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雪峰:专线思变 变在何方
2014-09-16 09:46:00
1003
0
现代物流报 韩雪峰
  

      近年来,公路市场各种平台、联盟热火朝天,煞有颠覆和吞没整个行业之势,整合平台的对象是谁?有人说是散、小的专线企业,事实真是这样吗?目前国内专线运输企业大到几亿元小到几万元不等,统一称之为“专线”是不妥的,尤其在目前平台高烧不退的前提下,不是所有的专线都是平台的菜,所谓平台要整合和挤压的是一些本来经营不强、市场口碑不是很好、勉强活着的中小型企业以下的专线。

  整合是趋势 适者生存

  把专线企业进行一个分类:首先区域对于区域的专线,这部分专线企业的经营额已经过亿,只不过没有全国的网络布局而已,所以行业内也称之为“专线”,这部分专线不是整合平台的菜。

  其次,城市对于区域,这部分专线,在一定城市的市场经营几年以上,有着稳定的客户源,有着稳定的发车线路,有着一定的利润空间,这部分专线在一定的时间内也不是整合平台的目标。

  最后,所谓的专线就是如炒货卖货,每天的货量不稳定,波动性很大,资金压力很大,同时又有需求的客户群体支撑其存活,这部分专线在一定程度是整合平台的目标对象。还有一部分就是有一点客户资源,无门店无专线,但有一腔物流的热情,这部分也是整合平台的主要对象。

  见过大风大浪的专线,历经中国物流变革的最前端,一直随着物流的发展而生存并前行。2014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峰会、论坛开始出现讨论和预测专线的未来,为什么经营好的专线还会引起这么多的关注呢?

  原来是“狼来了”!整合型平台企业出现了,煞有吞没颠覆的气势!目前的公路零担物流市场格局还没有完成形成,行业巨头还没有完全铺开或是还没完全占领市场。2013年中国零担运输企业前二十名,总共做了252亿元左右 (运联排名),那么其他的业务量都去哪里了?专线就是其中一杯羹的分配者,专线以擅长区域经营为主,以运作灵活、快捷、价格符合市场行情,而活跃在目前的物流市场上,物流格局在还没有完全定格之前,无序的竞争、缺少诚信的信息监管、各种鱼龙混杂、缺乏等量的规模,依然是这个市场的短板,整合与变革依然是这个行业的主旋律,适者生存,优胜劣汰依然是趋势。

  专线企业如何蜕变?

  专线经过市场的洗礼,能够剩下并且存活的,一定是有着顽强生命力的,有着与众不同的经营理念与思路,在区域内一定有着很强的网络支撑能力,在一定的城市内,有着很好的口碑与服务。同时也说明专线活着,有活着的土壤,有着旺盛的市场需求,在面对目前的市场形势和整合平台强势来袭,专线又大致分为三种形态:

  第一种:危机感十足的企业。这些企业在行业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在某些区域有着很强的经营实力,并且在特定的区域有很高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开始号召抱团取暖,形成一定的区域联盟,并且形成有限的资源共享,以达到有效的阻击和挤压;

  第二种:观望的企业。事不关已高高挂起,这部分专线企业不参与任何一方的讨论,不轻易发言,更不会实现资源的共享,而是按部就班,埋头做事,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做强做精,煞有你是你,我是我,跟谁都不搭界的架势;

  第三种:小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的企业。这部分专线在形势较为严峻、客户成本不断挤压下,资金垫付成本与压力越来越大,也是在边缘上的,一不小心就会滑落的群体;

  三种形态,决定了思变的方向。革命的风暴已经来临,是大胆的尝试变革?还是一如既往地做好自己?以深圳市为例,很多专线运输企业已经开始行动起来,思考未来的路在何方。这些一直走在改革最前方的物流同行们,如今又一次走在了更多人的前面,开始思变,思考未来的专线如何做强,如何能抵抗更多风雨来袭。同时在天津,同样的专线物流企业也开始抱团,思考如何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更好的活着,不至于在风雨飘摇中滑落。在今天的环境中,不思变,不做强、不做精,不考虑如何帮助客户降低成本或是协助客户提升服务的,势必走不远。如何变?怎么变?

  整合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要变革就需要试路者,一个新生事物不会百分百成功。一旦到了行业非整合不可的时候,不如勇于尝试!今天的整合平台,越来越多的像当年的快递发展模式,门店加盟、分拨转运自建、专线加盟等等模式,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也是漫长的!

  整合的路上能否一帆风顺?谁也不清楚。整合模式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行业的洗牌,有些小的企业改变了生存方式或是直接消亡了,这是变革的第一步,但是整合最为关键的是内部的管理能不能跟上发展的需要、内部的管理能不能符合行业服务的要求、自控能力是不是能达到最优。

  要知道任何一家整合平台的出现,要打破很多人的饭碗,这样的路会平坦吗?同时整合平台企业内部的能力以及适应发展的方向一定能够在行业达到最佳吗?最后的胜者一定是历经风雨后存活的企业!行业的新格局,未来会不会是传统物流企业+平台企业+专线呢?拭目以待!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