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链长”面前,推链长制的央国企为何难见身影?
2023-09-25 22:51:33
1600
0
掌链 车翔 景舟

美国对华芯片产业链供应链脱钩断链行动又新加码!


9月22日,美国拜登政府发布了最终规则,将禁止申请美国联邦资金支持的芯片企业在中国增产和进行科研合作。而美国将发放超过520亿美元联邦拨款和数百亿美元税收抵免。


最终限制措施意在对华脱钩,将禁止获得美国联邦资金的科技企业在美国以外的地方建造芯片工厂。拜登政府称,企业在获得资金后,10年内不得在“受关注的外国”——定义为中国、伊朗、俄罗斯和朝鲜大幅扩大半导体生产。


明眼人一眼都看出来,这就是专门针对中国的脱钩政策,之所以带上伊朗、朝鲜等毫无芯片研发生产能力的美国敌对国家,完全是掩人耳目。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与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


这是一场事关未来国家竞争的科技供应链战争。面对美国财政补贴和拨款打芯片产业,中国要不要跟进?要不要给与华为海思等芯片企业支持?占据政策优势的央国企业如何行动?

9月14日,国务院国资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召开“中央企业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启动会,积极补链、强链、固链,切实提升我国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


这是继去年5月19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现代产业链链长建设工作推进会”,全面在央企推进“链长制”以来,首次联合工信部提出“共链行动”。

但就智能手机、电动汽车等竞争市场,央国企为何仍难挑大梁?

回观民企,突破美日欧等联合推进的技术封锁,华为让国产芯片爆火;比亚迪半年累计销量突破125万,让“中国新能源品牌”走向世界。但却没有哪一家国有企业在手机和汽车等高度市场竞争领域有这样的成绩。

科技强国,站出来的为什么是华为、比亚迪这类民企老板?为何不是推“链长制”的央国企老板?


一、科技“链长”:手机看华为,汽车看比亚迪


一部手机,上千个零部件,被称为现代科技工业的结晶;一辆汽车,上万个零部件,更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这些都因较长供应链而需要统筹运作,离不开上下游协同作战。

(图源:gulfnews)


而在国内这两个领域,成长为“链长”企业的则是两家民企,华为和比亚迪。

“遥遥领先”!8月29日,华为Mate 60 Pro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先锋上市”,5G网速、卫星通话、麒麟芯片。


一时间,华为新手机直逼苹果(iPhone)股价跌幅超6%,其更重要的意义则在于华为突破了美国政府的“芯片封锁”。用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的话讲,则是“遥遥领先”!


华为的成功也带动了中国智能手机及半导体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据华为介绍,Mate60Pro涉及到的零部件供应商超40家。包括东睦股份、福蓉科技、捷荣技术、兆威机电、金龙机电、长盈精密、电连技术、安利股份、苏大维格以及蓝思科技等,它们在结构件、功能芯片模组、显示模组、光学镜头、声学设备等方面为华为手机提供支持。


对于Mate60Pro,美国在对其“芯片调查”后不得不承认没有美国技术及产品,但其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仍宣称“从我的角度来看,无论如何,美国应继续(对华)实施‘小院高墙’技术限制措施。”

同样,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民营企业比亚迪已然成长为全球“链主”。

(图源:gettyimages)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总体销量达688.7万辆。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也不过1000万辆,这意味着我国占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比例超60%。


而比亚迪则以186.2万辆的销量高居国内新能源车企榜首,市场份额占比高达27%,稳居全球第一。


回顾历史,比亚迪从第1辆新能源汽车到第100万辆新能源汽车用时13年,第100万辆到第200辆仅用了1年时间,第200万辆到300辆仅用了半年时间。

而一汽集团、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北汽集团、东风汽车集团等央国企虽然早早上路,但基本都跟在美德日韩法等国汽车巨头后面,靠合资生存,用别人淘汰的技术赚些小利,创新投入不足,长期处于全球汽车供应链下游。

表2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销量排名

(图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对比央国企,普遍具备超大的规模,但在“技术”方面相对一些民营企业却缺乏创新动力和持之以恒的韧性。

9月20日,2023“中国企业500强”名单出炉,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分别排名第17和39。而它们在智能手机、5G专利等前沿技术方面与华为、小米等还存在差距。

