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市场对区块链应用关注焦点集中在金融领域,例如交易所清算、跨境支付、银行间清算等,而较少涉及非金融领域。
OFweek物联网讯 2016年,市场对区块链应用关注焦点集中在金融领域,例如交易所清算、跨境支付、银行间清算等,而较少涉及非金融领域。
其实,由于金融领域强监管环境和对机构客户资源的依赖,更适合原本从事相关领域的IT技术公司或金融机构区块链事业部。
而对于更多区块链创业公司而言,争取项目尽快落地,找到一条巨头暂时没有涉足的赛道更加重要。因此,不少初创企业选择从弱监管领域切入区块链应用,比如供应链、贸易金融、存证、积分、慈善等。
同时,这些非金融领域应用从技术上比支付、清算等金融场景更容易实现,也适合初创企业。
供应链验证就是非金融领域代表应用,爱分析调研了区块链公司BITSE。
国际化区块链团队
唯链是区块链公司BITSE推出的品牌。BITSE成立于2013年,前期专注于数字资产业务,后于2015年1月份,成立了区块链实验室从事落地应用开发。
BITSE 的CEO钱德君,曾在IBM工作12年,担任IBM西南地区总经理,主要负责业务和管理。COO兼唯链产品负责人陆扬曾是LV大中华区首席信息官,和高端洋酒品牌Bacardi中国区IT负责人。CTO帅初是中科院系统研究院博士,资深区块链技术专家,还担任Qtum量子链开发社区负责人。
目前BITSE团队共71人,其中包括51个技术人员。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技术人员很国际化,分别来自于10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摩洛哥、阿根廷等。此外,BITSE还在白俄罗斯设立了研发中心。
区块链PAAS平台
目前BITSE设计出的区块链上TPS能够达到80-100万次每秒。钱德君表示,TPS能达到这个速度有两个原因:一方面,相比于公有链,联盟链上节点不会发生变化,因而确认时间较短,另一方面,唯链设计了一个根据流量大小调整区块链写入速度和区块大小的算法。
唯链架构一共分为三层:第一层是底层技术,第二层是业务功能模块,包括SKU管理模块、库存管理模块、订单管理模块、权限模块、用户模块、VeChain模块。第三层是用户API模块,直接面向最终用户,包括搜索入口、浏览入口、下单入口、SKU管理入口、操作员APP入口等。
唯链负责底层架构技术的实现和业务功能模块搭建,从而向合作伙伴输出API接口,联合开发应用层。
供应链防伪是奢侈品公司一大痛点
假货是各大奢侈品公司一大痛点,品牌商往往投入巨资进行防伪。有数据表明,奢侈品行业公司每年在防伪方面的投入大约是其营业额1.5%。例如LV在2015年销售额为300亿欧元左右,意味着其在防伪领域支出为4.5亿欧元。
唯链产品负责人陆扬表示,信任一直是品牌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障碍。
一方面,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设计、产地有很高要求,但另一方面,由于对真伪辨识能力缺乏,消费者又很容易买到假货,从而产生对整个品牌的误解。但对于厂家而言,现在奢侈品的产品同质化程度很高,防伪技术难有革命性创新。
钱德君表示,目前防伪技术主要关注前端防伪,也就是二维码、RFID(射频识别技术)等,比如五粮液就是采用RFID技术,关键在于标识的不可复制性,
但由于商品信息只能从芯片或者中央数据库中读取,这些防伪技术也面临着芯片读取内容被复制和后端验证数据库被攻破的可能性。因而前端防伪技术只是提高了造假成本,却无法抵挡对奢侈品这样高附加值商品的伪造。
区块链如何改变供应链溯源
供应链溯源是一个知易行难的过程。
供应链是商品生产和分配所涉及到的所有环节,包括从原材料到成品制成再到流通至消费者的整个过程,可以覆盖数百个阶段,跨越数十个地理区域,所以很难去对商品的来源进行追踪。
而且,供应链的产品数据都分布在各参与方中,比如生产、物流、销售等环节,信息都是割裂的。生产商无法拿到商品离开仓库后的追踪数据、渠道里的存货、销售端客户反馈等情况。消费者当然也没有渠道去查看商品的来源和流通过程。
而唯链验证模式是通过给每个商品植入一个NFC芯片,将商品注册到区块链上,使其拥有一个数字身份,再通过共同维护的账本来记录这个数字身份的所有信息,达到验证效果。
据了解,一个NFC芯片成本根据其占用频道带宽、安全加密种类、读取距离的不同在2毛人民币到3美金之间。当然,如果客户有商品唯一ID,可以不借助NFC芯片,成本就可以降下来。
这种数字身份不仅可以用来做身份认证,更大的想象空间是作为区块链物联网的识别基础,以实现物与物之间的直接沟通和价值传递,整合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
除了奢侈品客户,唯链还为很多公司提供区块链注册服务。例如上海外高桥进口商品直销中心,这个公司进口了中国80%的红酒。唯链还和蒙牛合作,进行奶粉溯源验证,和美国马会合作,将NFC芯片放在马脖子里,防止马匹被调包。
同时,唯链还为一家全球最大的货运公司提供基于区块链的高价值非标类产品追踪、溯源、仓储、管理等服务。
钱德君透露,唯链目前一共有80多个客户和近3亿个商品ID,在2017年还会接入更多合作伙伴,将原本处于孤立数据库里的ID注册在链上,进行供应链管理。
目前唯链基于客户在区块链上ID操作进行收费,比如ID的创建、所有权转移、锁定等。
想象空间:从供应链验证切入金融
当然,供应链验证只是一个切入口,供应链金融才是更有想象空间的大市场。供应链金融本就源于交易双方的不信任,而区块链核心价值就是解决信任问题。
如果把区块链应用于供应链金融领域,将可以在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之间搭建一条联盟链,可以进行真实性验证和智能合约结算清算。
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各节点参与,链条式信息互通,便于借贷双方更加了解彼此还款状况,提高真实性,构架更好的信用评级体系。同时,在风控管理上能基于数据库资料进行运算,减少人为失误,从而改善风控流程,降低风险。
爱分析就唯链科技的业务进程和区块链行业发展状况采访了钱德君。
Q:为什么招募这么国际化团队,会增加运营成本?
