江苏。2011年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其中在医疗器械和生物制品制造领域,广东省的产值占比高出全国的平均水平。


  中国医药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下,希望通过高效的物流管理来提高经营效率。美国医药物流的发展始终处于世界的先进地位,通过借鉴美国医药物流发展的成功经验,可以促进中国医药物流的发展。

  美国医药物流是怎么样运作的?

  ●美国医药物流的模式

  在市场规模比中国大10倍的美国,全国只有5家一级药品批发商,其中 三 强——AmerisourceBergen、CardinalHealth和McKesson就占全美90%以上的市场份额。药品零售市场则由RiteAid、Walgreen和CVS三家公司垄断,市场份额占60%以上。目前,美国的医药流通费用率为3%,销售利润率为2.4%,而我国有医药批发企业16000多家,年销售额超5000万元的企业不到5%,名列前10位批发企业销售总额只占市场总额的20%,全国医药商业企业平均流通费用率为12.56%,销售利润率为0.6%。这样的反差,显示出我国医药流通规模和流通技术等与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美国之间存在巨大差距。

  在美国,有65%左右的处方药由批发企业配送,药品经销企业平均每天需处理25万份订单、1000万条信息,配送12.5万个分销机构,隔天配送的响应率高达95%,准确率达到99%,每个订单条目的配送成本仅有0.3美分。作为美国最大公司之一的强生公司在新泽西州建有3个自动化立体仓库,负责149亿美元药品的订单处理和药品配送,员工仅有160人,配送成本仅占药品销售收入的0.5%。

  ●美国医药物流的信息化建设

  美国对传统企业的信息化改造,表现于ERP在美国医药物流企业的应用。ERP的优点是 “工作规范、流程顺畅、漏洞减少”,用量化的指标实现科学管理,对药品采购过程、销售过程、财务核算、生产指标、决策分析系统等进行实时控制,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医药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随着互联网的发展,ERP系统又扩展了供应链的管理 (SCM)功能和客户关系管理 (CRM),实现了药品生产的流通模式的变革,医药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被有机地连在一起,从原材料的采购到药品的销售,全部信息在网络上进行有机的整合,进一步确立了美国医药物流信息化在全球的领先地位。

  ●美国医药物流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我国医药业的信息化建设晚于欧美发达国家15~20年,医药企业长期以来一直采用手工操作的方式处理信息业务,目前中国的连锁药店的水平不高,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我国医药流通信息化建设存在信息化管理机制陈旧、配送中心与计算机系统不健全、扩展规模与管理能力不相匹配、专业人才匮乏、缺乏有效的连锁化业务管理系统、经济效益不高、选择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重表面轻内在等七大问题,而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信息化建设模式,是我国医药信息化发展的关键。

  美国的企业推行现代化物流管理经历了50年,我国企业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大大缩短这一进程。

  美国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的有几条:一是制定企业的服务水平标准体系,并根据用户的需求,动态地修正这一体系;二是与上下游的企业联合,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三是选择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利用专业化物流的规模效益来降低成本。从医药行业来看,我国药价的居高不下与医药物流的发展成熟度不无关系,医药价格的下调迫切需要医药流通效率的提高,我国企业在物流管理中应该强化总成本观念,着重在产生物流成本的一些关键领域进行必要的核算和权衡。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