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遇上“区块链”的畅想
2017-01-03 21:24:41
1150
0
亿欧网 施云
  区块链

  一、供应链协同的挑战
  供应链管理的最高境界在于:内外协同,千军万马、步调一致!这是每一位供应链管理者的梦想。然而,要想实现,谈何容易!
  原因很简单。协同的前提是:信任!而做生意,往往最难的并不是资金、模式或是人才,而是无法建立起应有的信任。
  没有信任,供应链的上下游无法充分共享和交互信息,信息流变得扭曲失真;没有信任,供应链上的账期会被越拉越长,资金流变得短路缺血;没有信任,供应链上的物权转移需要核对大量的单证,实物流成了蜗行牛步!
  尤其在当下的中国,企业和企业之间的信任弱得如同枯草,风一吹就折断了。
  下面的这一幕我们一定不会陌生:昨天还正常营业、做得风生水起的明星企业,因为某个传言说资金链可能出现了问题。不消两天,企业的银行账户被冻结、供应商纷纷上门催款、工人群起罢工讨要工资,就连税务、水电都逐个找上门来……转瞬间,企业轰然倒闭!
  更可怕地是,一家企业的倒闭,带来的可能是整条供应链上的连锁反应。银行收紧贷款审批,企业运营成本大幅上升,经营风险急剧升高,进而导致更多的企业倒闭、清算……恶性循环,愈演愈烈!

  二、传统供应链如何解决信任问题?
  其实我们回顾一下,供应链的概念之所以被提出来,它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建立信任,将原本松散的企业连接起来,形成链条。通过协作协同,最终实现整体效率的大幅提升,为终端客户带来更大的价值。
  为了解决“信任”难题,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强调的是“中心化”的管理模式,即所谓的“链主(核心企业)”模式。
  何谓“链主”?顾名思义就是一链之主,更通俗点来说,就是这条供应链上的“当家人”或“协调人”。
  供应链上大大小小的事务,例如采购、计划、生产、物流、退货等,通常都由链主来进行“中心化”的设计、协调和管理。然而,这种传统的“中心化”、“集约式”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天生就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首先,链主的管理幅度有限。当链主将自己的管理幅度向上游和下游不断延伸之时,必然带来成本的急剧上升和效率的大幅下降。优秀的链主,例如丰田,可以向上管理到三、四级以上的供应商。即便如此,丰田也无法做到端到端的全面覆盖。更不要说大多数企业远没有丰田这样的实力,更没有这样的动力。
  其次,链主的影响力有限。链主毕竟也只是一家企业,比它小的供应商或客户或许会对它俯首称臣、唯唯诺诺。然而,当它遇上了那些规模远胜于自己的供应商或客户时,就好比打扑克牌,我有小鬼,你有大鬼,管是管不住的,只能靠博弈,看谁的牌技更高超。而这种博弈,一定会带来诸多的不确定性和效率的丧失。
  最后,链主自身的管理能力有限。往往由于缺乏人才、工具或资金,许多链主无法使用最为先进的管理工具或利用有效的资源对链条上的实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合理的管理,造成供应链上低效无序的状态。
  当然,随着供应链管理技术的发展,传统供应链上也开发出了一系列工具,帮助供应链的上下游提升协同水平,如CPFR协同计划预测与补货、JIT即时交付、VMI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链金融1+N模式等等。但是这些工具方法的背后始终需要链主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协调,为供应链建立、维护和提供持续有效的信用保障。

