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物流全媒体6月7日讯(微信:cn156news )
张宇翔
摘要:
随着经济的进步和城市发展,私家车的数量增长迅速,但是停车位建设数量的不足和分布不合理造成了停车困难的现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和共享经济的兴起,“车位共享”的商业模式也成为解决停车困难的重要途径,本文运用互联网平台简要讲述了车位共享所面临的技术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互联网+;车位共享;停车难;大数据
一、“车位共享”寻址研究背景分析
(一)停车困难
根据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公开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560万辆,按照北京市人口数量2170万人计算,每平方公里土地上约有341辆机动车。日本作为亚洲发达国家,车辆密度仅为每平方公里200辆,但是配备停车位数量远远超过我们,所以在日本基本不存在由于“停车难”问题造成的塞车的现象。同时缺乏信息公开程度,或是信息时效性差、不具体,即便驾驶员获知停车场内有空闲停车位,但是难以找到停车位,也是造成城市塞车的主要原因。
1、寻找停车场困难
经过数十年的经济发展和建设,北京市城四区居民平均有辆私家车数量已经达到每户0.8辆,而北京市现在所执行的小区停车位建设配比标准还停留在1994年制定的标准,仅为每户0.3台。对于土地资源紧张的北京,城市中心地带已经无力再建设大型公共停车场;而新建的商业写字楼每一千平米6.5个车位的配比标准远低于欧洲写字楼停车位2-3.5个每平方米的标准。为了私家停车方便,很多业主更将自家门前或附近的停车空地私有化,进一步加剧了寻找空停车位的难度。
由于大部分配备停车场的建筑设计期间考虑到美观、整洁性等因素,停车场出入口一般建设在建筑物不明显的一侧,远离主干道路,想要快速找到停车场入口必须熟悉周边地形,同时还要穿过城市末端的狭窄拥挤的道路,对于大部分不熟悉地形的司机很难做到快速找到停车场。
2、停车场中寻找空车位困难
停车场受到规划用地形状的限制,很难做到规整的形状,所以在设计停车位时本着停车位数量最大化的原则,停车位的排布方式多呈现不规则排布,随着停车场逐渐接近饱和,驾驶员很难在刚进入停车场就快速找到空停车位。
尽管随着许多停车场做了现代化改进,在停车场入口和分叉口加装了停车位空余显示屏,但是当驾驶员按照指示标识前往后发现先前所看到的空停车位已经被更早发现空停车位的驾驶员占据;有些停车场为了使驾驶员更加便利的找到空停车位在每个停车位上方增加一个传感探头,当检测到停车位被占据时传感器呈现红灯,当停车位为空时呈现绿色。但是由于光线、阴影等影响因素时常会对传感器造成影响,影响驾驶员在停车场寻找空停车位。
(二)停车收费不透明
1、价格差异较大,价位分布不均匀
以西单附近停车价格为例,通过实地调研采集的数据,地面停车场价格从免费到每小时15元不等,地下停车场从2元到6元不等,具体停车费统计表如表1西单地区停车价格一览表。
表1 西单地区停车价格一览表
2、停车费用虚高过于昂贵
由于停车资源在建设初期配比不足,西单地区车流量密集人流量大,停车位在该地区的数量远远不满足需求,造成了“物以稀为贵”的局面。表2中统计了部分西单地区停车场停车位数量,由于停车位资源紧张,如果按照每天8小时计算停车费用,停在西单附近一天平均要花费将近50元。
表2 西单地区停车位数量统计表
(三)反复寻找车位造成城市末端道路微循环阻塞
驾驶员寻找停车场的过程中,对通往停车场入口的城市末端道路的不熟悉,极有可能造成在目的地周边低速徘徊,狭窄的末端道路短时间内就可能造成拥堵的现象出现;甚至可能会出现选对道路却不慎错过入口,在附近绕道重新寻找入口道路,这类现象使得道路的通行效率极低。考虑到每位司机对停车费用的承受能力不同,也会有司机存在着停车费“货”比三家的现象,反复在狭窄的道路低速行驶,影响整停车场周边道路的车辆通行效率。只要少部分机动车存在此类现象,势必会对城市末端道路的微循环造成交通堵塞的影响,并会逐步渗透到整个城市交通网络中。
造成交通堵塞的同时,由于低速行驶、等待会增加车辆的行驶时间和行驶距离,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自然资源的浪费,同时车辆低速甚至怠速过程中排放的废气会对城市环境乃至整个大气环境造成破坏,不利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二、服务于车位共享的“互联网+”技术
