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很少有人还记得12年前首届全国卡车大赛开赛时的情境,这项“中国商用车领域内第一个国家级汽车体育赛事”的知名度在当时是极低的,以至于没有人能想到它会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央视直播收视率逐年提升、单场现场观众人数最多达5万人、每年的赛事经费高达6000万元。继2009年华丽转身为场地越野赛之后,2015年,这项赛事又将迎来更伟大的转折——中国卡车公开赛正式启航,这将使中国的卡车运动进入崭新时代。
中国卡车大赛创始人李上雄认为2003年第一届卡车大赛的举办有些偶然,当时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卡车企业需要一个好的方式去扩大品牌影响力,为了区别于各企业都在做的产品巡展方式,通过体育赛事为企业营销服务的卡车大赛应运而生。2004年开始福田欧曼接棒并在赛事中加入“福田汽车总动员”活动,通过赛前赛手驾车的特技表演和用户的试乘试驾活动开创了中国商用车体验式营销的先河。
2009年,卡车大赛转型为越野赛后,赛事变得更加激烈和精彩,不仅观赏性大大提高,对车辆和赛手的要求也提到了新的高度,由于车辆的改装、调试、检修等需要专业的服务团队,此时就要求赛事的背后拥有强大的技术后盾,大赛每年的直接投入一度高达6000万元。当然,日趋专业化和巨额投入也使这项赛事火爆异常,被称为中国卡车运动第一赛事。
6年的卡车越野赛取得了多个方面的成就。首先,它使中国卡车越野赛事从无到有并步入成熟期,通过中欧卡车精英挑战赛等交流,为中国卡车赛事与国际接轨打下了基础。其次,卡车大赛提升了卡车司机的地位,使以往这一被人歧视的职业得到了尊重甚至追捧,使这一被社会忽视的群体进入公众视野。第三,卡赛嫁接起的国际资源、社会资金资源和媒体资源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高效的传播平台,并开辟了一种卡车企业品牌营销的新模式。
以陕汽为代表的卡车大赛赞助商通过卡赛取得了飞速发展。2009年,陕汽开始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强调关注客户、关注服务,卡赛无疑成了其宣扬品牌理念的主战场。依托于卡赛,陕汽创办了中国卡车司机节,出版了《中国卡车司机生存现状蓝皮书》,2014年末又发布“车轮滚滚”平台,“千人创富计划”浮出水面,对用户的关爱行动进入实质性阶段。2009年,刚赞助卡赛时陕汽的销量为6万辆左右,2014年已步入“10万辆俱乐部”。另外,一直赞助卡车大赛的玲珑轮胎的销售额从最开始的二三十亿发展到今天的近300亿,后期加入的赞助商零公里润滑油的销售额也从2个亿跃升到10个亿。对于此,李上雄仍保持谦虚态度:“只能说卡车大赛促进了这些企业的发展,助推其销售额的增长,还不能说这一切都归功于卡车大赛。”李上雄把这种“卡赛增长现象”归结为四个字——由外而内。他认为,一个品牌只有找到一个点能够反映出企业的文化和产品特色,这个品牌才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力,这就是由外而内的营销理念,卡车大赛就是实施这一理念的有效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