  三、“区块链”技术破局
  “区块链”技术的来临,为传统供应链的“中心化”模式的破局,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力。那么,何谓“区块链”?
  百度对它的解释是:“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所谓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系统中实现不同节点之间建立信任、获取权益的数学算法。
  这段文字较为学术化,不太容易理解,我们打个比喻吧。
  遥远的山村里,一位帅气的男青年,遇上了一位美少女,他们一见钟情,相约结婚。可是当地没有婚姻登记所,最近的婚姻登记所也要步行一周才能抵达。于是两位迫不及待的年轻人决定私定婚约。为了让少女放心,男人起初邀请了一位邻居作见证。邻居在婚约上签字做了见证。男人以为这样少女就可以和他回府洞房。但是,少女还是不放心,她觉得必须找来全村所有的人一起见证一下,才能确保不被男青年欺骗。于是,男青年邀请了所有热心参与的村民们出席了他们的婚礼晚宴,并请他们都在婚约上签字背书。这一举动打动并说服了少女。从此,山村里每一位青年男女结婚,都会采用类似的婚约,邀请全村人一起见证背书,这种风俗一直延续至今。
  男女青年彼此私定婚约,是“中心化”处理模式。这一约定基于的是男女双方的互信,存在着潜在的违约或造假风险。当男女婚约经过全村人的见证背书后,这一婚约便得到了全村人的接受和认可,违约和造假的风险几乎不复存在,这便是“去中心化”的处理模式。它的核心原理与区块链类似,关键在于“共识机制”(婚约的内容与格式)的建立和信息的分布记录存储(全村人的认可)。
  区块链思想起源于比特币,这种没有中央银行,没有实物抵押的货币颠覆了传统的支付流程,迄今已经达到了100亿美元的总市值。它的原理与前述故事相似:通过非对称加密技术,将记账信息按照时间顺序串在一起,形成链式结构;然后在网络上进行广播,邀请网络上的用户参与记账,并按照约定的格式生成区块。因为区块是所有参与者通过共识机制建立起来的,它存在于每一个参与者的数据库中,因此无法被篡改。由此,交易双方的信任机制得以保障。
  那么,“区块链”对于“供应链”的意义何在呢?
  供应链是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用户连成一体的复杂的功能网链结构。在这个链条上,资金流、信息流、实物流交互运行,协同难度极高,传统的依靠单一“链主”的协调机制已经遭遇瓶颈。而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模式,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力。
  首先,企业之间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快速建立信任。由于数据不可篡改,信息的不对称性大大降低,企业之间的沟通成本也随之降低。解决了信息失真扭曲的问题,供应链的运行效率大幅提升。数据可以在供应链的上下游之间无损流动,“区块链”联盟企业之间不需要浪费时间进行博弈,而将更多的精力花费在如何与其它供应链比拼成本和效率,为最终客户提供最优的产品和服务上。在此基础上,“链主”的作用被弱化。
  其次,企业协同依靠的“共识机制”,而非“链主”的管理意志。在“共识机制”下,企业和企业之间的运营参考的是一套协商确定的流程。由于联盟企业信息足够透明,彼此足够信任,这样一套流程可以满足联盟企业之间的利益,甚至可以成为行业的标准。企业之间甚至可以形成所谓的“动态联盟”,即联盟内的企业可以自愿加入或退出,只要符合联盟的准入和退出的标准即可,而由于“共识机制”和信任的存在,企业加入和退出的成本极低。
  再次,当供应链上出现纠纷时,解决机制变得简单容易。由于“区块链”记录了企业之间的各类交易信息,可以轻松地进行数据溯源,甚至可以辅助解决假冒伪劣产品等问题。事实上,这一功能当前已经被运用于实践。例如,IBM就推出了一项服务,允许客户通过区块链技术对供应链上的高价值商品进行追踪。Everledger公司就使用了该项服务,希望能够利用区块链技术来推动钻石供应链提高透明度,从而改变那充斥着强迫劳动、暴力滋生行为的非洲钻石市场。
  最后,当“区块链”技术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相关领域的技术结合之后,可以处理大量的复杂的数据和信息,并在此过程中对联盟企业的供应链规则进行自动的修正和调整,以提升供应链企业应对不确定性的柔性能力。
  诚然,笔者以上的描述,有一些已经实现,有一些还只是想象,但是笔者相信,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它将成为传统供应链升级改造的一把金钥匙。
  当“供应链”遇上“区块链”,供应链将变得更加透明,大规模协同变得更加容易,链主的作用将逐步削弱,供应链将由“链主驱动”真正转变成“需求驱动”!

  2017年第一个周一,由“区块链”开启全新的“供应链架构”。未来已来,它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你我……

点赞
收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