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鲜电商绝大多数还处在亏损或持平状态
2015-04-09 10:03:58
690
0
中国科学报  
  
我国生鲜电商绝大多数还处在亏损或持平状态

       吃市场上所有的,吃当地所有的,这已经过时了。现在的人们对异地的、反季节的食品需求量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食品冷链对食品品质与安全的作用愈加突出。对食品冷链这个词,很多人都很陌生,殊不知它与我们的食品安全息息相关。

  然而,记者近日从“中国农业生鲜电商发展论坛”上了解到,全国四千家生鲜电商,只有1%实现了盈利,绝大多数还处在亏损或持平状态。

  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如何以技术手段确保食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

  冷链生鲜食品市场不冷

  近年来,我国生鲜市场发展比较快。“短短几年,消费热点从过去的包装食品、罐头食品、常温食品,到喜欢原汁原味的蔬菜、瓜果。”北京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李志起向《中国科学报》记者分析道。

  据了解,中国的冷链最早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肉食品外贸出口,并改装了一部分保温车辆。1982年,中国颁布《食品卫生法》,从而推动了食品冷链的发展起步。

  有资料预计,2012~2025年,中国冷链食品需求将从2.0亿吨增长到4.5亿吨,年复合增速18.8%,其中2012~2015年增速30.8%,2015~2025年增速15.4%。

  “这种消费需求的急剧放大,导致整个生鲜电商的投资者一窝蜂地涌进来。”李志起说。

  事实上,越来越多巨头及资本进入生鲜行业,前景一片向好。有业内人士预测,在“互联网+”的政策背景下,农业被互联网改造的潜力巨大,这可能就是下一个风口的猪。

  然而,尽管生鲜电商发展已有多年,但统计数据显示,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企业中,只有1%实现了盈利,7%巨亏,88%略亏,4%持平。

  “主要是缺少全程冷链物流,就目前国内情况,全程冷链的比例很低。”长期从事冷链研究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国家蔬菜工程技术中心教授级工程师刘升说,缺乏标准也是一个原因。作为电商,提供的产品是否与消费者挑选的产品一样,决定了经营行为的品牌价值。

  刘升举例说,北京超市这方面做得并不理想。比如欧尚、家乐福、沃尔玛等,在国外的品质与在国内的品质比较,是不一样的,“那完全是两个价格和质量。”

  据了解,现在北京的价格已经追平了美国、欧洲,“但品质相差很远,主要原因是没有全程冷链。”刘升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

  记者在海淀区的几个大型超市里也看到,半斤菜心就要10元左右,价格是菜市场的一倍以上。

  “从整个生鲜食品的商业模式来看,有其先天性的制约因素。”李志起解释道,源头对产品品质的控制增加了很多成本,包括可追溯办法的应用、硬件设施的投入等,直接提高了企业的采购成本,降低了其毛利水平。

  此外,从物流成本考虑,尤其冷链物流,李志起认为,目前这方面还处在“补课”的阶段,再加上地域广阔、城市分散等独特的国情,无论是长途物流还是城市内的物流,成本都比较高,包括高速公路的收费、冷链的结合不是很完善,“只有多个企业的多个链条结合才能完成从田间到餐桌这样一个过程。”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