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积极推动交通运输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
2015-03-18 10:37:06
691
0
中国交通新闻网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互联网+”备受关注。推动交通运输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安徽建设畅通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交通运输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

  今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在全国基本实现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联网”。记者从安徽省交通运输厅获悉,2014年年底,安徽已经与全国13个省市的ETC系统实现联网,这是推动全国联网的重要一步。

  “ETC实现全国联网,就能以信息的共享和交换为先导,消除区域壁垒,加快建设互联互通、高效畅通的交通运输体系。”安徽省交通运输联网管理中心主任周正兵告诉记者,建设智慧交通是交通运输转型升级的主要目标,而这种“智慧”就源于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

  服务出行:实时调度 快速响应

  正月初六当天,共有200多万辆车涌入安徽省高速公路网,造成较大面积、较长时间的拥堵现象。在实时掌握各条高速公路通行状况的基础上,安徽两次延长免费通行时间,有效地缓解了拥堵状况。

  每逢重大节假日或者复杂天气,安徽省交通运输联网管理中心就成为交通应急保畅的“主战场”,因为这里是全省交通信息化网络的重要“中枢”。目前安徽已经初步建成覆盖全省、互联互通的高速公路通信网络,并且与部分邻省相连,因此可以对高速公路通行状况进行在线监控,实时调度,应急保畅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在加快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同时,安徽也加快构建跨行业、跨区域的交通运输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交通运输服务热线的及时受理和快速响应能力,是公众平安出行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安徽交通运输行业大力整合热线服务资源,正在建设全国统一的12328交通运输服务热线,推动服务监督、投诉举报、信息咨询等服务“一号通”, 着力解决监督号码不统一、投诉举报渠道不通畅、信息咨询不方便等问题。

  在信息服务上,安徽交通出行信息服务网已经投入使用,可以提供整点路况即时播报、出行路线规划等多种人性化服务,同时对施工动态、交通事故、交通管制、交通阻断信息进行及时播报,真正做到让交通信息资源惠及广大公众。

  阳光执法:装上“千里眼” 遏制“潜规则”

  如今,只要坐在宿州市埇桥区道路交通指挥中心内,就可以实时在线观看该区各公路稽查站和治超站执法人员的工作情况。“信息化建设对加强执法队伍管理,推进阳光执法,减少公路‘三乱’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区交通运输局局长贺恒洪说。

  把信息化建设和交通运输领域阳光执法融合推进,是安徽率先进行的探索。2012年,安徽省交通运输厅正式启动“安徽省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公开运行系统”项目试点建设。经过努力,这套系统目前已涵盖公路、道路运输、海事、水路、港口等各执法门类,集权力事项公开、权力运行公开、网上办案、移动执法、公开监督、绩效考核、信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实现了对执法的主体、依据、程序、结果和监督全面公开。通过装上监督的“千里眼”,有效遏制止执法环节权力寻租、利益输送等“潜规则”,加快阳光执法的进程。

  治理公路超限超载是交通执法的重点和难点。安徽通过加快建设覆盖全省的治超站点信息化系统,推进全省治超站点数据和业务的互联互通,让治超执法更加严格和公开透明。在信息化助力下,2014年全省治超效果明显,部分区域实现了治超网络“全覆盖、零超载”。

  安全监管:监测道路 盯住车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公路运输网络的完善,安徽全省客货运输量每年都保持着10%以上的增长,这对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减少事故发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安徽省交通运输厅负责人说,依托信息系统的联网与对接,实现交通、公安等部门联合指挥、协同行动,对公路路网运行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和预警,可以最大程度地保障通行安全。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化集成应用,安徽全省高速公路网实时监控系统已经完成了与公安网、高速公路气象服务和预警系统、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国省干道治超信息系统的信息对接,实现了对全省高速公路及部分普通干线公路运行状态实时掌握与动态跟踪。经过3年多的努力,安徽高速公路网安全通行能力显著增强,路网整体运行效率明显提升。

  对车辆实行动态监管,是保障交通运输安全的重要源头。目前,安徽建设的卫星定位监管平台,可以与全国货运车辆系统、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和55家企业监控系统实现数据对接,一举“盯”住全省约14万辆道路营运车辆。信息化监管“利器”的不断升级,必将为公众出行筑起更加牢固的安全屏障。
点赞
收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