现代传统停车场一般采用拍照计时,人工收费的模式,维持运营需要投入一定量的人工成本,同时人工收费速度慢、效率低、出错概率相对机器设备较高,容易造成高峰时段交费车辆排长队等现象。将“互联网+”技术采用车位共享的模式服务于停车场,完全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车位共享模式的停车场属于智能停车场,一切工作采用设备代替人工,做到高效、快捷。整个实现过程中将会运用空停车位的采集呈现、车辆位置智能寻找、采用GPS和GIS技术辅助呈现、云支付等技术。
停车场预先对停车设施的信息进行收集,通过图像采集识别系统对车牌和停车位占用情况进行实时上传互联网平台,用户通过智能手持移动终端获取计划停车地点附近的停车位信息,平台通过长期对停车位使用情况信息的收集分析进行预测,根据停车时间对寻求停车位的用户进行推送,并通过卫星定位技术对用户位置信息进行采集,利用后台智能交通规划对车辆行进路线进行指导,确保用户快速准确到达预定车位。当车辆完成停车后,停车位相应摄像和身份识别装置对车辆身份信息进行识别拍照,用户根据自身停车时间进行在线云支付缴费。一旦车辆停留时间超过缴费时间,平台将对用户进行提醒续费,如果用未进行续费停车位信息采集设备会通过互联网连接城市执法平台,对违规停车进行清理,确保停车资源使用的规范化和健康发展,寻址技术环节框架图参见图1。
图1 “车位共享”寻址技术框架图
(一)空停车位的采集和呈现
采用车位共享模式的停车场需要将空闲的停车资源实时呈现到平台,拥有数量众多的停车位的现代化停车场绝大多数已经拥有了可以识别车位空满状态的设备,诸如红外扫描、拍照识别、压力传感器等,这类数据一般只会传送汇总到停车场管理部门,现如今只需要将停车场管理部门的数据实时传送到平台的服务器即可完成。
(二)车辆位置智能寻找
随着摄像头清晰度的提高和成本的大幅下降,部分停车场已经完成了在每个停车位上安装摄像头的工作,利用摄像头的拍照功能实时监测停车位的状态。清晰度的提高提升了拍照的质量,使得每张照片可以清晰的识别出每辆车的牌照,根据现有技术将这类图像转换成文字,并根据当前拍照的位置编号,捆绑上传至平台供驾驶员在无法准确找到车辆时查询使用。
(三)定位技术和GIS技术辅助呈现
用户在使用平台时平台会利用定位技术读取用户的位置信息,并指导驾驶员一次性快速地寻找到停车场入口。由于卫星定位技术定位精度有限,引入GIS技术可以帮助用户快速寻找到预定的车位。该技术只需要将停车场内部道路和停车位分布图嵌入GIS中,利用停车管理处上传平台的空停车位实时编号数据与GIS嵌入的停车位分布图结合,完成停车场内部“最后一百米”的高效性。
(四)云支付系统
云支付系统最初应用到电子商务领域,但是随着O2O商业模式的形成,云支付系统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用户逐渐意识到使用云支付的方式可以缩短排队时间,同时一切交易都是在用户、商家、银行系统中进行的电子交易,不产生实体现金,也不存在找零环节,提高了便捷性。对于一般停车场设置的出口数量,传统人工收费方式在高峰时段一定出现大面积排队的现象,而云支付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幅缩短排队时间甚至从根本上达无需排队,提高停车场的工作效率。
三、实现“车位共享”的关键性问题
车位共享的关键问题主要有停车场车位开放的人群、停车位的分类方式和使用策略、停车费的计价策略、停车场的智能筛选和分配策略和停车场入口和内部停车位的快速引导。
(一)设定停车场部分停车位对外开放的人群
为了确保停车资源合理化利用,对全社会开放的同时辐射周边区域的长期停车人群,防止社会闲置车辆出现长时间恶意占位等现象,共享停车位针对的共享人群应该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停车场根据自身停车位数量和周边车辆密度、流量等信息确立一定的辐射半径和辐射面积,留有部分车位仅供辐射区内的注册用户使用。
(二)停车位的分类方式和使用策略
现代停车场一般分为租用固定车位和散客临时停车两类模式,由于停车资源相对封闭,造成停车位使用率相对较低,停车费用较高。实现车位共享模式后,停车位的分类方式将重新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全时段租用固定停车位,第二类是租用固定时段停车位,第三类是临时停车。
