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多主体合作发展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
2020-10-30 11:23:49
2033
0
掌链 

10月17日,在 第五届中国(曹妃甸)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峰会暨2020中国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年会上,围绕“如何构建多主体合作发展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的新模式、新路径”的两个话题,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供应链与运营管理系主任耿勇主持的互动沙龙。

平顶山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长助理崔琛、信易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CEO仝永波、郑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总行交易银行部总经理闫洛军、北京微分格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易福华、上海银沛数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泽丰五位嘉宾展开了对话交流。

论坛2.jpg

郑州银行总行交易银行部总经理闫洛军:

目前所看到的供应链发展得非常快,从以前的链式的服务发展到了整个生态圈的服务和状态,这是整个商贸或者物流、供应链的整体发展,它不再是链式的状态,而是整个生态圈的形态。

1.在这个生态圈的形态当中有很多的参与主体,同时有监管、行业协会,有核心企业、核心企业上下游,更有一些平台,保险、物流等等的服务企业的参与。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去打造一个服务整个生态圈的金融服务是金融企业需要去思考的问题。目前我们想到的情况是这样的,如果我们要去服务整个的生态圈,就要有一个比较开放的心态,要有互联互通、共享和共赢的心态,去服务整个生态圈。

之前的金融企业大多数是跟自己玩,系统相对封闭,相关的风控模式和风控模型相对封闭,对于整个数据的应用和数字化的应用非常地少。在供应链金融或者是生态圈打造快速发展的情况下,金融企业更加需要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去做一些新的尝试。

2.基于这个想法,目前郑州银行在这个方面做了哪些工作?郑州银行打造了数字化转型的线上平台——五朵云平台,并且结合了金融企业的特点,从五朵云当中拿出了一朵云,向整个金融生态圈当中的合作伙伴开放,这就是我们郑州银行的云商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大家可以实现供应链的管理,同时可以实现融资的功能,这是我们在开放金融方面作出的一点点初步的尝试。

3.金融机构进行数字化转型有几个非常关键的转变,是比较挑战金融机构在观念上的转变,我们之前是重抵押、重担保的。更加要挑战的是我们业务模式的转变,之前我们服务的是一个行业客户,可能是一个行业一个行业去研究,或者是一个行业一个行业去服务客户,目前我们要转变成为去服务整个业务场景当中的相关各方。银行也提了很多年,要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去转变。

4.业务和供应链市场发展到现在,银行更应该随着客户的需求走,客户需要什么,银行根据这样的需求去研发相应的金融产品。从服务行业客户的角度来看,我们更应该从服务行业的角度跳出来,转移到服务整个的场景。

目前我们郑州银行在一些部分场景方面做的一些尝试,比如我们在建筑行业的场景,以及网络货运平台场景当中做了一些初步的尝试,目前看起来效果还可以。我们作为一个地方的城商行,更加专注对于政务场景的研究,所以金融服务可能要从行业服务向场景化服务,一个场景一个场景去深耕,可能更能够更好地服务企业和服务客户。

平顶山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长助理崔琛:

供应链金融对于银行来说的基础资产就是供需关系,一旦抛开供需关系讲供应链金融都是假的,这都是做不好的。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供需关系,真实贸易背景是底层资产的核心。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供需关系,真实贸易背景是底层资产的核心。银行在其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它可能不简单的是一个资金中介,或者是金融中介,你像城商行,在过去相对来说业务集中在传统领域,比如说表内贷款,表外做一些承兑,中国银行会有一些国际业务,现在有一些互联网金融业务。

1.我们平顶山银行现在是小兄弟,在供应链金融里面有一些布局,也是在快速地推进我们的体系化建设,我们的供应链系统也在搭建,名字就叫平易融,包括我们在搭建的资产系统。

另外就是中介,我们的科技平台中心公司向大数据应用、区块链技术布局(百度、京东金融),由于他们有企业经营数据的积累,有一个海量的数据积累,可以通过这种现代化的数据分析手段,把数据整合好,能够做到有序应用,获取正确的数据,进行正确应用。

2.我们银行要通过金融公司、平台公司的共同搭建体系和系统,来为我们提供供应链融资更好的风控系统、信息采集系统,包括未来的作业系统。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还有一个信用中介——政府在里面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比如说政府的社会公共信用数据平台的搭建,实际上在供应链金融里面的重要性也是非常强的。

