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数据普及的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应十分注重吸引中小企业参与,使他们成为智能化生产技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
大数据分析,已经成为当下的一个热词。但是许多所谓的大数据分析,其实是贴上了“大数据”标签的传统数据分析方法,与真正大数据分析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儿。这在大数据发展的初级阶段并不足怪,每个行业在真正接触大数据之前,都会犯类似的错误。
那么,大数据分析和传统数据分析到底又怎么样的区别呢?
首先,大数据技术具有四大特征:海量的数据、快捷的速度、繁多的类型和展示的真实,这是传统数据分析方法所做不到的。在如此特征匹配之下,大数据技术拥有五大功能:可视化监控和信息采集及分析、数字挖掘与算法、预测性分析、智能提取的语义引擎和数据质量管理等。
为了让大数据尽情地展示智能化的风采,除了在技术上完善数据运行安全、采集挖掘、储存仓库和智能分析外,大数据分析的应用对信息流量、环境基础和智能分析等方面有着众多的特殊要求。首先,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信息流量能级有要求。
也许有人认为,传统调研报告的数据采集样本,从原来的数十个点基础上,再加派人员扩大采集样本,使其在量上增至成千上万,进而经过整理、分析,就应该算作是大数据分析了。确实,当调研样本的量增加以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数据揭示真实的能力,但对于大数据分析所运用的信息流量来说,这些增量还只是沧海一粟。
抽象地说,人工采集的信息量最多只能算是大量的信息,而大数据技术运用数据量则需要达到海量的级别。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信息量成千百倍数的增长,花多少人力采集也很难达到海量级别。唯有具备人对机器、机器对人、机器对机器的信息自动采集渠道、拥有存储海量级别的数据仓库和海量信息传输技术设备后,才能将汇集到海量信息,提供给大数据技术进行智能化分析和展示。
在实施如此规模巨大的信息采集、存储、分析过程中,随之而起又推动了数据安全、数据挖掘、数据仓库和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发展。从中可以看出,大数据分析在应用中,对数据有海量的要求。所有没有海量信息的数据分析,仅仅是停留在传统层面上的数据分析,与真实揭示调研对象的庐山真面目还有一大截距离。
其次,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基础环境建设有要求。因为需要海量的信息,那么这些海量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就需要合适的硬件设备来匹配。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就是要实现早些年间就提出的“三网融合”的计划。由政府相关部门出面,组织“三网”相关企业,打破行业壁垒,使现有的电信网、电视广播网和互联网三网融为一体,建设完善大数据技术运行的基础环境。
在此基础上,还必须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拓宽人对机器、机器对人和机器对机器信息采集渠道,让海量信息有效地集聚在云端数据仓库,并能即时高效地展示大数据技术智能分析的结果。
目前,在未实现“三网融合”情况下,缺少大数据技术运行的环境基础的支持,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全面应用推广大数据分析的手脚,只能在局部领域获取有限的绩效。如,流水线作业在运用互联网技术后,也能采集到一定数量的信息,并能通过可视化数据供人决策,提高了一定的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大数据分析过程中自动化、智能化运作的要领。
最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智能分析展示有要求。从智能化层面来说,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大体上可分为非智能化、半智能化和智能化等三个阶段。在人类工业发展初期的手工作坊时期,所有劳作靠体力劳动来完成,当属非智能化阶段。
随着一、二次工业革命出爆发,人类借助机械化、电气化,减轻体力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如今,随着机械化、电气化作业高度发展,推动了半智能化实施的进程,也为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十分确定地说:大数据技术将开启人类智能化时代。其具体表现在信息采集、存储、提取和处理的全过程,都应用上智能化处理,并通过文字、语音、图片和影视等手段直观地展示分析成果。
同时,在大数据技术运行中,不但能对节点中出现的瑕疵进行自我调整或修复,还能对未来作出拼图式的预测。目前,我国大数据技术的列车正从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出发,驶向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下一站——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相结合的手段,实施机电一体化的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在实施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将十分注重吸引中小企业参与,使他们成为智能化生产技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成为先进工业革命性生产技术的创造者和供应者。
基于上述对大数据技术的理解,传统数据分析和大数据分析绝对不是同一回事。基于大数据技术运行的要求,在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模式过程中,大数据分析将帮助企业创造全新的社会价值,调整、协调好企业之间关系,并由此引发各种新的商务活动和合作形式,传统行业界限最终会行将消失,而传统产业链分工也将被重组。
也就是说,大数据分析与传统数据分析的区别在于:大数据分析能做一些传统数据分析做不了的事,在处理海量数据过程中,做到信息收集自动化和库存化、信息处理电子化和计算机化、信息传递标准化和实时化、信息存储数字化和信息分析智能化。而这些都是传统数据分析无法企及的。
本文同期刊载于11月16日《现代物流报·物流云计算》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