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是指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允许两地投资者通过当地证券公司(或经纪商)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是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
提心吊胆了几个月 ,沪港通最终还是宣告延迟,没有时间表。香港应该担心沪港通就此无限期搁置,甚至凭空消失吗?面对新加坡、伦敦等金融中心的虎视眈眈,香港能否保得住手头这块“大肥肉”呢?
港府和港交所花了多年心血才与博得中央认可的“沪港通”,煮熟的鸭子会飞了吗?
尽管港交所无数次澄清“沪港通没有延迟”,10月26日晚的一纸公告,还是宣告市场最不情愿的事成为现实。
本地媒体业界对于这一决定众说纷纭,不少人认为由于香港民间局势不稳,中央停送“大礼”,有让香港反省之意,否则即“无限期搁置”。也有业界人士认为,如果“沪港不通”,内地或调整策略,考虑“沪新通”、“沪伦通”等新业务,直接绕开香港。各种失望、疑虑也让恒指在周一(27日)一开市就直线下跌。
沪港通不会凭空消失
然而,传言毕竟只是传言,各种猜测的可能性有多大,还需冷静审视。
要考察沪港通,首先要清楚的就是它并不是为了向香港“送大礼”,而是内地人民币(6.1136, -0.0029, -0.05%)国际化的一个步骤,只不过借助香港市场来实现。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资本市场依然没有全面开放,沪港通作为资本项目对外全面开放的探路石,才是这一业务的主要意义。
香港对于内地,除了是个总要照顾的“特区”之外,更重要的是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香港自2004年启动人民币业务,至今十年来人民币存款已经逼近万亿大关,但由于长期的制度限制,目前仍有八成以上的人民币业务仅是活期存款或是存款凭证等形式,将人民币困于银行之中,无法有效利用。沪港通的设计,正是以“人民币计价”的形式,在封闭的资金循环通道中实现了人民币穿越边境,双向流动。
由于香港仍是境外人民币最为重要的中心,其人民币存量比全球其他离岸中心加起来还要多,因此“沪港通”这种专为离岸人民币市场而设计的业务,很难绕过香港。所以港交所总裁李小加在外界的一片悲观下,仍然坚持沪港通的开通显然只是时间问题,而非有无问题。
沪港通不是香港独市生意
然而在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清楚虽然香港目前还是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却已经并非唯一中心。新加坡从2011年急起直追,由于业务限制更少,人民币产品的发展速度比香港更快,目前人民币和新元的直接交易也已经启动。而且,新加坡是面向东盟的最主要国际金融中心,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可以大大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这一优势香港难以比拟。
更为有力的竞争者,则是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伦敦。本月15日,第五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在北京举行,双方达成了金融合作方面59项协议,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更是首次拓展到香港以外地区。未来英国企业、投资者将可直接用人民币购买中国股票、债券,无需经过香港,上海和伦敦的人民币和英镑也可直接交易。英国的财务大臣奥斯本直言,期待将伦敦建设为西方的人民币离岸中心。
香港前金管局总裁任志刚近日指出,过去香港拥有全球独家的人民币清算行优势,但现在全球的清算行愈来愈多,令他忧虑担心中央的人民币清算业务会“另起炉灶”。他指出,原本沪港通也给了香港一个独家渠道,让资金通过香港进入内地,而如果将来出现“沪新通”这种业务,香港又将失去这个独门生意。
然而,只要我们明白“沪港通”这一设计并不是为了送大礼,而是为了拓展境外人民币的投资渠道,也就会明白目前全球各地星星之火般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其实个个都将是未来资本市场互通的选项之一。沪港通作为香港“独市生意”即便可以实现,也根本不可能持续。事实上,台湾、新加坡等地已经在着手筹备迎接“沪台通”、“沪新通”,不少更开始寻求与香港金融机构合作。
也同样由于沪港通背后的设计目的,它绝不可能因为香港稍有局势动荡就无限期搁置。但对于香港政府、监管者和市场参与者而言,或许真正应当思考的是,一旦沪港通启动后短时期内“沪X通”就遍地开花,香港有何优势吸引投资者来“走这边”?更显然的是,越大型、越发达的金融中心,未来对沪港通的分流作用也就越大,一旦“沪伦通”、“沪纽通”提上日程,香港又要凭何种独特的服务、产品来让资金愿意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