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供应链金融再次站上风口。但与之前第三方电商为主角的供应链金融不同,此次风口的主角变成了银行和核心厂商。
“近期各家银行对供应链金融的关注程度明显上升,尤其是股份行和中小银行,纷纷加码供应链金融,而核心厂商也开始建立供应链金融联盟,各金融机构开始用平台的方式来运作供应链金融。”中国供应链金融服务联盟秘书长徐煜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发现,近期平安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浙商银行等十余家银行纷纷发力供应链金融领域,中小银行中如贵阳银行,南京银行,众邦银行等也将此作为重要业务推进;而众多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包括海尔、TCL、美的、联想、富士康等亦在抢滩供应链金融市场,供应链金融的反哺也让企业尝到了“甜头”。
而此前风光无量的电商主导式供应链金融,除头部平台发展较好外,部分平台,尤其是中小B2B平台则面临困境。供应链金融火了,行业格局也开始悄然转换。
潮起四大驱动力
为何十年前就已经出现的供应链金融,却在2018年迎来了爆发期,受到银行格外关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位供应链金融从业人士处了解到,这其中主要有市场规模扩大、宏观经济形势变化、政策利好、技术驱动四大原因。
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8年1-6月中国规模工业企业应收账款13.7万亿元,余额占今年累计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26.3%,且过去5年占比逐年增加,从2013年末的9.3%增至2017年年末的11.6%(与半年数不具可比性)。而应收账款、存货则是中小微企业的主要资产,也是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土壤。市场预计,2020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27万亿元,不断扩大的市场规模自然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猎食者。
“实际上,除了市场规模的扩大外,这一轮热潮最核心的原因,是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徐煜表示,“一是经济下行,以前银行不在意这一点份额,但现在贷款不好做,监管趋严赚不了快钱,供应链金融的重要性自然凸显出来;二是很多中小企业其实是通过影子银行来融资的,但在去通道、去杠杆的要求下,表外业务要回归表内。那么这部分中小客户如何消化呢?就是放到供应链金融里面,既满足监管要求,又符合支持实体经济的原则,信用风险还相对较小。”
“以前银行几个人做票据,一年就可能为银行创收几十亿,现在不大可能,银行要更贴近实体经济,供应链金融是很好的抓手。”有银行人士亦表示。
而对于核心企业而言,旗下各级供应商融资成本的不断上升也引起了他们的警惕。珠三角地区一家脚轮生产商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2017年以前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贷款条件较松,但2017年后,随着去杠杆与监管政策趋严,市场流动性收紧,从银行贷款变得十分困难,民间融资成本也持续上行,从年化15%一路涨到24%。
“我们调查发现,目前旗下中小型供应商的融资成本普遍较高,少则12%,最多的甚至达到24%,高额的融资成本一方面会转嫁到核心企业,一方面中小供应商如果因为资金流断裂而倒闭,也不利于核心企业供应链的稳定性,因此核心企业也开始选择在融资方面为供应商提供服务,或是更多让渡出自己的信用额度,来换取产业链的稳定,这也是一种双赢策略。”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黄旭斌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其次,技术突破也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客观保障。
广州某股份行分行贸易金融部经理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实际上,从2007年起中国各银行就开始探索供应链金融,当时普遍采取的做法也是围绕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来的,对持有好企业应收账款/未到期票据的中小企业融资。但过去发展较慢的原因,一是电子化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对应收账款的真实性甄别成本较高;二是银企信息不对称容易陷入合同纠纷。”
今时不同往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观察到,目前多家银行上线的供应链金融产品,都采取了线上交易模式,并运用区块链、大数据技术对合同、票据等进行验证,通过追踪企业合同、货物、信息流等信息,在降低交易成本、交易风险的同时提高了交易效率。
此外,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自2017年以来,部委级以上部门印发的关于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总有7份。其中,2017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要求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银行加码供应链金融,也是监管导向的体现。
而在去年10月央行明确应收账款转让登记参照质押登记办理后,12月沪深交易所发布了企业应收账款资产支持证券挂牌条件确认指南,有利于企业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业务更有效开展。今年4月,商务部等8部委印发《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提出推动政府、银行与核心企业加强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加强供应链金融监管,打击融资性贸易、恶意重复抵质押、恶意转让质物等违法行为。在众多的政策利好下,市场对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和供应链金融的关注度逐步提升。
