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信息技术之力 推动物流行业发展
2015-07-27 13:47:00
981
0
第一物流网 董鹏
  第一物流网全媒体报道:

       

       自上世纪80年代起,全球经历了三次信息化浪潮。

  第一次是个人计算机的诞生;第二次是以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为代表的互联网时代;第三次是物联网时代的到来。

  以物体传送为主体的现代物流是物联网产业链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对其市场形成、运行成本、商业模式、资本追逐程度等基础要素产生着重要影响,甚至成为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发展,特别是智慧城市中智慧社区服务环节中,在解决最后1公里和1米问题时成为主要的制约因素。

  快递业是邮政改革与创新的产物,而快递业也是打破中国邮政一家独霸天下的格局后诞生的新兴行业,现已形成国营、民营、外资多经济主体、多运输方式相互竞争的市场格局。

  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很多跨国公司利用自身的管理和经验,以及实力来抢占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需求,寻求自身发展机遇和新的增长点。自然,中国市场也成为国际快递的主要竞争市场之一。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急速发展,中国快递业持续着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毕竟,一旦内需成为物流增长主要动力,与内需相关的社会物流需求就要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虽说快递业具有行业便捷和增速特征、优势明显,但是存在的问题也较为复杂和繁多。比如在人才结构上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对技术含量要求不高;受电商和用户两头盘剥,利润较低;队伍庞大,用人过多,设备、占地较大,导致投资增大;技术创新要素偏低,技术创新能力差,创新意识与国外差距较大;商业模式单一,缺乏突破,是被动式服务,受电商制约,成为电商的“长工”“跑腿工”;信誉体系不完善,自律能力差、监管缺失、不力;且快递业自身管理过于单一、简单化,考核水平较低,缺乏有效管理和激励机制,以及流程设计创新。

  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快递业应该优化作业流程,简化环节、优化网络、深化服务、紧密衔接,真正实现“特、快、专”一体化的专业化优势,并使专业服务和综合服务相融合,促进业务整合的创新式发展。

  另外,我国快递业更要提升科技化服务能力,特别是加强信息保障,加强业务与技术、业务与网络的配合,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适应产业转型与升级、居民消费市场转变与需求的新常态,快速发展并扩大自己的国际国内的市场份额。

  为能够适应全球化经济新格局变化,适应国家整体战略和改善民生的市场化需要,笔者认为,新型化的快递公司应当进行多元化、系统化地体制改革与创新,逐步实现服务区域结构化、业务层次多元化、专业类型细分化、技术手段智能化等调整和转型。

  第一,区域服务的层次化。面向广袤地域,农村、乡村和偏远地区,进一步拓展公益性服务范围;严格区分城镇与城市、分散和集中社区的层级化业务,实行差异化管理,减少配送距离和时间,更加及时、快捷、准确、有效。

  第二,业务内容的层次化。不同行业领域施行不同服务模式和结构配置。特别是面向工业领域配套物流服务,面向中小微型企业,降低企业采购成本,提高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和采购成本,实现采购和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与及时性,提高中小微型企业的竞争优势。

  第三,区域服务功能强化与拓展。与智慧社区、智慧园区和功能配套相结合,针对不同地域、不同服务对象、不同服务群体,配备不同的人才队伍;除了物流配送业务外,还可提供金融服务(银联、个人现金存取)、物业管理、社区商业体验等服务内容,打造新的服务链和服务体系。

  第四,经营与管理模式创新。注重高端人才的培养和运用,结合不同业务模式和类型,配备不同层次和技术类型的人才,形成“多兵种”协同的新型团队,不能仅仅担当电商的廉价劳动力和“跑腿工”。

  第五,通过新技术运用实现智能化。积极主动运用技术,通过机器人、无人机等高科技应用创新手段,提高行业整体水平与能力。

  第六,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督管理。政府强化监督管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不断提高信誉和管理水平与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综上所述,目的是最终使快递业能够充分利用现有品牌、市场网络体系完整等优势,结合新技术装备与设施等科技手段,进行业务嫁接,实现在除了传统货物快递之外的新业务和服务模式创新。此外,能逐步迈向工业、金融、互联网、农业领域,成为坚实的服务于民众的新型主体,打造成为新常态下经济结构中的生力军。

(作者系卡斯塔集团首席战略研究员,物流专家)

本文同期刊载于《钢铁物流·第20150726期》第2版
点赞
收藏
董鹏
共发表6篇作品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