全时段租用固定停车位是不采用车位共享的模式,一般适用于停车时间不固定或者停车时间较长的人群,停车收费相对较高,但是却能享受到更便捷的停车方式。
租用固定时段停车位的用户固定的停车时间,租用全时段停车位会造成停车位使用效率低下,停车费用相对较高,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所以用户可以将每日空闲的时段出租或者采用与其他停车时间互补的用户合租的方式,提高停车位的使用效率,相应的缓解停车难、停车费高昂的问题。
临时停车的用户不但要面对停车费昂贵的问题,临时停车由于不熟悉周边停车位分布常常会存在找不到停车位难题。车位共享的目标就是将所有的停车位资源整合并实时监测空闲资源进行发布,用户可以通过发布的资源找到空停车位,力求将每个停车资源做到使用率的最大化。
(三)停车费的计价策略
停车费用的计价方式一般有固定承包价格和按时间计价两种方式,按照上一部分介绍的三种停车位分类方式,可以将全时段租用固定停车位继续采用承包价格计费,其余两种方式均采取时间长短的阶梯价格计费方式。
系统将按照机动车的车牌号码对每辆车进行停车时间的统计,车辆每达到停车场设置的时间区间将按照该对应区间的停车价格进行收费,随着每月停放的时长适当降低停车费用。当然为了考虑停车场的盈利状况,停车场设置的阶梯价格会考虑到诸多影响因子,包括停车的时段、机动车尺寸大小、资源紧张程度甚至便捷程度等。
(四)停车场的智能筛选和分配策略
为了向客户提供更多的筛选因素,车位共享的平台会设置具体的筛选因素包括停车场的类型(露天停车场、地下车库、自动停车楼)、价格区间、距所选目的地的距离、到达便捷程度甚至包括停车场的设施设备和相应的附加功能(清洗车辆、汽车美容)等。客户可以完全按照自身的要求最终完成停车场的选择。
选择完成后平台将指引停车场为客户预留一个停车位,平台会指引客户到达为其分配的停车位。自从在平台上选择停车位,该停车位将与对应车牌编号进行绑定,为用户保留停车位半小时,逾期将会自动解绑并设置一系列惩治措施以免造成停车位恶意占用的行为发生。
这种模式会出现三种情况:
(1)绑定停车位不使用,恶意占用或者因个人原因不到,平台将会对每名用户给予两次机会,超出两次将会造成一定金额的罚款。
(2)绑定停车位并未及时赶到,由于个人原因或道路偶发性等因素在规定时间内并未到达停车场,平台也会对每名用户给予两次机会,超出两次将会造成一定金额的罚款。同时第一时间为用户重新规划新停车位,保证其有位可停。
(3)绑定停车位并及时赶到,平台将会统计用户此类信息并兑换一定的信誉积分,一旦出现停车位紧张时,信誉积分高的用户可以被平台优先分配车位。
(五)停车场入口和内部停车位的快速引导
商业停车场的出入口一般不会设置在商业建筑主干道上,想要驾驶员在能够一次性准确快速的找到停车场的出入口,需要在用户使用平台期间采集用户的位置信息,尽可能精确地定位车辆当前位置信息,导引机动车一次性快速驶入停车场。
停车难不光体现在停车场难以寻找,即便到了停车场内部,面对已经成排停放好的车辆也很难从中寻找到空位。为了使车辆在停车场内部准确寻找到空位,平台会将合作的停车场的平面设计图制作成GIS信息系统。GIS系统上对每个停车位进行编号,驾驶员可以按照GIS上的指引线路精确找到属于自己的停车位。
四、结论
当前北京市市政府也已经意识到停车位紧张问题的严峻形势,并正在积极建设新停车位。据北京市交委公布的数据,2017年仅第一季度北京市停车位就增加了近三万个,总数达到接近两百万个,结合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的数据,全市停车资源远不及机动车数量,显然短时间内无法填补如此规模的需求。
因此在加快建设停车资源的同时,采用车位共享的模式,利用互联网平台,将每一个停车资源争取做到利用率最大化,为市民出行过程中停车提供最大的便利,避免盲目寻找停车位,甚至乱停乱放,影响城市交通秩序和市容市貌。同时停车场所属单位也可以通过充分开放停车资源获取更大的利润,形成良性循环,尽可能缓解城市停车困难的乱象。(作者单位:北京物资学院)
参考文献
[1]牟振华。“紧凑城市”下的城市中心区共享停车策略研究[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07
[2]韩兆鑫。互联网+,缓解老旧小区停车难[J].民生聚焦交通与港机,2015,10(5):22-29.
[3]方燕 张昕竹。 递增阶梯定价: 一个综述[J].经济评论,2011,5:130-138
[4]禹鹤林。城市轨道交通云支付系统研究[J].观点,2016,04: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