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Amazon Go 官网)
2016年底,Amazon Go(亚马逊无人超市)一问世便让零售业为之一振。原本2017年就要隆重推出的这一零售“黑科技”,却因“种种原因”耽搁,直到去年才“千呼万唤”在西雅图开业。
不过好事多磨,作为无人商店的先驱,Amazon Go一经上线,便吸引了全球的关注,曝光度杠杠的。去年一年热度高居不下,频上头条。有金主爸爸亚马逊在背后撑腰,Amazon Go自落地以来一路高歌猛进,势头可谓如日中天。
但最近亚马逊无人商店惹上了一点小麻烦,被旧金山官方公开“点名”。原因是立法者认为,无现金交易可能对低收入消费者产生歧视,因为低收入消费者可能没有银行账户或信用卡。
旧金山目前正在考虑禁止无现金交易零售商在当地开店。如果该法案通过,旧金山将成为美国第三座签署无现金交易禁令的城市--其他两所城市包括新泽西和费城。
无人商店推出的初衷是为了跳过排队收银的环节,改善购物体验,提升效率,降低人工营运成本,并且取消现金交易可以降低消费者被抢劫或消费者逃税的风险。对于签署无现金交易禁令,无人商店运营商肯定是满腹牢骚:我感觉你是在为难我!
无独有偶,在中国,此前盒马鲜生就因被投诉拒收人民币现金,而被央行点名并要求做出整改。
不过对于背靠家大业大的亚马逊来说,这一举措不太会影响其无人商店的扩张步伐。亚马逊无人超市推出以来的一年多时间里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并且骨子里基因与亚马逊如出一辙--扩张野心不小,果真是亲生的。
亚马逊无人商店一路高歌猛进
目前美国一共拥有10家Amazon GO:西雅图4家、芝加哥4家、旧金山2家,科技网站TechCrunch指出,从中可以看出亚马逊不希望Amazon GO太过分散,一旦在一个城市开设店面,未來就会推出多家Amazon GO。
而Amazon GO确实也是在马不停蹄进行扩张。看看下面一组数据,你就能从中一窥亚马逊无人超市扩张的野心。
据彭博社去年9月报道,亚马逊计划在2021年之前开设多达3,000家无现金Amazon Go便利店。这将是亚马逊自2016年收购全食超市以来,在实体空间中最具侵略性的举动。
去年10月,据外媒报道,在线零售巨头亚马逊正致力于收购大量小型零售店,为其在英国开设无人便利店布局。今年2月亚马逊已经为一间位于伦敦市中心的Amazon GO保留了零售空间,这是亚马逊第一次在美国以外的地方开设Amazon GO。
去年12月根据公开记录和知情人士透露,亚马逊考虑将其充满未来感的无人商店Amazon Go推广到机场,从而赢得那些饥肠辘辘、时间紧迫的目标旅客。
实力配不上野心那是白日做梦,而实力与野心兼具才是Amazon Go的正确打开方式!亚马逊无人商店的“吸金”能力让传统实体店相形见绌。
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预计,Amazon Go一个普通订单的金额约为10美元,按照每天平均进店550名顾客计算,排除不营业的时间,Amazon Go每年平均营收为150万美元。据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分析师预计,与传统便利店相比,Amazon Go可多带来约50%的营收。
到2021年能开设达3000家Amazon Go商店,并且新店销售情况跟目前RBC估计相似,那么这项未来主义商店业务每年的销售额将达到45亿美元。
然而,45亿美元的营收额可称不上是康庄大道。Amazon Go的搭建过程可非一般便利商店。店内设备大部分是高科技产物,需要大量资金配置。据统计,第一家 Amazon Go 光是硬件设备就耗资 100 万美元,如果亚马逊希望扩展至3000家Amazon Go商店,成本30亿美元绝对跑不掉。
与此同时,和Aamazon Go一路高歌猛进相比,中国的无人超市则显得举步维艰。
中国无人商店惨淡经营
近年来我国零售业正面临转型之痛,零售行业新业态开始不断涌现,无人零售的诞生便是当下实体零售转型过程中的一抹亮色。而马云开设的无人商店“淘咖啡”抢在Aamazon Go前开业,更是一时风光无限,引爆了朋友圈。
