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银行20日发布公告,称已获银监会批复,获准在福建省泉州市筹建兴业消费
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拟注册资本3亿元,由公司与福建泉州市商业总公司、特步(中国)有限公司及福诚(中国)有限公司等四家公司共同出资成立。
随着兴业消费金融公司获得银监会的“入场许可”,又一家银行+民企的“混血”消费金融公司出炉,至此消费金融公司的数量增加至6家。而过去几年,消费金融公司由于业务范围有限、公众认知低而步履缓慢。面对来势汹汹的电商入侵消费金融领域,不少公司开始打响反击战,借助线上业务进行突围来缓解略显尴尬的发展之路。
迎来“第二春”
有人说,消费金融公司的第二个春天到了。今年以来已经有两家消费
金融公司获得准许牌照,除了兴业银行与福建泉州市商业总公司、特步(中国)有限公司及福诚(中国)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兴业消费金融股份公司;今年7月,招行旗下全资子公司香港永隆银行与中国联通筹建“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目前正在积极筹备中。
而此前的四年时间,国内只有北京、上海、成都、天津四地4家消费金融公司在进行试点,分别为北银消费金融公司、中银消费金融公司、锦程消费金融公司以及捷信消费金融公司。
但是试点有限,消费金融公司不可以做跨区经营等限制让这些公司发展缓慢。就在去年底,银监会发布修订完善后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允许民资进入消费金融行业,同时扩大了其业务范围。
除了已经获银监会批复的上述6家消费金融公司外,包括湖北银行、徽商银行、重庆银行、西安银行旗下的消费金融公司都在筹备中。而重庆百货、合肥百货等上市公司也开始搭上城商行,想进入消费金融领域。
其实,消费金融公司是非银行
金融机构,主要为一些刚工作的上班族提供信用无担保贷款,贷款利率一般为银行基准利率的1-4倍。相比银行信用卡业务,消费金融公司更突出专业性,但费率也相对较高。
对于正在发展初期的消费金融领域,为何如此多的企业愿意参与其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消费金融公司相关人士直言,消费金融领域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比如一些百货公司可以借助消费金融发展自身经营;银行则可借消费金融公司进行客户群下沉、扩展更大规模的客户群。
遇资金之困
消费金融公司虽然已经试点近四年,但在国内尚属新兴事物。据了解,此前监管层规定消费金融公司的放贷资金主要是自有资金。但是作为银行系的消费金融公司可以从母公司获得相应的授信。如北京银行去年、今年都通过同业授信方式为北银消费金融公司增加资金。
随着更多民资进入消费
金融行业,如何获得资金成为发展的一大难题。去年发布的《办法》给消费金融公司指了一条明路,可以增加“接受股东境内子公司及境内股东的存款”业务;同时可以根据需要引入具备一定经验的战略投资者。
一位消费金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虽然《办法》中提出了让消费金融公司增加资金来源,但是目前监管层还没有出现新的细则,所以大家都处于观望状态,目前还没有消费金融公司采用新的获得资金的路径”。据悉,一些消费金融公司可能也会采用与信托公司发行相应计划的方式来解资金之急。
不过,一些消费金融公司高管仍然看好国内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捷信中国总裁迈克·史国奇认为,中国至少应该有10-15家的专业大型消费金融公司,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捷信中国在华追加了12亿元投资。
转战线上
由于消费金融公司获得资金的渠道依然有限,很多公司开始自我调整、压缩成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线上经营层面。
今年2月1日,北银消费
金融公司网上贷款平台——“轻松e贷”上线。根据北银消费金融公司网站显示,目前通过线上平台贷款申请成功数已经达到了14549笔。除此之外,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还开通了手机版贷款软件。
中银消费金融公司也已经开始试水互联网金融。今年3月,中银消费金融公司与腾讯旗下第三方支付平台财付通,携手试水互联网金融,双方共同研发的线上信用支付产品正式上线公测。今年获批的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也将积极探索和创新互联网运营模式。
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分析道,消费金融公司规模相对较小,网点太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如果再没有太多的融资渠道,长此以往可能承受不住。对于互联网与传统金融如何融合,消费金融公司需要从本质上探索。互联网就是一个平台和手段,不可能完全依靠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未来和互联网之间的关系还需要深入探讨。
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京东白条”、“天猫分期”这类分期产品其实都属于消费金融产品的一部分。“互联网金融浪潮汹涌,越来越多的电商已经开始加入消费金融领域,如果传统的消费
金融‘正规军’不加速互联网方面的布局,其业务可能也会遭遇冲击。”前述银行人士直言。