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幼喜:面向未来的雄安新区物流
2020-06-08 10:09:44
2249
0
掌链 吴幼喜

2019年12月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印发《关于推进交通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20年1月18日报载新区专业人士解读了《意见》中涉及的物流内容:

到2022年,率先在容东、昝岗片区等首批新建区域推动物流共同配送模式和先进智能交通技术示范应用;

到2025年,新型物流系统和智能网联、车路协同等先进智能交通技术运用广泛,广大居民绿色出行幸福感显著提升,新区步入绿色交通引导城市生长的良性循环。

在配送设施建设方面,未来新区将推进分拨中心建设,并鼓励物流配送中心与交通枢纽结合布设,构建由分拨中心、配送中心组成的两级城市物流配送设施体系。

笔者认为《意见》和解读内容较2018年4月发布《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更加具体和明确,这有助于正本清源,消除自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以来,社会和业界对物流建设的各种猜测或臆想。

从《意见》中,可以窥见未来的雄安新区物流特点是:

一、新区物流纳入城市规划体系,物流园区和仓库成为市政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两级城市配送体系。

在雄安新区初始“1+26”个专项规划体系中,并没包含物流专项规划。2019年末,雄安新区管委会启动了新区物流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这意味着新区物流设施进入城市基础设施范围,为合理物流设施空间布局、通道设计、物流仓储用地、与交通、通讯、城市智能等互联互通、物流技术发展方向和路径提供了条件和保障。

必须指出的是雄安新区编制物流专项规划工作在全国城市建设中是首创,也是落实中央有关文件把物流设施纳入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举措。

物流基础设施是城市物流分级体系的骨干和框架,以需求定制化新区仓储、配送能力、科学布局物流区位、合理配置设施是城市配送运营的前提和基础。

长期以来,国内多数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物流基础设施的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不在考虑中,基本属于缺什么补什么的状态,导致城市基础设施数量供给或不足或过剩。空间布局不合理,路网体系不配套,造成城市货运车辆进城难,加剧交通拥堵、车辆行驶路线长、商业施设缺乏装卸作业地点等各种老大难问题。

雄安新区根据货运总量、各片区、组团、社区、邻里的人口、办公、商业施设、学校和交通枢纽等情况,规划确定新区范围内适用两级配送体系,由城市级分拨中心,社区级设配送中心(楼宇设智能自提柜)共同组成,每个分拨中心与数十个社区配送中心组网运营,公路辐射半径为20-30公里。

分拨中心功能分成综合性和专业性两种,综合性功能包括有共配中心、冷藏、快件分拣线、邮件处理等仓、运、配等基础设施,专业性分拨中心包括快件处理中心、保税仓库、大型冷库配送中心等单一功能设施。

社区级分拨中心面积约1000-1500M²,承担社区、邻里内数个楼宇的小型商业设施的快消品、快件、温控品等货品的分拣和配送工作,这是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城市居民直接体验物流快捷服务的窗口。

城市内分拨中心的选址十分重要,是科学配置仓库产能、合理运输半径、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车辆装载率、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关键因素。其选址要考虑周围公路等级、路网密度、铁路、航空等交通条件,也要考虑到离办公商业区、学校和居民区的距离,雄安新区内设多个城市级分拨中心,与数个社区配送中心组网运营,服务社区、邻里居民,城配网络全面覆盖新区1770平方公里。

雄安新区对外物流通道依托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网,轨道交通包括“四纵两横,”高速交通包括“四纵三横,”构成外围的主要物流通道,这些通道与新区物流体系的衔接和转换今后主要通过分拨中心或城市边缘的物流中心完成。

二、新区物流设施与城市公交设施共享共用,打造新型客货运交通组织模式

《意见》指出:落实绿色、智慧、共享理念…率先实现”90/80”目标,打造可复制推广的交通模式样板。所谓90是指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到90%的目标,80是指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80%。

新区物流设施将在两个方面与城市公交设施集约共享:

第一是社区配送中心布局。雄安新区将大力发展慢行和公共交通,合理管控小汽车出行需求,新区内将设综合布局公交停保场、首末站和社会车辆停车场,为小汽车停车换乘提供便利,社区和邻里也设相应的换乘枢纽。

根据90/80目标要求,新区物流车辆将采用新能源车辆,新区外燃油车必须通过换乘后才能进入区内,因此物流车辆的换乘地点可以与公交换乘位置、设施统筹考虑,共享共用,以节约仓储和道路用地。