3.我们今年的防疫贷贷款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国家层面,一个是省层面,有十几个省有防疫再贷款要求。防疫再贷款的数量多,但是很琐碎,金额很小,和传统的贷款差异比较大。举个例子,平顶山当地有一家生产防护服的医疗物流企业已经破产了,同时他有一个拳头子公司,也有大量的不良记录,按照常理来讲,是不具备融资条件的,但是在今年特殊的情况下,他要求给他发放2千万的防疫再贷款,作为地方法人机构责无旁贷,在当时比较特殊的情况下,统一调配,这个货款回收是一定很有保障的,所以在疫情过程当中,这个企业打了一个翻身仗。

我们要从多个市场角度打造一个供应链生态圈,比如供需关系是良性、健康、可持续的。当然,参与的相关方都要有自己的主动的意愿和参与的主动性,我们未来一定会无遗余力地服务我们区内的中小企业,同时也会支持我们核心企业所关联的上下游的全国各地的中小企业。

信易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CEO仝永波:

我们信易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是承接运营全国新一代平台的,全国新一代平台是基于国家发改委的数据,用来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对接平台,主要解决的是普惠金融问题。对于咱们的话题有一些不成熟的思考。

1. 建立多主体参与的开放生态有三个方面的工作比较重要。因为多主体参与很关键的一点是定位问题,也就是战略问题,有我们的企业,也有我们的产业方,什么样的是产品的企业,什么样的是品牌的企业?我觉得区别很大。

大家都知道产业的企业,我们主要是实体经济的运营,当然,大家都在数字化转型、升级。在这个过程当中大家都是科技企业。这个科技将来聚焦在哪个方向?供应链金融聚焦在供应链管理、业务运营的提升?还是说聚焦于金融?这是个非常明确的定位问题,金融还是有风险的,包括偿付能力或者是管控的要求。

2. 另外就是我们的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对产业没有非常深入,也没有掌握产业非常多的数据。在做了一系列的延展过程当中,金融机构是一个产品方,实际上是一个金融产品方,如果定位为平台的话,其他的金融机构会不会参与这个平台?这也是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所以我想的第一个问题是,要构建这么一个多方参与,无论是紧密型的还是松散型的生态,首先我们每一个参与主体对于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晰,这是一个战略定位问题。

第二个是顶层设计问题,是结构问题。就是目前整个供应链金融网络的搭建,实际上它本身是一个价值互联网的一个生态,类似于现在的互联网。互联问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它是基于一套开放的标准之上的,比如说我们有HTTP、HTMR,有一些这样的开放的软件站,所以我们才能快速地实现整个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

3. 我们会发现,银行对于风险的把控有一套内在逻辑,内在的逻辑怎么样翻译到每个产业里面对于产业的逻辑进行嫁接?这里面我们每一家机构都在做端到端的工作。我的第三个建议是建立多层的协作机制,也是中物联整个行业组织应该可以发挥更大作用的地方,是资源的共享平台。

建议可以成立一些开放的基金会,有一些标准的制定,大家不用做重复的工作,真正地实现两个目标:一个是开放数据、共享、合规开放数据共享的生态。另一个是开放银行的能力,无论是存贷汇的产品能力、数据能力、账户能力、结算能力,这些能力怎么和每一个场景结合?在这上面在行业组织上应该可以有一个开放银行的联盟,去做一些基础的通用性的PAAS,每一个银行再去的时候,它就会有一个软件站。

北京微分格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易福华:

我从2009年开始做物联网,是第一波做大数据、云计算的。有几个词可以代表我们公司的发展方向。

1. 第一是物联网金融,物联网金融跟互联网金融在我心目当中的理解,就是把物理世界加入进来,我们把信用建设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银行做信息化的时候,这个时候的信用建设是内控,主要是流程审批和纸质数字化。

到了互联网时候的信用建设,我们更关注的是线上的数据做融合,这个时候还是相对主观的数据,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我们有能力让我们的手伸到产业当中去,尤其是设备代替我们监管我们的产业。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会得到一个物理世界的数据,随之就会出现一个数字信用,这个数字信用就是相对客观的。

如何解决虚拟和物理世界的统一问题?这是我们公司的重点,我们的中心解决的是数字信用,如何通过物联网的技术跟区块链技术解决数字作用。物联网的作用主要是解决物理世界跟虚拟世界的融合的问题,区块链解决的是这个数据能不能可信的问题。所以我接下来从这个角度看一下我对于金融生态的一些看法。

2. 第一个看法,首先供应链金融,我以前做IT比较多,我在IBM、惠普都待过,我原来做的很简单,有甲方有乙方,但是我现在发现我做任何一个金融场景都有甲乙丙丁,而且任何一方掉链子都很难推动这个事,所以供应链金融就决定了它是一个多主体参与的事情。