表3 2023中国500强企业前百强中汽车、互联网、通讯企业

二、国企链长制:垄断领域链长,缺技术创新动力


国家经济发展到当下阶段,“链长制”正在成为地方产业政策的热词,频频出现在地方产业链发展规划中。

2019年,浙江率先在全省范围推行链长制。截至2022年10月,全国已有24个省份实施了链长制或者与链长制相关联的政策。“国企链长制”,在时任国资委双首长郝鹏于2022年推动下,得到了快速发展。

(时任国资委双首长郝鹏,图源:南方消息)


2021年,国务院国资委官网转发经济参考报文章《培育国有企业成为现代产业链“链长”》,提出链长企业要带领产业链企业,提供联结条件或者技术支撑,组织协同攻关和共性技术研发。


同年12月,国资委召开扩大会议强调“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进一步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结合,为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更大作用”。


但目前,从国有企业“链长制”的发展情况来看,在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高度竞争性市场,缺乏核心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大多只是在垄断领域建立了链长,更多是求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5G标准必要专利来看,全球5G专利排名前10中,虽然我国企业占据了5席,但其中国企仅2席,且看不到我国三大通信国企的影子。在量子计算技术领域,全球排名前10的企业更是看不到一家国有企业。

表4 全球5G专利前十排行

技术方面缺乏创新的重要原因,则是研发投入的力度不足。

最新的企业研发投入排名中,全球研发资金投入前10的企业中,只有1家企业来自中国,它就是华为(华为在 2012 年的排名是 43 位)。

目前全球研发资金投入前10的企业分别为美国谷歌、美国META、美国微软、中国华为、美国苹果、韩国三星、德国大众、美国英特尔、瑞士罗氏、美国强生。

(全球研发投入企业排名,图源:网络)


三、反思央国企老板:“端企业碗,吃政治饭”难成超级链主


对央国企而言,推“链长制”是顺势而为。但能否成为真正的“链长”,不是靠喊喊口号,不是讲讲话,而是要看实际行动。

①需要有战略眼光企业家。凡是成为全球科技“链长”的企业,无论苹果的乔布斯、特斯拉的马斯克,英伟达的黄仁勋,还是华为的任正非、比亚迪王传福、中芯国际的梁孟松,都是有战略布局眼光的企业家,对技术有狂热激情。

央国企老板的问题是“政治家太多,企业家太少”,端着企业碗,但想着吃政治饭。这类国企老板多半不会为技术痴狂,更多追求四平八稳,寻求平稳过渡。


而科技创新窗口期一旦过了,可能几十年都不得翻身,只能处于供应链下游,像格力董明珠这样的坚持创新的国企老板少之又少。


中国民营企业老板问题是“商人太多,战略家太少”。长和李嘉诚、联想柳传志、恒大许家印等传统企业家更多是商人,更多在一买一卖中获利,而不是长期战略投入。


而华为任正非、比亚迪王传福等坚持创新发展的企业家仍太少。

②要有持之以恒的创新战略。自由竞争市场的科技链主企业,绝非速成,都是经过长期战略投资和布局的。我们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不是保护本土市场不被侵入,而是要保创新环境和创新人才,才能真正保链稳链。

持续的科技创新才是链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占居创新高地才算得上真链主。央国企要想成为全球链主企业,唯有在核心技术领域通过投资或联合投资,在人才储备与外脑运用方面不断突破。

②要有产融结合的金融环境。要成为链主企业就要创新,要创新就要巨资投入,产融结合才能持续强链稳链。中国高铁的发展就是得益于当年敢于大胆投入。而目前中国央国企普遍因为种种考核,对科技投入畏首畏脚。

美国科技企业的发展得益于高度自由的资本市场,风险投资等给了科技创新母乳。随着美国限制资本投入中国高科技领域,央国企是否能强化科技投入?

中国很多央企进入世界500强了。但是真得强么?看一看,全球科技研发投入前十强没有一家央国企,我们是不是该醒醒了?再不培养央国企企业家,不大举支持创新研发,十年之后的中国仍将处于美国供应链下游,是被打压的下手,甚至连上打压名单的资格都不够。

华为是全球市场第一个被全球第一经济强国以举国之力,动用全球力量打压的中国企业。央国企能培养出一个新华为吗?能出一位类任正非的企业家吗?

编辑:车翔 景舟


点赞
收藏
车翔 景舟
共发表1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