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72小时由首日单边“井喷”降至“冰点”
2014-11-20 10:17:00
949
0
北京商报 马元月 董亮
       17日,沪港通起航,但推出后的市场表现变数之大让人咋舌。

       仅仅3个交易日,沪港通便由首日的单边“井喷”转变为昨日的“冰点”行情。南下,港股通一直“昏迷不醒”;北上,开通首日沪股通遭“哄抢”的盛况也已无迹可寻。继连续两天的下滑之后,昨日,沪港通南北向交易额度再度大幅下滑,沪股通与港股通全日使用额度仅分别为26.2亿元和2.53亿元。不过,在持续遇冷之后,沪港通或将逐步反转,因为监管层手握多张“救市”王牌。

  南北交易现冰点

  从11月17日正式开通以来,沪港通的市场表现便一直低于预期。在市场观望情绪不断加重的情况下,昨日沪港通南北向交易热情降至冰点。

  上交所官网数据显示,截至昨日收盘,港股通的日交易额度仅使用了2.53亿元,相比管理层试点初期给出的105亿元每日交易额度,其实际使用率仅为2.4%,同时这也是港股通交易使用额度连续第三日出现下滑。历史数据表明,港股通在11月17日、18日所使用的交易额度分别为18亿元和8亿元。

  而在交易首日出现井喷行情的沪股通也同样出现了交易额度大幅下滑的情况。港交所官网数据显示,昨日沪股通实际使用额度为26.2亿元,占130亿元每日额度上限的20%。而在开通首日,沪股通130亿元的日交易额度在短短3个小时之内就被用尽。但在11月18日,沪股通的实际使用额度便大幅下降为33亿元。若以昨日的成交数据与首日的成交数据计算的话,沪股通的交易额度使用率在3个交易日内大幅下降了79.8%。

  多因素致寒流来袭

  在业内人士看来,沪港通交易额度的持续萎缩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认为,市场对于沪港通推出的利好预期被提前透支是交易热情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毕竟从今年4月开始,两地监管层就已经明确筹划该项政策。同时,面对新的交易市场和环境,部分投资者仍然没有做好准备,有投资者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对于港股的运行情况不是很熟悉,仍在研究”。

  交易行情显示,从今年4月以来,上证综指与恒生指数的区间最大涨幅分别约为18%和12%,而大部分沪港通标的股涨幅也都跑赢两地大盘指数。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安尉认为,对于沪港通参与者目前的入市成本相对较高,因而市场的观望情绪仍然较重。

  同时,为了保护投资者,监管层设立的参与港股通50万元的交易门槛也将大部分内地投资者拒之门外。“目前A股市场平均账户资金是3万-5万元。”杨德龙如是说。内地投资者仍然是以个人投资者为主,过高的交易门槛下真正参与的投资者并不多。

  此外,在北京一位私募人士看来,换汇损失带来的风险也打击了市场的参与度,如果在交收结算的过程中汇率波动较大,将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投资收益。

  “王牌”预期或引反转

  虽然在短期内出现了冰点行情,但是从中长期来看,监管层手中的“王牌”带给市场的利好预期或引导沪港通市场逐步反转。

  “看好沪港通中长期后续的市场表现。”安尉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在安尉看来,作为一项互联互通的长效机制,沪港通的积极意义将逐步显现,随着沪港通两地投资者投资风格的逐步改变,市场短期内成交量萎缩的情况将有所改观。其中,对于内地投资者来说,最主要的改变或是由概念炒作向价值投资的转变。

  而业内人士看好沪港通中长期交易表现的另一个理由则是管理层手中的诸多“王牌”。安尉认为,沪港通交易表现如果持续低迷且成为焦点事件的话,管理层将可能推出一些利好。而这些利好措施可能包括积极推进沪市T+0交易机制安排,通过不断完善退市制度引导投资者对中小盘股票的价值重塑。

  而杨德龙则认为,从中长期来看沪港通交易门槛有下调的预期,“如果把50万元的门槛降低到10万元,则将会进一步提高散户的参与积极性”。

  除此之外,杨德龙还认为降低交易费用、提出新举措保证汇率更加公平等措施也都将是沪港通潜在的利好预期。
点赞
收藏
马元月 董亮
共发表3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