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2025”配套政策或年内出台
2015-05-20 16:49:00
704
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7年全面推广智能制造

  《2025》明确提出,要实施五大工程,具体包括制造业创新建设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强基工程、绿色制造工程、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其中,最核心的是实施智能制造工程。

  对此,《2025》介绍,国家将在基础条件好、需求迫切的重点地区、行业和企业中,分类实施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等试点示范及应用推广。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系统,搭建智能制造网络系统平台。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重大技术装备处副处长叶猛对记者介绍,目前工信部已经制定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三年专项行动计划,即《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根据《方案》,试点示范项目的目标主要包括五项:实现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20%,生产效率提高2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10%,能源利用率提高4%。

  “地方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申报热情很高,我们要求每个省不要超过6个,但根据初步统计,地方已经申报了三四百个示范项目。”叶猛介绍。

  根据工信部的部署,2015年将根据地方申报试点项目的情况,6月底之前遴选确定30个以上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在2016年继续扩大试点,边示范边总结边推广,2017年准备全面推广。

  叶猛进一步指出,“目前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还没有专门的配套支持政策,我们也在争取财政和科技部门的支持” ,“智能制造试点更多的是发挥企业自身的作用,通过自己的努力发挥行业领跑者的引领作用”。

  有人担心,智能制造的推广可能会减少就业。对此,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李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实施智能制造后,就单个企业而言,确实会引起工人数量的大幅减少,尤其是危险、环境恶劣的工作岗位。

  李东指出,智能制造也将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大大提高,对智能制造系统的维护人员、巡视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具有智能制造知识和技能的工人的需求大幅度增加。

  李东分析,从整个制造业看,实施智能制造后,它带来的是劳动力的结构性改变。劳动力由加工制造向生产性服务业转移,沿产业链向生产性服务业延伸的劳动力需求会大大增加。

  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

  《2025》提出,制造强国战略的实施,必须要深化改革。

  国家提出,要充分利用现有渠道,加强财政资金对制造业的支持,重点投向智能制造、“四基”发展、高端装备等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领域,为制造业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在此前的5月13日,工信部副部长刘利华在出席工信部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动员暨培训会时表示,要做好“中国制造2025”及各专项规划与中期财政规划的衔接。

  同时,《2025》提出,要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由国务院领导同志担任组长,成员由国务院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担任。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统筹协调制造强国建设全局性工作,审议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工程专项、重大问题和重要工作安排,加强战略谋划,指导部门、地方开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同时,国家将设立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研究制造业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对制造业重大决策提供咨询评估。

  工信部一位官员介绍,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和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的构成暂时不方便对媒体披露,这一组织安排要由国务院统一对外宣布。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