在中国,巨头企业入局掀开无人零售序幕,其中包括阿里、京东等。此外,许多新兴创业团体与实体零售商亦加入无人零售大潮,数得上名的有:缤果盒子、F5未来点、Take GO等。
无人商店通过无人化技术,高效的运营操作,较低的租金、运营成本等成为2017年零售变革中最火的投资领域。并且凭借高科技、零售新概念等在开业之初吸引了众多消费者,门店客满为患。但是好景不长,在经历了“初恋期”繁荣的甜蜜后,无人超市似乎没有引起消费者持续的好感,无人超市门庭冷落,上门购物者寥寥无几。
到了2017年年底,在40多家无人货架企业中,就有10多家以结业收场,剩下的运营情况也并不理想。2018年初,“GOGO小超”宣布停止运营,是全国无人货架第一家倒闭的企业,此后,许多无人货架紧随着倒闭。
上海首批落地的缤果盒子无人便利店早在2017年9月便关闭,早在创立初期就被视为无人便利行业黑马的邻家便利在2018年7月31日关闭了北京的160余家门店。
而从阿里、京东和苏宁等零售巨头的最新动向来看,无人零售已不再是它们的重点布局方向,整合线上线下的新零售概念成为它们排兵布阵的重点。
中国无人商店潮陷入困局,其本本质还是因为未能从实际考量,一味跟风!
首先无人商店创造的效益低。目前无人商店只能取代收银和保安这些简单的工序,就连补货和清洁都未能做到。以开设于办公室的北京"小e微店"为例,如果进驻100人以上的公司,需要每天派人补货,即使开在小型公司内,亦须每周补货两次,而每间商店的月均营业额只有5,000元,毛利率约25%,扣除保养和维修设备的支出和人工成本后,几乎没有盈利。
其次,中国的人力成本较低。开设无人商店即使节省了人力成本,但却要安装和保养智能设备,这些设备可是烧钱的主。对于家里没有矿的运营商来说根本扛不住。届时的支出很大机会比所节省下来的人力成本高,并不划算,所创造的效益也远远不及传统零售行业。
难以改变顾客的消费模式。在短暂新鲜感过后,多间无人商店生意平淡,体验过一、两次无人商店的顾客未必会再光顾,可见无人商店对大众来说只是概念店,并不能改变他们的消费模式。
中国人自2012年开始,消费模式渐渐转变成网购,而且增幅迅速。网购日益成为一种全民爱好。在网购的便利之下,能够提供购物体验的实体店都变得鲜有人问津,现在就算是无人店也难能在短时间内改变消费者的消费模式。如果消费者进店后只购物而没有体验,那么无人商店与网购的差异就不明显,到最后只会沦为一件科技试验品。
未来5年,中国无人商店将迎来井喷式增长
虽然中国无人商店目前陷入困境,但任何新事物的发展壮大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我们不能一时的困局就否定无人商店的潜力及发展价值。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自助售货机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无人零售商店无论数量还是成熟度尚有所欠缺,用户进入市场条件不完善,故用户规模还没有实现放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以及无人零售商理念的渗透,无人零售商店的用户规模及交易额都会迎来井喷式爆发。
根据数据,2017年中国无人零售商店用户规模仅有600万,未来五年用户规模将大幅增长。至2022年,用户规模可达2.45亿人;2017年无人零售商店交易额达约389.4亿元,未来五年无人零售商店将会迎来发展红利期,2020年预计增长率可达281.3%,至2022年市场交易额将超1.8万亿元。
随着年轻一代“高效率、快节奏”生活方式占据主流,认知能力的提高,使得独立式购物更能满足自我识别的购物需求,同时,比起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待付款以及导购无休止推销各类产品,年轻一代更加倾向于自助式服务。
2018年寒冬已过,2019年阳春已来,新的一年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对行业的遐想,无人零售或将跟随大环境回暖再次迎来春天,它闻声而来,蓄势待发,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