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能物流通过香港交易所聆讯,并公布了新一版的招股书。即将成为国内快运行业港股第一股的安能物流,由于国内供应链升级而发迹,但自身模式能否满足未来供应链的要求,发挥更佳的表现,是一个未知数。
一,复制加盟制快递模式,货运量中国第一
安能物流的经营模式是货运合作商平台模式,类似于“三通一达”等快递企业经营模式。安能物流直接运营及控制所有关键的分拨和干线运输环节,货运合作商则建立网点并与货运代理商一起提供揽件和派送服务。
截至2021年4月30日,安能物流的货运合作商数量约7000家,货运代理商数量约为22400家,服务的终端客户覆盖中国约96%的县城和乡镇,服务的终端客户超过360万个,分布于各行各业。
安能物流拥有151个分拨中心,包括10个核心中转枢纽和43个中转枢纽。安能物流的自营车队拥有约2400辆干线高运力卡车和3600余辆挂车。第三方车队运营的卡车数量超过1000量。
2018-2020年以及2021年前4个月,安能物流的货运总量分别为730万吨、810万吨、1020万吨和360万吨。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2020年安能物流的货运量占中国所有快运网络的17.3%,排名国内第一。
二,货量虽第一,收入不如竞争对手
安能物流收入来源分为运输及派送服务和增值服务。后者是安能物流提供的与运输有关的消耗品、保险及营运管理及物流技术服务。
2018-2020年以及2021年前四个月,安能物流的收入分别为53.3亿、53.4亿、70.8亿和28.4亿,毛利分别为-5.85亿、6.8亿、10.5亿和3.97亿,经营利润分别为-15.6亿、0.61亿,5.78亿和1.37亿,净利润分别为-21.2亿、-2.15亿、2.18亿和-22.5亿。
如果刨除股份支付开支,公允价值变动等因素,安能物流的经调整利润分别为-16.1亿、2.1亿、6.54亿和1.83亿。
安能物流虽然是第一个在香港完成上市的快运公司,货量名列国内第一,但收入却不如竞争对手。
国内老牌快运企业德邦2020年快运收入为100.48亿元,顺丰快运业务的收入达到了185.17亿元。安能物流的每吨收入为694元,顺丰与德邦的每吨收入分别为1824元和2170元,分别是安能物流的2.63倍和3.13倍。
相对于安能物流模式,德邦与顺丰的运输网络自营,网点既有加盟也有自营。加盟制让安能物流迅速建立遍布全国的运输网络,但带来的收益却没有德邦和顺丰的高。与安能物流模式类似的百世快运的每吨收入为615元,该模式的盈利能力可见一斑。
安能物流的前五大客户均为其货运合作商,2020年这些客户贡献了5.5%的收入。但需要注意的是,前五大客户中有一家是由安能物流前员工控制,另一家是由其一名现员工的配偶控制,二者2020年收入占比分别为3.0%和0.5%。2020年与安能物流无关的客户贡献收入比例仅为2%,约为1.42亿元。
安能物流尚未与货源厂商建立联系或厂商提供的货量不足以成为大客户,运输货物量依赖加盟货运合作商的表现。
三,受益于供应链升级环境,尚无供应链业务
安能物流的兴起受益于国内供应链升级的大背景。在此之前,国内零担市场货运运营商主要服务于本地商户和线下业务提供服务。
安能物流招股书表示,随著越来越多的商家及零售商采用全渠道策略以满足终端客户的需求,供应链正在演变为一个日益复杂的系统。
全国范围的运输网络,尤其是全国范围的零担网络或快运网络,通过仓库、分拨枢纽及干线线路的网络构成,提供快速、可靠、综合及高度数字化的货运服务。该网络将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促进从制造商到分销商、商家及零售商的整个供应链融合。
根据艾瑞咨询的资料,驱动国内零担市场发展的因素有电商商家的增长,制造商柔性化生产,全渠道零售及贸易分销扁平化,产地货物上行,大件电商渗透等。
出于成本因素,中小型电商商家不会考虑一体化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依赖第三方零担货运服务商。制造商产品类别更丰富,生产数量更小,制造周期变短,出货频率增加,更加需要即时、小批量、高频次货运服务。商品销售渠道更加扁平化,替代此前的分销商负责本地区物流运输的模式,品牌方、分销商及零售商采用线上线下全渠道满足消费者需求。从原产地直发消费者的商品交易更加活跃,促进了对于高效供应链运输的需求。
相比较德邦、顺丰、日日顺等公司,安能物流采用加盟模式,不直接接触货源,并且招股书中没有阐述自营仓储资源,业务仅为物流运输,没有针对企业的供应链业务。这不利于安能物流的进一步发展,当客户可以承担一体化供应链成本后,将会选择其他公司。
供应链业务正是德邦、顺丰等公司正在拓展的新业务。供应链业务黏性更强,壁垒更高,物流企业开拓成功后将会获得更高的回报。
安能物流募资的用途包括增加中转枢纽,购买卡车,升级分发网络自动化设施等方面,但没有仓储资源的相关投资。安能物流受益于供应链升级带来的发展机遇,但供应链升级后出现更多更高的要求,其能否满足是一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