在社区和邻里枢纽的公交设施场地中,也可以考虑叠加物流配送功能,减少配送车辆装卸作业对社区、邻里居民生活的影响。

第二是集约共享公交线路和利用公交车辆装载能力带货

新区内部交通按照5分钟生活圈为基本单元,规划公交快线、干线和支线密集网络,一些区域内各组团之间15分钟到达,因此新区内具有高效、衔接顺畅的交通路网,为讲求时效的电商快递等物流创造了条件。在一些公交线路上,可以考虑利用公交车辆的冗余装载能力运输具有一定规模、固定线路的生活快消品、办公用品等,减少城区内的货运车辆数量和频次。

三、城市物流体系形成共同配送为主,多种配送方式协同的城配模式

所谓城市共同配送,:是指在政府引导下,物流企业开展与多个商贸流通企业的合作,通过多用户共同配送模式建设的城市共同配送中心对城市商品实施统一配送、统一监管的高度共同化、集约化的物流配送模式。

共同配送是未来城市配送的重要方向,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共同配送发展较好,逐渐成为重要配送模式。我国在有关政府文件中对共同配送的重要性提法也从“鼓励”向“支持”转变,选择了数十个城市组织试点并取得了成效。

从国内多个城市共同配送的试点经验来看,随着共配试点企业的增多,城市共配率的提高,可在供应链各环节上避免盲目、重复投资等问题,节约土地、仓储、运输和分拨的成本。

实施共同配送后,配送等量货物集约化共享使用运输车辆,直接导致城市配送车辆减少,缓解交通压力,减少拥堵。车辆数量减少可减少尾气排放,减轻城市污染。

共同配送并不意味着低效,相反更加有序的高效组织,更加有约束性的平台规则,有效促进“小、散、杂”的物流企业在城市配送中改变“小而全”状况,通过专业化提升自身服务质量。

雄安新区是一个面向未来的城市,倡导智慧、绿色、共享和高效的理念,其城市定位和产业特点要求其物流模式必须走集约共享的发展之路。共同配送是一种符合雄安新区定位和生活消费方式的物流模式,新区两级物流体系定位和物流设施纳入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举措也为发展共同配送为主导的物流格局奠定了先天的条件和基础。发展新区共同配送将提高居民生活消费品质体验,构成雄安质量的一环,打造全国城市配送发展的新高度。

0605-5.jpg

必须指出的是共同配送不是垄断经营,并不排斥市场化:

其一,纳入共同配送的货物商品不是全部社会商品,而是主要以快消品、电商快递、冷链、医药等涉及民生的消费品。即使在这些商品范围内,也是主张多种市场配送方式并存。

其二,新区共同配送体系同样参与市场竞争,通过提供有竞争力价格和服务质量赢得客户。

其三,新区共同配送是一个体系,其仓储、配送、运输、信息管理等供应链环节可采取市场化方式招标运营管理。

新区共同配送与其他配送模式是市场竞争的关系,但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城市发展方向、居民消费方式变化来看,共同配送市场份额(城市共同配送率)可能会不断趋向上升。

四、创新物流高科技应用,建立城市物流科技体系的新高度

雄安新区是一个智能城市,城市生活和治理的各种硬件和软件将具有全面感知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深度学习能力、决策能力和服务能力,形成城市大脑指挥系统。在交通建设方面,《意见》也指出:依托智能城市的存储、计算、传输资源,建立多源交通数据采集及共享标准…探索建设迭代式“交通大脑”。

智能城市和交通大脑的建设将为新区物流智能化提供较高的起点和平台,使新区物流站在现代5G信息技术、高科技、智能化的装卸、库存、运输和末端站点等环节上,对供应链进行全面技术创新,形成新一代的、系统化的物流装备体系、人机关系和技术标准。

新区将实施智能物流中枢建设工程,即建设智能物流中枢平台及其相关的一整套软件、硬件体系。智能物流中枢作为新区智能物流的网络中心和指挥中心,服务于新区全域物流数据收存、运力调度、资源协调、实时监控。该中枢是新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与新区城市信息中枢同步建设。该中枢规划搭建大数据信息与监测平台、物流需求分析平台、智能仓储管理平台、智能运输调度平台、智能配送管理平台。远期考虑与全国性的物流平台、物流信息网络连通,形成具有全国性服务和调度能力的“国家物流中枢”

构建由分拨中心、社区配送中心组成的两级城乡公共物流配送设施体系,对新区城市配送业务全流程进行全面管理。利用RFID、环境感知技术、高精度地图、智能调度与监控系统对智能无人终端进行全流程的信息化、透明化监控,实现“最后一公里”的电子化、自动化管理,智能配载,实时排线,路由追溯和智能指派,智能代收,为形成智慧绿色、集约共享的城市物流服务网络提供全面的智能化决策方案。

必须指出的是,地下管廊物流和无人机配送也将在新区范围内试点应用,这些物流黑科技也将把雄安新区物流科技装备水平推上一个新高度。

(作者系物流企业管理者,经济学博士)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