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村经济火起来,京东基础设施下沉打造稳定就业体系
2021-03-07 20:50:37
1213
0
掌链 西西编辑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扩大就业容量。”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这一“最大的民生”被多次提及。在持续性保障农村地区就业中,企业始终发挥着主力军作用。据了解,目前京东一线员工中超过80%来自农村地区,通过稳定的收入、五险一金等福利,为员工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就业路径,为20余万农村家庭和超过100万农村人口带来收入保障。

而在解决本地就业方面,京东就近就业的一线员工共有约8万人,一方面鼓励有能力的员工回乡创业就业;另一方面通过仓储、供应链、快递等基础设施下沉,让员工在家门口就能获得高收入。从鼓励员工回乡创立“先锋站”到推动形成“亚一就业村”,京东帮助当地提升内生就业能力,搭建了稳定的乡村振兴就业体系,让乡村经济火起来,也将让当地农民富起来。

1.jpg

亚一就业村:800多个老乡一起上班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就业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依旧是重重之中。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千方百计使亿万农民多增收、有奔头”。前不久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坚持开发式帮扶,发展产业、参与就业,依靠双手勤劳致富。

相比单纯的流动性招工,物流基础设施落户当地,以数智化社会供应链带动县域经济发展,还可以提供多元化、本地化就业路径。以京东物流亚洲一号智能物流园区为例,目前京东物流在全国范围内布局亚洲一号达到28座,其具备高度智能化处理能力,集商品暂存、订单处理、分拣配送功能等于一体,已经成为多地的地标性建筑,带动形成了多个“亚一就业村”。

比如沈阳麦子屯村,从数百年农耕文明之地到知名电商物流智能产业园,仅用了10年时间,京东物流沈阳亚洲一号的落地为当地及周边提供了数百个工作岗位。1993年出生的陈荣军家就是如此,进入亚洲一号前他还是麦子屯村的普通一员,在经过为期3个月的培训,他已经可以同时操作60台机器人。而在江西省南昌县向塘开发区的京东物流园区内,仓储管理员、分拣员等正在热火朝天地忙碌。“以前在外地打工,正好这边招人我就过来了。”31岁的刘利就住在向塘镇,每天骑电动车上下班,来回只要十几分钟。像他一样入职向塘物流园区的“老乡”,已经超过800人。

近年来,亚洲一号的快速建设和产业聚集效应形成了令人瞩目的亚一生态效应,从解决就业到人才培养,从千县万镇24小时达到链接数百个产业带,彰显了强大的产业带动效能。随着亚洲一号从北京、上海、武汉等全国枢纽城市向二到四线城市快速布局,新的经济业态正在催化新的就业生态,为农村地区人口就业提供新的平台。

打造持续性就业路径,把人留在当地

除了“亚一就业村”之外,包含产地仓、云仓、分拣中心、快递站在内的多级多层的基础设施体系,也为当地人就业提供了多种选择。2.jpg

为了将服务快速下沉,早在2014年京东物流就推出先锋站计划,选择优秀员工,经过培训之后回家乡创办快递站。先锋站在最多的时候全国达到了500多个,随着业务的拓展,一人站变成两人站,两人站变成四人站……帮助大量当地人就业。在新疆喀什疏勒县,21岁的安外尔·艾合麦提是一名京东小哥,他的父母是农民,还有一个在上学的弟弟,但靠着自己的双手,每个月平均工资超过8000元。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每次拿到工资,他会分成三份,“我给妈妈5000元、弟弟1000元左右,自己留差不多2000元。”

2019年,京东物流进一步发起“千县万镇24小时达”计划,除了时效提升,将产业带打造和农产品上行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通过“最先一公里”的产地仓、冷链中心建设,带动特色农产品上行,帮助农民持续增收致富,提供就地就业岗位。此外,通过遍布全国的云仓生态体系,京东物流将智能物流系统应用到产地和产业带,直接带动就业岗位将近4万个。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物流基础设施下沉带来的不仅是商品流通的加速,还有背后的产业带帮扶、供应链赋能等。一线员工中超过80%来自农村、就地解决8万人就业,京东不仅提供了稳定的收入和更好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打造持续性就业路径,把人留在当地,提升就业能力。随着智能化的物流基础设施融入县域经济,新的产业越来越丰富,就业岗位越来越多,数智化社会供应链正在让乡村经济火起来,也将让当地农民富起来。

底图.jpg

点赞
收藏
西西编辑
共发表38篇作品
最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