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我们正在试点运行的智能安检设备。”3月20日,在上海圆通宝山区中兴路网点采访时,一个特别的安检机引起了《中国邮政快递报》记者的注意:在小小的安检机上,安装了一个人证对比装置。“
为了更好地保障寄递渠道安全,去年上海进博会召开前,我们在10个网点投入使用了智能安检设备。”圆通速递创新研发中心相关项目负责人袁建兵说,10个网点的相关负责人都接受了相关培训。
1、智能安检强化履责能力
“这个项目的全称是‘快件寄递安全监测平台’,是上海市服务业重大示范项目之一。该平台围绕智能化、平台化、标准化、公共化、便捷化、集约化的‘六化’快递服务收派端体系的需求,为用户提供快件揽收、收款、存储、派件、签收等一站式服务。”袁建兵介绍,与传统安检设备相比,该设备主要具备三大功能:安检机联网、设置人证合一识别和危险爆炸物检测。
联网后,快件只要经过安检机,图像数据会马上传送至总部云平台,云平台负责判断内件是否存在危险。而人证合一识别机的主要作用是保证人和证件统一。如果出现人证不统一的情况,系统会自动提示不能收寄。
“虽然每名快递员都有‘行者’实名收寄系统,但我们属于社区网点,到门店寄件的人很多,这时就需要一台智能设备来帮助提高效率。”中兴路圆通负责人李玮说,现在很多违禁品非常隐蔽,快递员不是专业人士,不可能准确分辨粉末状固体以及液体到底是什么,即便在严格执行收寄验视的情况下,也可能出现疏漏,要有完善的安检制度才能确保安全,所以设备上还加装了危险爆炸物检测器。
“人证合一识别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有部分消费者不理解,这还需要我们和相关部门一起加强实名收寄制度和信息安全保护机制的宣传。”李玮说。
2、前端安检加快分拣效率
宝山区网点的出港快件,全部交由宝山分拣中心进行一次安检后出港。这意味着,10个试点网点的快件需要经过两次安检后才能出港。这是否意味着,智能安检反而拉长了处理环节,降低了处理效率呢?
“网点安检看似没有必要,实际上会带来很大的效益。”袁建兵介绍,宝山分拣中心的安检模式为集包安检。如果发现问题件,就需要拆包单独安检,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分拣效率。在前端网点进行安检,将有效减少问题件进入寄递渠道,也就降低了分拣中心拆包的可能性,可提升分拣效率。
中兴路圆通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网点配备了安检机,也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快递员落实开箱验视制度,避免在过机安检环节发现问题件。“从去年10月运营至今,我们网点没有发现一个问题件,也没有在分拣中心安检时拆过一个包。”
3、广泛应用尚待时机成熟
“智能安检有收集图像功能,这只是我们的第一步。”袁建兵说,安检机收集数据的最终用途是“自动判图”。
当联网安检机收集到海量数据并上传至云平台后,会分析汇总各种物品在屏幕上呈现的颜色和形状,然后判断这件物品是否为禁寄物品,同时将分析结果自动、及时反馈给网点,提高网点安检的准确性。
袁建兵说,人总会疲劳,再认真的人也有看走眼的时候,而且人的经验只能判断常规颜色和形状的物体,但现在禁寄物品千奇百怪,很难凭借常识做出准确的判断。有些不法分子将禁寄品拆解成零件寄递,人眼很难通过形状识别,但智能系统在“学习”过海量图片后就可以完成准确识别。“我们的最终目标是网点只负责将快件放在安检机上,云平台判定物品是否违禁,一旦违禁,平台向网点发出警示,由网点负责处理问题件。”袁建兵说。
不过,袁建兵也坦言,末端网点安装智能安检设备大范围推广也有难题。一是每套安检设备的价格在6万元以上,如果所有网点都安装,负担的成本太大。二是安检人员的配备难度较大,数量和素质都不能达到要求。“目前,主要还是做前期试点,为将来大规模推广做准备。”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在部分地区,快递末端服务站点呈现出网格化、社区化的发展趋势,站点服务半径缩短、数量增加,这就需要快递企业做好城市快递物流节点设计,以科学配备智能安检设备。此外,相关部门和协会应积极行动起来,加强与机场、安保企业的联系,帮助快递企业培养安检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