3. 第二,我说供应链金融在哪里会产生?哪里供应链强,哪里就会产生供应链金融,谁控制这个供应链的势能更大,谁在供应链金融的话语权就会更大。所以就会出现金融方、产业方、平台方、数据方,包括有协会、有政府参与的供应链金融生态环境当中来,我是愿意畅想未来的感觉的。我觉得未来的感觉,银行包括我们刚才说的银行把自己银行端的能力加强。

4.现在银行跳进来起到了供应链生态的一个龙头,来带动整个产业,但其实它很辛苦,因为它对于产业的理解不够,很难让多方帮他一起完成这个梦,这不应该是供应链金融应该要有的效果,应该要有的效果是银行端把银行端开放给银行的内部风控逻辑做好,把这个相关的科技平台开放出来,比如说很多地方政府成立了数字公司、数字交易中心,他应该把他的数据作为接口贡献出来。平台方是实现多个嫁接的,我们的产业方应该把我们产业的数字化做好。这几方通过标准的模式和方式,大家才能把这个事做强。

5.从科技的角度去看,我们缺乏数字科技,数字科技是供应链金融一个长期和主要的矛盾,如果产业的数字化程度这么低,政府就不敢放开政策。第二个问题是银行不作为,不敢赚、很难赚。从法律方面来说也是一样,如果没有很好的数字存证,法律纠纷是很辛苦的。因此,科技变得尤为重要。没有科技手段,这几方的问题其实很难解决。产业发展跟科技发展应该是协同的。

6.我特别注重数字信用的建设,数字信用是当下我们做供应链金融的核心,为什么是核心?现在供应链金融难在哪?难在数字金融能不能解决,而不是流程,不是PC端。而是怎么得到企业上下游的数据,我们要得到上下游的数据,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难点。所以说对于供应链金融来说,如何构建数字信用,而且这个数字信用不是单一环节的数字信用,单一环节就是应收帐款,一定会一来科技企业的一个环节。所以说如果要做起来,应该要构建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数据。

上海银沛数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泽丰:

上海银沛是2015年成立的,当时嘉定区里很重视。后来工农中建交行都来我们这里召开会议,事实上三年下来,大行跟我们的合作在物流金融的应收款部分,实际上是也做越窄。

真正形成成果的是我们跟网上银行,2018年终于形成了一个数据模型,我有一个数据模型,他有一个数据模型,双方在这个地方进行一个对接,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线上的对接。但是这个时候还是附加了一个条件,就是银沛要交一定的保证金,当然这个比例越来越低。我在看到我的保证金变为0之前转型了,银行把他的风控一定程度上放到我这里了,这是金融科技这些年面临的一个无法逾越的处境。

到了2019年,我们董事会做了一个很大的决定,就是我们必须放弃保证金这样的机制。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跟新的银行做了一年的探讨,就是从根上去探讨这个问题,你怎么样才能给我松绑?反正我的条件就是我们怎么做都行,但是不交保证金。经过一年的研究,这个问题还是有成果的,首先我们选择了一个向上的冻品行业。你跟银行合作一定要找一个好的资产,银行会跟你一起识别这个资产的优劣程度。

第二,这个场景向国外的代采到进口的代理,到经关,到码头物流,到进监管仓,到下游的销售,整个六个环节现在都在我们的平台上,这个时候话语权逐渐地回到了科技平台的手里。现在这里面的四流,包括它的结算、交付,这四流的数据都在我这里,这个时候银行有了自己风控可以对撞的地方。现在我们感觉到,银行开始逐步地放开了他在防控上的限制,在起量上就起得非常快,超过了我们前面三四年的任何一个时间的速度。

我的感触就是如果这个场景和里面的四流如果不抓住的话,那么你的话语权永远是拿不到的。所以,在供应链金融这个方面,我能够跟大家去分享的就是你要真正地抓住数据。但是科技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我们的监管仓要大量地安装物联网的设备,包括中集在珠海的横琴拿了一块地,要从国外的工厂直接上物联网技术,凡是从中集进口来的冻品,我们从工厂到海上这一段都能够看得见,一直到监管仓,这样的话银行可以全程看得见。

同时我们也帮外贸商建立了一个下游销售,因为银行质押的货物非常多,所以下游具备着几个属性,追踪溯源,加上它是一手的进口,所以它的价格很低,下游它自然就过来了。这个时候也形成了对于外贸商货物的吸收问题,所以关于质押业务当中看得见、抓得到,这些就满足了银行的要求,同时有很多数据可以核验佐证,这个时候银行才能跟你真正地沟通起来。

所以,供应链金融当中抓场景、抓数据、而且有技术的支持,才可能达到一个真正深度对话的地步。

(根据发言整理,未经嘉宾审阅,编辑 张晓岚)


合作联系

微信下方.jpg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