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辟蹊径”的合资之路怎会沦为“挂羊头卖狗肉”?
2015-02-11 15:29:36
852
0
北京青年报 何登峰
  几年前,合资自主品牌被认为是中国汽车业一条“另辟蹊径”的发展之路。但是时至今日再看,当下合资自主所想和所做,多少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

  所谓的合资自主品牌,主要是指国内汽车合资公司的框架下,推出的属于合资公司的品牌、车型。目前,合资自主品牌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类是在合资品牌框架下,双方希望提升本土研发能力,因此在合资双方谈判下,推出一个合资自主品牌,比如理念。第二类完全是为了扩张产能、应政策要求而推出自主品牌,类似的有启辰、宝骏、思铭等品牌。第三类是希望获得政府补贴的新能源品牌,比如之诺等。这些自主品牌在成立之初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为合资方母品牌产能扩张而生,其之后的发展道路,也呈现出不同的境遇。

  第 一类合资自主品牌似乎有些理想化。合资方的任何一方缺乏主动,都会让这一类品牌大受影响。比如理念品牌宣布至今7年有余,但是销量似乎并未如期望的那样。 第二类合资自主品牌定位准确,且车型都基于合资品牌的技术平台,因此销量增速高于母品牌,但是由于品牌能力的不足而致后继乏力。比如思铭实际上就是本田老 款思域、启辰是日产颐达、宝骏乐驰即雪佛兰乐驰、宝骏630与凯越出自相同平台。第三类合资自主品牌似乎很明确,等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机遇。

  以上的自主品牌还是好的。更有甚者,一些合资自主品牌,从品牌宣布至今,一直少有消息。这些品牌有朗世、华旗、首望、开利、天越、佳跃……

  这些品牌最终有几个能够存活下来,成长为中国的本土品牌,值得关心自主品牌发展的中国汽车人去深思!

  一些媒体人认为,中国市场的多样化,给了合资自主品牌很大的市场空间,一些合资品牌的老款车型通过“换标”的方式,继续在中国三四线甚至五六线城市市场大卖,形成对国内现有自主品牌的绞杀之势,很多自主品牌汽车人对此已经怨声载道。

  实 际上,2011年前后成立合资自主品牌有一个很大的背景——为企业扩张而生。否则,合资公司母品牌的第三工厂、第四工厂很难获批。而现在,这些因为合资自 主品牌获得的产能,几乎大部分已经转向母品牌生产,或者是通过“换标”的方式成为母品牌的低端产品,甚至被弃之不用。因此,合资自主品牌在当下饱受质疑。

  截止到2014年,中国汽车的产能已经超过3500万辆,而实际的市场需求仅为2400万辆。我很难想象,一个依靠合资品牌供血、缺乏自身研发能力的合资自主品牌能有未来。
点赞
收藏
何登峰
共发表1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