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一带一路”机遇 重汽进军海外高端市场
2015-03-30 15:45:40
740
0
中国日报 鞠传江 王倩

  “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我们起初先选择相对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进入。那里的消费者通常对西方知名品牌车没有那么热衷,更容易被性价比高的产品吸引。”蔡东说。

  他表示,目前中国重汽已基本实现了对发展中国家的全覆盖。中国重汽产品出口的96个国家中有30多个位于非洲大陆,每年仅在非洲市场可销售车辆约1.5万辆,受到当地消费者的高度认可。

  “当中国重汽的国际品牌‘SINOTRUK’在发展中国家成为用户认可度较高的重型汽车品牌之后,我们近两年来开始调整产品线,力图用高端的产品来进军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为重汽未来的发展做布局。”蔡东如此解读中国重汽的国际化实施方略。

  “从长远来看,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今天我们每走一步路都是在为未来铺一块石头!”

  为了提高其产品的竞争力,从最早对奥地利斯太尔技术的引进到与德国曼公司的合作,中国重汽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基础上一直注重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和吸收。

  2009年,中国重汽与欧洲顶级的商用车生产商德国曼公司展开合作,曼公司以5.6亿欧元获得中国重汽25%+1股的股权,并向其进行技术转让。中国重汽同步引进曼公司的全套先进技术,将曼公司的授权许可、员工培训、品质监督、生产管理等全球优质资源以最佳方式融入其中。

  “通过与国际巨头的合作,我们不仅引进了与国际一流水平同步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还通过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和吸收,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中国重汽技术中心主任于天明说。

  建于1986年的中国重汽技术中心是中国重汽新产品研发和试验的综合科研基地,也是中国汽车行业唯一一家国家重型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专利2981项,并获得国家权威机构和国际专利博览会等颁发的五项金奖和一项银奖。

  目前,中国重汽的重卡产品已由2001年的一个系列78种车型,增加到九大系列3000多个车型,成为中国重卡行业驱动形式和功率覆盖最全的重卡企业。

  据中国重汽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伟介绍,为了在全球参与多个细分市场的竞争,中国重汽全面发展多品牌战略,将现有产品全部囊括在SITRAK、HOWO、STEYR、HOHAN四大品牌之下,针对不同的消费者定位,全面覆盖高、中、低端市场。

  “特别是凝结着中国重汽与曼技术结晶的SITRAK系列重卡,已达到国际一流技术水平,自上市以来得到了各方的高度评价,成为中国重汽的又一畅销产品。”主要负责重汽国际业务的刘伟说。

  “这一产品定位为进口替代车型,可与国际顶级品牌的重卡相媲美,并助力重汽深入海外高端重卡市场。”刘伟说。

  加快本地化生产与世界巨头争高低
  来宾参观伊朗的中国重汽IKD生产线
  除了高质量、人性化的产品,刘伟将中国重汽在海外市场的不俗表现还归功于其良好的售后服务体系建设和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

  “在国际市场网络建设中,我们由原来注重数量的增长转变为更加注重网点质量的改善提升,更加重视境外售后服务水平的提高。”刘伟说。

  目前,中国重汽已在全球设立了400多个服务网点,300余个配件网点,初步形成了覆盖范围广、联动响应及时的国际营销服务网络,并出台相关政策,在海外吸引、招揽当地优秀人才。

  “我们在海外的常驻人员已达到近千人。为了更好的为海外用户服务,我们制定了专门的奖励制度来鼓励他们学习驻在国的语言和风俗文化。”刘说。

  此外,为优化完善国际网络布局,中国重汽积极推进境外KD组装工厂建设,目前已通过技术合作、实物投入等方式在尼日利亚、摩洛哥、马来西亚等8个国家合作建立了KD组装工厂,实现了本地化生产,并带动了当地零部件配套产业的发展。

  “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亚太自贸区的推动下,国内商用车行业向国外市场发展的趋势将增强。为此,我们计划将在哈萨克斯等国家建组装厂,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抓住卡车行业新一轮发展机遇。”刘伟说。

  刘伟表示:“海外很多国家的政策、气候,以及当地人的驾驶习惯均不同于国内。因此,对于卡车生产商来说,要提供适合当地条件的产品非常重要。”他指出中国重汽的很多产品都针对出口国家情况做了一些调整,使其适合当地的驾驶状况。

  针对巴西、香港等中高端市场需求,中国重汽率先研制欧五产品,实现大批量生产,使企业具备了高中低端市场适应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国际市场影响力,并顺利出口香港、台湾等市场。

  “尽管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内,欧六排放标准在国内市场不会实施,但为了打入国际高端市场,我们还要加紧研发欧六产品。”刘伟说。

  他表示:“国际市场大有作为,未来中国重汽的海外销售量将力争达到总销售的三分之一,重汽有能力成为世界一流的卡车制造商。”
点赞
收藏
鞠传江 王倩
共发表2篇作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