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化:利益统一与协调难
2014-08-29 09:39:00
1051
0
现代物流报 胡国华

  内部利益协调难

  企业内部各分子公司或部门利益协调问题,也是物流信息化前进路上的阻碍。

  例如,国内某著名食品集团,其业务规模庞大,下属有生产制造、零售、第三方物流、包装等多种业务。总部了解到统一的信息系统对企业经营的益处,便责成IT部门对整体的信息化战略统筹思考和部署。

  几年前,该集团准备在集团内部的某生产制造部门部署WMS(仓库管理系统)。选择的软件产品及服务商,早已在集团的其他事业部进行过成功的部署,同时,集团总部IT部门也已做好充分准备,本可成功上线。不料,被选中作为该项目首先实施的生产制造部门中业务最大、最复杂的一家工厂,对信息系统的实施有严重的抵制心理。

  于是,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方方面面的问题。一是该工厂对安排其整理提供的基础数据,现场需求的提供严重敷衍、拖延;二是实施过程中任意变更需求,稍不满足即停止项目实施;三是不保障项目关键用户的参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任意变更项目参与人员;四是不按系统设计的工作流程操作,坚持按原有操作流程操作,导致控制点数据无法进入系统;五是拒不承担总部要求其在项目中应承担的费用。其结果可想而知,此项目无法在该工厂正常上线。

  为继续推进项目,总部IT人员和服务商变更了实施地点,在其他工厂率先上线。即使这样,该工厂仍不愿使用该系统,企业整体信息化战略便难以统一实施,预期效果不佳。

  正是利益未充分协调到位和均衡处置,加之其他因素干扰,企业有时不能坚持最初整体的、长期战略,因陋就简,后期实施和落地的物流信息系统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由于这些致使脱节问题长期存在,企业则无法避免地出现盲目反应。一则不从实际需求出发,过分强调企业特殊性、个性化;不顾是否具备条件,坚持自行开发系统;由于脱节,企业无法明确各部责任,导致系统设计落后,开发拖延,项目管理混乱。二则一味要求模仿标杆,效仿其它企业相同的系统,不结合自身战略目的,也不能正确描述需求,导致服务商一知半解,生搬硬套,终导致系统实施失败。三是企业选择系统,过分敏感价格,为降成本,削足适履,即便系统上线也无法实现预期战略目标。当然,也有另一种极端,企业只选价格贵的信息化产品,迷信大公司、大系统,模糊了自身定位,将过多精力置于与需求无关的内容上,即便该内容的确很先进。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物流信息系统部署时,企业没有很好的计划性和时效性,立项、选型、商务谈判等过程,实施起来动辄数年,加有任意停摆的可能,项目上线时间则可无限拖延。如企业业务模式(比如新兴产业)变化迅速,这样的实施进程还会贻误商机,此信息系统或可能成为企业运营的累赘。
点赞
收藏
胡国华
共发表281篇作品
最近内容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