A:其实这也是一种权宜之计。我们也愿意招本土技术开发人员,毕竟沟通成本更低。但由于国内区块链技术起步比国外要晚,技术人才储备较少,招聘难度很大。
当然,我们的运营成本会一定程度上高于纯国内团队。但同时,我们也在尽量降低人力成本,比如我们在白俄罗斯设立研发中心,就有出于高性价比的考虑。白俄罗斯拥有优质理工人才,且生活成本较低,华为在那里也有一千人的技术团队。
Q:如何看待数字资产(货币)与区块链的关系?
A:数字资产、数字货币的概念是重要的创新,和区块链不是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
数字货币(比特币)是区块链之母。数字货币出现之后,大家才发现除了在货币领域,这套底层体系还可以应用到其他方面,因此产生了区块链热潮。
本质上,数字资产和区块链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数字资产是经过加密的数字单位,赋予了价值特性,由于可切割,唯一性等特点,符合了资产特性。而区块链是一个所有参与方共同信任的数字平台。前者强调价值,后者强调数据。
Q:如何看待ICO(initial coin offering),以及为什么机构投资者一般不投发过币的项目?
A: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认为,ICO绕过了IPO这个法定融资方式,没有监管,因而很难成为主流。坦率地说,ICO确实面临着很多难题,其本质相当于相当于让公众成为初创企业的天使投资人,但显然一般公众对于企业技术实力、团队执行力、产品市场规模等没有判断能力。
而且ICO市场里也缺乏相应的机制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因而对于投资人而言,ICO的风险很大。
至于为什么投资人不投相关的项目,我想一方面是因为国内的监管环境,另一方面也是投资机构自我设限,比如海外的机构投资者对于币相关项目就是持开放态度的。
Q:为什么选择供应链验证这个方向?
A:其实,在选择区块链应用方向的时候,我们做过很多尝试,比如区块链与金融、制造、物流、物联网、慈善等行业的结合。我们做的慈善应用,甚至要早于蚂蚁金服。
至于选择供应链方向,这是因为我们核心团队里有LV大中华区CIO,算是资源驱动。我们当时把LV大中华区的VP都邀请到杭州千岛湖开了两天会,讨论区块链应用,LV提出了两个最重要的需求:一个是防伪,另一个是要和用户产生联系。
这两个需求恰是区块链能够解决,因此我们锁定供应链这个切入点。
Q:供应链验证这个领域有哪些海外对标案例?
A:将区块链用于供应链管理在海外已有不少案例。
比如同样由分布士资本投资的伦敦Everledger公司正在将钻石登记在区块链上,Everledger搜集每颗钻石的40个特征,生成“钻石的数字指纹“,已经登记了98万颗钻石。
Chronicled,是一家硅谷的区块链公司,目前已融资500万美元,从事球鞋的供应链验证。
Q:如何看待区块链技术帮助实体经济解决协同的问题?
A:本质上,我们做供应链就是用区块链搭建了一个应用场景,服务于实体经济。
这个战略来自于支付宝发展历程的启发。我们认为,如果马云当年直接就做支付宝,很难做起来,因为没有应用场景,所以先做了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淘宝。有了淘宝以后,支付宝作为中心化信任场景出现,将其他应用嫁接在支付宝上,才成就了蚂蚁金服。同样地,我们希望能够用区块链来升级供应链管理领域,把场景做起来之后,再对接金融等服务。
如果我们现在去用区块链做金融服务领域,就只能为金融机构做IT服务商,一方面竞争不过传统有资源IT服务商,如恒生电子;另一方面,想象空间也有限,如同当年软件外包公司,而非当年阿里巴巴。
Q:如何看待区块链和物联网结合的前景?
A:物联网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面临着很多问题,而区块链恰好可以弥补物联网的一些缺陷。
第一个是可信云计算的问题。可信计算要求物联网设备获取的数据是真实且不可篡改的,然而这个问题在现有的物联网环境里海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区块链可以通过设备之间的共识机制和不可修改的哈希值,来确保物联网上信息的真真实性。
第二个是物联网上的数据所有权问题。由于目前物联网设备都是由企业投入资金安装的,因而产生的数据也是留存在公司体系里面。因此,物联网的协作范围是受到限制的。
在区块链环境下,可以将数据登记在链上,方便相互协作。
第三个问题是物联网产生的数据之间的交易不够高效。设备之间的交互本质上是信息交换,只有双赢才是可持续的,也就是说数据对于双方都要有价值,然而这种互惠互利的撮合效率很低,且要签订复杂的合同。
区块链可以搭载智能合约解决数据之间的结算问题,简化数据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