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座大山”制约公路货运平台发展
2014-11-10 13:17:00
906
0
现代物流报 袁佳

  然而,目前公路货运平台模式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普遍缺乏对公路货运平台模式的认识,货运平台作为基础性、公益性项目,类似于公路、机场、码头,是城际之间物资流通的有效载体,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支撑体,不能简单的以工业招商项目来看待和引进,并设置很多条件和要求。片面强调容积率、投资强度、项目产出等硬性指标,致使公路货运平台项目落地难、地价贵。

  在浙江省内某些地区,参照工业用地招牌挂物流用地价格基本在60万元/亩以上,部分物流用地出让价格甚至超过100万元/亩。物流用地价格持续上涨,一些物流企业不得不购买商业用地用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导致投资成本大幅上涨,企业投资回收期大大延长,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缺乏以政府为指导的公路货运平台的建设运营标准体系。目前我国还尚未建立货运平台模式相关的建设和运营标准,在规划、建设、运营、服务和信息化等多方面都缺乏相关标准。

  同时支持货运平台的“一事一议”优惠政策未真正落实。根据萧山传化物流基地的运营情况,收入来源主要分为三大块,物业出租、车辆停放以及政府补贴,每年收益仅在6-7%。对于此类公共型平台,如果缺少了政府的支持,其运营的可持续性是令人堪忧的。从当前的状态看,货运平台项目的实施,特别是在土地、税收、投融资和交通运输管理等方面,还有许多政策障碍,影响了该模式连锁复制、真正落地。

  公路货运平台的建设,资金投入大、回收周期较长,在政府层面,建议在投资、建设、运营三阶段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投资阶段:政府对纳入规划的平台项目,在土地指标、土地价格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建设阶段:货运平台的资金投入高,政府在项目融资、建设规费减免、投资强度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标准支持;运营阶段:鉴于物流投资回报率低,尤其是“营改增”政策实施,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成本增加,建议政府在项目运营过程中,给予相应的财税支持。

  对于企业自身而言,货运平台的物流效率提升,在于网络化运营,重点应考虑构建以信息化为核心的虚拟平台,若干个实体平台的全国网络,方式可以投资自建、合作联盟等,并形成一整套的服务和规范的管理体系,集聚各类物流企业、社会车辆,提升入驻物流企业的运作水平和经营效益,服务各类制造企业,促进平台的自身转型升级。如传化在萧山、成都、苏州的三个公路港项目已建成投入使用,省内的富阳基地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衢州传化公路港项目正式签约,网络化运营已初具规模。同时建议政府能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建立物流基础信息网络和信用体系,实现物流各个环节和各业务系统之间的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的互联互通,为运输企业、营运车辆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物流信息服务。(作者单位:浙江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
本文由《现代物流报》授权第一物流网首发
点赞
收藏
袁佳
共发表2篇作品
最近内容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