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中,降费提速的新举措——流量不清零,终于出台了。哦,说的不准确,应该叫做“流量当月不清零”,因为这个月剩余的流量到下个月底前还没有用完,还是要失效的。
各运营商流量不清零的细则还没全部发布,大家已经等不及了,通过各类媒体以各种方式骂,可见无论后续政策如何,这一招“流量不清零”收获的仍是负面。
而此次也有和以往不一样的地方:已经好几天了,即便是通信行业的专业媒体,或是那些接近运营商的自媒体,几乎没有对这个政策有正面评价的。这种“无人喝彩”的情况近年来可真是少有,难道这个政策真这么“不得人心”?
我们先来看看骂人的都是谁:
第一类是那些代表“广大消费者”的媒体,骂运营商垄断,说运营商心黑,这些网评者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反正骂运营商既没有风险,还能引来网民的一片喝彩和如潮好评,何乐而不为?反正你就是垄断企业,做什么都是错,降费没有终点,提速没有上限。目前的舆论环境下,对于那些把运营商妖魔化的声音,短期鲜有应对策略,只好当鸵鸟,置之不理。
第二类是那些对通信行业有所了解的媒体,他们拿出一些数据和言论证明运营商无德无耻,政策出台缺乏诚意。通信行业确实市场化,无论哪家运营商出台新政策,都会有行业写手出来探讨问题,进行分析和辩论。此次“流量不清零”的细则还没有全出,但是“结转流量下月失效”等公布的内容,已经足够让专家们品头论足。
第三类是那些通信行业资深专家,以前更多地是为运营商辩护,而这次也调转枪口,说“流量不清零”是伪需求,推出这个政策是脑袋进水了。这些专家昨天还在为“月底流量清零”的规则替运营商辩解,一边谈批发零售的关系一边强调契约精神,结果这边突然宣布三家运营商全改了规矩,这个弯可不是一时半会能转过来的。
我们再来看看被骂的又是谁:
有的人是在骂运营商,因为运营商是政策的执行者;但在运营商看来,出台政策的是工信部,目前公布的都是部里统一制定的要求,骂的不是我。而且各运营商具体规则中,还有部分内容仍处在商谈、调整、改造的环节,市场业务口和新闻宣传口都有很多忙活的,下一步最多就是说明本公司的执行规则,谁会为这个政策辩解?再者,运营商内部对这一政策也有一定的不理解甚至抵触的情绪,谁也没有安排组织枪手水军来阻击,任由敌军扫射。
有的人是在骂工信部,因为是工信部在推动这一政策;但工信部的心态也理直气壮:对上,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到了“上网流量不清零”,鼓励电信企业尽快发布提速降费方案计划,我们是在落实会议精神。对下,具体的计划方案以运营商发布的为准,细则都是由他们制定,骂得着我们吗?如果这事反响好,工信部还可能出来表态;现在舆论如此,我想他们是不会出来讨骂的。
还有人在骂政府部门,具体槽点也不一样。有的人说提速降费本来是企业的事情,政府部门不该闲不住干预市场。有的人说工信部搞降费提速,国资委不放松业绩考核,前者降费提速要多花钱少挣钱,后者要运营商降本增效,这比“又让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还狠。其实提速降费是促进互联网+的大战略,目标就是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经济转型与发展。而今结构调整没有全完成,如果此时央企的营收能力和利润大损,这又是哪个管理者能受得了的?
这次“流量不清零”遭冷遇,一方面是当前的环境下,通信行业的政策很容易成为千夫所指,另一方面也有各方面准备不充分的原因。出于保密等因素的考虑,这次调整虽然运营商内部动手很早(比如移动的支撑系统改造方案9月初就已发布全国执行),但没有像以前那样事先与媒体沟通,很多接近运营商的人士措手不及,没有充分研究分析就被迫发表观点,表现得比较被动。
政策设计者的逻辑是这样的:套餐外的流量价格贵,到了月底流量又清零,用户觉得两头都有损失;现在流量能滚存到下一个月,用户认为下月还能继续用,就会选择高一档次的套餐。但是在方案介绍中,这种场景的价值和适用性几乎只字未提,只是说是在执行“提速降费”,这就容易让各方产生误解。而且,这一场景也有主观臆想的成分,评论说是“假摔式降价”,满足的是“伪需求”,也不无道理。
有关“流量不清零”的细则正在陆续出台,又适逢假期,这段时间里各方人士会对这个事情进一步跟踪了解,等到规则全面发布的时候,那——
又将是新的一片骂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