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物流全媒体3月9日讯(微信:cn156news)
2013年3月5日,全国“两会”现代物流报特派记者柴凤伟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建军,就农产品物流问题做了专访。
刘建军委员:构建健康农产品供应链
现代物流报特派记者 柴凤伟
2013年3月5日,参加完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式后,在人民大会堂二楼大厅,记者巧遇正在此开会的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四川省委副主委、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四川省园艺学会理事长刘建军。
据了解,刘建军委员长期从事农业科研和项目管理,先后主持国际合作、国家和部省以上项目21项,“九五”至“十二五”期间先后任四川省多项果树重点攻关项目首席专家,获部省科技成果奖9项,主编及主研编制国家和省级各类果树技术标准19部,在业界声望极高。
长期与农业打交道的他,在了解到记者十分关注农产品流通时,非常高兴。采访便由此开始。事实上,当前农产品畸高的价格早就引起了刘建军委员的高度关注。尽管2013年全国“两会”他没有带来这方面的提案,但对此的调研已经展开。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建军
刘建军委员告诉记者,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从农民看,收入很低;从市民看,买菜很贵,为什么会是这种情况?中间的哪些环节助推了菜价?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哪些费是该收的,哪些费是不该收的?国家应该拿出怎样可行的办法?“现在,我正在针对这些做系统的调研,我希望2014年‘两会’上,能拿出有数据支撑的成熟的提案”。刘建军委员说。
由于长期从事农业科研工作,刘建军委员对农产品供应链的安全也格外关注。
2013年“两会”,他就将提案聚焦在了生态环境保护上。他告诉记者,目前,四川省局部地区土壤重金属含量不同程度超标,“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他呼吁国家深入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全面系统摸清重金属底数及动态发展趋势,建立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开展分级管理,禁产区划分及修复治理。
“比如‘镉米事件’出来后,大家只关注去向,却很少问及它的来源,而事实上,只有从源头把住了,才能真正实现农产品供应链的安全。”刘建军委员说。
而在农产品供应链中,产品的产地保鲜和储存同样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建冷库是最直接的方法。但由于建冷库投资很大,需要国家来统筹安排。此外,我们国家一个现实的国情是,农业高度分散,基于这样一种现实,在什么地方建立仓储中心,辐射到哪些区域的农产品,供应哪些省市,这些国家都应进行科学的调研和统筹。”
还有一个,就是要大力开发适合本地气候和产品特色的储藏方式。比如,四川冬天光照不是很强,那么柑橘就可以留在树上保鲜,在树上,果实还可以继续发育,口感会越来越好,品质会越来越高,它从十一、二月份可以保存到第二年的四月份摘下来,还可以卖上个好价钱。这就是一个很好的适合当地的生态保鲜方法。
“我希望,通过国家、科技、企业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使农产品供应链早日走上健康的轨道”。刘建军委员强调。
(摘自现代物流报)
今日农产品供应链建设情况
当年,刘建军委员提出的两条观点(上文加粗部分),今日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情况如何?现代物流报小编为您做了盘点。
观点一: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呼吁国家深入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全面系统摸清重金属底数及动态发展趋势,建立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开展分级管理,禁产区划分及修复治理。
观点:在农产品供应链中,产品的产地保鲜和储存同样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大力开发适合本地气候和产品特色的储藏方式。
自2012年起,为改善我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条件,减少产后损失,同时也为均衡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我国启动实施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2014年4月,农业部和财政部更是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14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实施工作的通知》,2015年将全面落实好国家农产品初加工设施补助政策。
自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实施三年来,中央财政共安排16亿元资金,补助3.89万个农户和370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建产地初加工设施6.6万座,新增马铃薯贮藏能力116万吨、果蔬贮藏能力115万吨、果蔬烘干能力80万吨。为促进农产品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优势产业发展和市场稳定供应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外,为了进一步推动农产品加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科技和人才支撑,2015年3月,农业部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级农产品加工业管理部门以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为核心,力争在重大关键技术装备创新推广转化上取得新突破,在体制机制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新进展,在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上取得新提升。
《通知》强调,要加快提升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技术装备水平,加强农产品烘干贮藏保鲜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和推广,不断提升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产后减损水平。积极引导传统食品和主食加工技术传承创新,深入开展主食加工业提升行动,加强传统食品开发,积极引导传统食品和主食加工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培育一批创新驱动型品牌企业。大力促进农产品加工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坚持成熟技术筛选、技术配套集成与推广一体化设计、产业化推进,开展成熟技术筛选推广;加强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互联网与科技成果转化结合,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应用。努力推进标准化进程和品牌培育,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加工标准体系,同步推进科技创新、标准研制和产业发展,进一步强化企业在标准创制应用中的重要地位;积极实施农产品加工品牌战略,加快培育一批特色突出、类型多样、核心竞争力强、影响范围广的农产品加工品牌。
在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四川省作为全国首批试点省,连续推进3年累计投资5.09亿元,建成各类初加工设施7500座,年储藏保鲜烘干能力达190万吨,覆盖20个市(州)40个县766个专合社,受益农户达22.5万户,有效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基地达940万亩,各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据四川省农业厅负责人介绍,全省仅粮食、马铃薯、水果和蔬菜四大作物每年因腐烂霉变直接经济损失500亿元以上,初加工设施使产后损失得到有效控制。
在此基础上,四川省将深度推进农产品初加工项目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省1/3的县全面建成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1/3的农产品进入储藏保鲜,项目区农民收入1/3来自农产品初加工增值。
(源自中国网、农业部网站、四川日报等)
全国“两会”特派记者
现代物流报特派记者柴凤伟
(第一物流全媒体·现代物流报 蔡璐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