多方“杀入” 竞赛升级
除银行大举杀入外,核心厂商、第三方电商平台也已加码布局供应链金融。目前从参与方和资金直接供给源来看,供应链金融主要有三大模式:一是以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为基础的应收款增信式;二是以大型核心企业为基础的产业链增信式;三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流增信式,这其中又分为大型互联网公司式、细分行业B2B式和P2P三种模式。
“从银行层面来看,供应链金融的核心模式即是给予拥有来自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承兑汇票的中小企业,在评估其真实贸易背景后给予一定融资额度。此外,为便利应收账款流转,降低银行成本和风险,也有不少银行资金在直接介入核心厂商开发的供应链金融平台。”上述某股份行贸易金融部负责人表示。
各方大举进入也引发银行的供应链金融“军备竞赛”。
“现在各家银行都在抢占市场,竞争已经从传统的核心企业蔓延到对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第三方供应链平台、互联网电商以及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领域。”北京地区某股份行供应链金融负责人表示,“目前来看,供应链金融市场还很大,竞争目的也是为了支持实体经济,是良性的竞争。”
此外,核心厂商也在通过旗下财务、保理、小贷公司介入供应链金融领域,并依靠自身的产业链、信息流优势打造出基于产业链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其中既有传统的保理类业务,也有通过建立平台公司,对接EPR系统来将供应链金融服务线上化。
目前,最受业界看好的模式是在传统的“1+N”的融资模式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互联网、区块链技术后,去打造一个综合性的大服务平台代替核心企业“1”来给平台上的中小企业“N”提供信用支撑,即“M+1+N”模式,而核心企业的应收帐款凭证可以在该平台化拆分、转让、融资。
在互联网公司模式中,大型互联网公司如京东、阿里、苏宁在内的多家第三方公司也在利用企业在平台上的交易数据和封闭式链条管理模式,来推行供应链金融。
“电商供应链金融模式的核心是信息流授信,即第三方公司利用企业在平台上的交易记录,包括订单、退货率、库存和商品等多种数据,来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并划分等级,贷款金额也根据企业的信用级别来发放。而在企业拿到贷款后,可以通过追踪订单数据、物流数据、回款数据等来把控风险。”京东金融某工作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而对于B2B、P2P而言,主要是做撮合交易,平台对有核心企业应收账款的供应商提供融资业务、垫资采购业务,或针对正常经营的电商店铺提供小额信用贷款等。
“本质是中介,赚取的主要是撮合交易的费用,其中B2B要求行业细分,主要是连接某种特定货物的买家和卖家,如钢铁、汽配、快消,并为买家提供融资服务,更偏向于买卖中介;而P2P则连接投资者与持有应收账款、订单的供应商,更偏向于融资中介。”北京地区就职于某提供供应链融资的P2P公司从业者表示。
走势分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多家从事供应链金融的机构后发现,在以上三种模式中,目前厂商系供应链金融发展迅速,并从一家核心厂商主导逐步变为多家核心厂商共同参与建设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银行系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竞争激烈,相继推出针对供应链的金融产品,并开始与核心厂商建立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合作;而民间资金支持下的供应链金融,如B2B和P2P行业中的供应链金融发展,则面临一些困境,甚至出现收缩态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Wind数据不完全统计,从年初至今年9月,银行发行的基于供应链的ABS共计240亿元,比去年同期大幅度增长40%左右。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21日,业务类型涉及供应链金融的P2P网贷平台共812家,但其中正常运营的平台仅为400余家。而曾经红极一时的B2B业务,目前则面临一些困境。
“银行从事供应链金融有天然的优势,一是资金优势,二是风控优势。未来供应链金融会形成以银行和核心厂商为主导的模式,即银行通过对接核心厂商建立的供应链金融平台,来实现业务导流和批量获客。”上述北京地区某股份行供应链金融事业部总经理表示,“但实际上,银行可能也不会愿意一直只做一个资金提供方,一方面会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也会加强对行业的研究,通过线下场景接入来发展自身的获客渠道。”
而上述P2P公司从业者也坦言说,任何一项金融产品只要有了银行大规模介入,非持牌机构就连汤也喝不了了。“在融资服务上,与银行相比我们的资金成本和资金利息都较高;与核心企业模式相比,我们难以深度参与到产业链中;与大型互联网公司相比,则难以控制销售端。在经济好的情况下还行,但当宏观经济发生下行或者资金供给端收紧,就可能产生不良,因此目前也在加大催收力度。”
多位供应链金融从业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目前发生问题的供应链B2B平台多为垫资采购模式。“这种模式对于现金流要求很高,很多平台实际上是依靠融资来生存的,但上下游厂商对其都没有依赖性。一旦资金流断裂,平台则会陷入困境。”一位曾在某快消品B2B公司工作的人士表示。
“目前B2B发展陷入困境的本质原因,是其对产业链生态并没有本质改变,不能在产业链中找到一个不可替代位置,导致只能做一次生意。即撮合交易的双方第二次可能就直接交易,不通过平台了。”徐煜表示,“B2B要思考的,一条路是做精服务,通过服务提高行业效率;另一条路则是通过自营的方式,参与到产业链生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